(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璇 整理报道)4月18日上午,在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入驻暨播种现场会举行,“夏繁硅谷”从这里起步。“南繁(冬繁)三亚、夏繁阿坝”的农作物育种品牌蓝图将在全国铺开,为实现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提起南繁,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自述,他的一生,一半在湖南,一半在海南,他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今日,让我们把目光从高原转向千里之外的海岛,一起回顾中国南繁育种征程。
什么是南繁
南繁是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温暖的优势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者两季的农作物育种方式。
南繁育种的自然优势
●纬度低热量高 ●水分条件优越 ●四季都可播种●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周期可缩短1/3至1/2
南繁育种的最佳时期
11月至次年4月
四川南繁情况
南繁始于1956年,两年后的1958年,四川启动南繁,是全国最早开展南繁的省份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四川南繁基地总面积已超过4000亩,常年有43家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500余名科技人员在海南开展南繁工作。科研单位包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以及绵阳、南充、宜宾、内江等市州农科院;种子企业则包括仲衍种业、川种种业等行业龙头。
南繁历程
阶段1
探索实践
●1956年到上世纪60年代,以丁颖、吴绍骙等为代表的老一代专家提出了南繁加代理论,辽宁、湖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专家及技术人员开始了南繁的探索和实践
阶段2
逐步兴起
上世纪70年代,南繁进入兴起阶段。
●1971年南繁制种面积超过25万亩,涉及28个省400多家单位7000多名南繁人员
●为强化南繁管理,1972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当前种子工作的报告》,明确“南繁种子原则上只限于科研项目”
阶段3
稳定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南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1983年农牧渔业部颁布《南繁工作试行条例》
●1995年农业部和海南省决定成立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
●1997年农业部、海南省政府印发《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南繁管理逐步规范
阶段4
全面提升
2009年以来,南繁进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建设南繁育制种基地,南繁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印发实施,南繁基地建设成为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国家工程,南繁全面步入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海南南繁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4年1月,《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提出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根据规划,将于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