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来源。近年来,大安区紧紧围绕“数字赋能、智慧兴农”核心思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以“三提升”为着力点,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升农情监测智能化水平。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测平台,设立无线农业气象墒情综合监测站,安装农作物数字化自动观测设备,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预警展示系统,实时远程监测田间温度、湿度、土壤质量、病虫害情况等。通过田间情报收集,结合农作物生育进度、耕作制度等进行科学研判,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农田管理支持,降低灾害性损失。
提升农业园区科技化水平。以大安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围绕粮食、肉鸡两大主导产业,在区牛佛镇红旗村建成全自动育秧生产线,一次性完成基质铺盘、装盘播种、喷淋保湿、送入苗床等作业流程,通过高效育秧设备和技术支持,以规模化经营和集中供应的方式,为农民提供高品质秧苗。与成都大学、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搭建大安肉鸡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囊括肉鸡生产相关标准119项,编制肉鸡相关核心技术标准7个。累计选育推广“雪山草鸡”“千香优101”等新品种22个,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
提升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推行适宜丘陵地区使用的农机装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推出农机共享社会化服务,在部分种植示范片实施机耕、机播、飞防、机收全程机械化操作。2024年以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646台、59.32万元,新增农机总动力3145千瓦,机械化作业面积29.6万亩次。(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