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家鹏)针对辖区内各村居群众和干部所反映因今年持续强降雨造成“村村响”应急广播设施设备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近段时间以来,为确保“村村响”广播设备正常运行,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高度重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始对19个村(社区)“村村响”应急广播进行巡检维修维护工作,确保应急广播在线率和畅响率达100%,把党的声音和最新政策信息第一时间传到千家万户,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助力乡村振兴。巡检维修维护应急广播12月13日,“村村响”维修维护相关工作人员带上广播被覆线和喇叭等设备来到东兴社区,对全社区10多只喇叭和近5公里的应急广播线路进行恢复建设。听说镇上要来维修广播,村民廖由俭等3位村民早早就起来吃了早饭自告奋勇来拉线,他对前来维护的人员说,今年遭遇持续的雷电和暴雨,村内好多广播线路被毁,喇叭设备被雷击,导致广播设备处于“半失声”状态,近一个多月来在田间地头干农活时不能听广播,很不习惯。技术人员对损毁的广播线路重新进行了架设,逐一对雷击的喇叭进行了更换,同时对村广播室的播放、接收设备进行了调试,并指导“村村响”村级管理员正确使用和维护“村村响”广播设施设备方法。据了解,近年来,文成镇切实把实施应急广播项目作为服务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夯实基层宣传阵地的意识形态工程、应对疫情和防洪抗汛等自然灾害处理突发事件的生命工程,强化日常管理维护,确保项目效益充分发挥。通过“村村响”,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阶段性重点工作以及重要紧急通知等向群众宣传,不仅成为群众知晓天下事的窗口、公共应急指挥的手段,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打通了宣传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5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刘晓钟)12月14日,四川省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15000亩柑橘产业园里,金骅山水果种植专合社经过机械化把柑橘筛选分类后,优质果直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天宫镇2万吨柑橘直销北上广天宫镇柑橘产业园培训业主64个,今年总产量达2万多吨,产值将达8000万元以上,配套建设冻库6处,储藏能力达到5000吨。通过抱团发展,互动销售,已形成产销“一条龙”体系。天宫镇柑橘产业园沿西河分部,土地肥沃,青山叠翠,碧水潺潺,青山、绿水、果园、农舍、道路相互映衬,和谐的融汇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情画卷,成为农旅融合、景村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5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四川省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志愿服务队于12月上旬以来“国际志愿者日”到乡镇开展主题为“加强农技知识宣传 助力农作物越冬管理”的志愿活动。本次活动的志愿者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桑蚕和果树技术推广站、经济作物指导站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干部利用逢场天在水观镇发放技术资料,提供农技咨询志愿队利用种粮大镇——水观镇“赶场天”,通过在场镇集市设立农技咨询台、发放农技知识宣传品等方式,宣讲冬季农作物管理知识,现场解答农民相关问题,热心做好咨询服务。活动现场共发放《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晚熟柑桔预防低温冻害技术要点》《粮油作物栽培技术资料》等农技知识宣传资料300余份。前来咨询了解的农民纷纷表示:宣传资料内容丰富、简单易懂,现场解答也很细心专业,对有效解决在种粮种地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有较大帮助,有利于增强农民种粮信心,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这类活动开展。农技知识宣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加农民农技知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连日来,阆中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冬季作物管理工作,确保农作物顺利越冬,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市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5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老人家,请坐,我们这里正在开展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你有啥诉求可以跟我们说,我们来帮你解决。”妙高镇逢场天开展党委书记、镇长、纪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我是贫困户,妻子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感谢乡亲们把我评为低保兜底户,再加之我养母猪卖仔猪的收入,终于脱贫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扶持。”这是12月14日发生在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幕。当天是逢场天,赶集的村民络绎不绝。在镇政府大门外,摆放着两张桌子,镇党委书记李升、镇长王均、纪委书记冯剑正端坐在桌前,一边受理群众来访,一边在一叠厚厚的群众来访登记簿上填写登记。妙高镇党委书记李升入户走访看望留守老人为全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今年初开始,开展了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逢场天集中接访活动,现场受理群众举报,化解矛盾纠纷,解答政策疑惑等,每月不低于5次。镇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必须100%现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100%现场解释;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完毕后,100%及时反馈,镇党委和纪委用这3个100%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具体抓手。同时,还建立了《上级转交办信访件台账》、《本级自收信访件台账》、《非检举控告类信访件台账》3本台账,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检举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在规定期限内解决销号,及时给予反馈。妙高镇镇长王均走访看望贫困监测户同时,根据农村群众反映问题、诉求存在困难这一实际,坚持“逢场天请进来,闲场走出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惠民资金发放、低保评定、产业园建设管理,进村入户宣讲政策、释疑解惑,保障群众对党务、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今年以来,共开展逢场天集中接访问题50余次,累计接访群众336人,现场为群众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31起,进村入户建立困难群众台账210人,排查各类亟需整改的问题26起,通过疏理,分别落实到相关领导和责任人,逐一整改问题,受到群众称赞,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全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平安维稳满意度测评直线上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寻常百姓日常食用萝卜,大多数只是食用其根茎。而萝卜叶子,四川人通常叫做萝卜缨缨,因为其微涩微辣微苦,则极少食用。  如果说,有一种萝卜只吃其萝卜缨缨,恐怕大家闻所未闻。然而,近年来,南充市农科院蔬菜所却剑走偏锋,不仅培育出了我省首个只吃萝卜缨缨的叶用萝卜品种、而且该品种还是国内首个富含花青素的叶用萝卜品种,一年四季算下来,平均单季亩产萝卜缨缨2100公斤,一旦推广,将为种植户创造较高的收益。叶用萝卜新品种  12月14日,在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南充市农科院蔬菜所的试验基地,记者看到几厢这种只吃萝卜缨缨的叶用萝卜。它的叶片并非普通的翠绿,而是紫红色,并且它没有普通萝卜叶片密布的刺毛,它现在的名字叫“彩叶萝卜1号”。  “5年前,我们在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一农户的自留种红皮萝卜田,发现了一株变异株,看叶片呈现淡红色。”南充市农科院蔬菜所助理研究员蒲全明说,“出于职业的敏感,我们把这株变异株及其亲本材料收集回来,历经5代的定向选育,于2019年5月选育成功,后命名为‘彩叶萝卜1号’。”  据蒲全明介绍,“彩叶萝卜 1号”叶片紫红色,其叶生食无苦味、富含花青素、叶面光泽无毛,一般在8-10片叶、嫩度最好时为最佳采摘期。此时萝卜的根茎还未膨大,而叶片长至16-17片时,叶子已经变老,就不适合食用,只能期望食用其根茎,也就是萝卜,一棵长圆柱形的萝卜最多60-80克。此外,“彩叶萝卜1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可种植,只是生长期各不相同,夏天为28天、春秋为40天、冬天为65天,单季平均亩产鲜叶2100公斤。特别是在夏季,“彩叶萝卜1号”能填补叶用类蔬菜的空缺。花青素含量高  在蒲全明团队培育“彩叶萝卜1号”的5年间,还引进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紫色红叶大根叶用萝卜以及国内的“京研”叶用萝卜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彩叶萝卜1号”的花青素含量高达177毫克/千克、能缓解眼睛疲劳的钼含量为0.21毫克/千克,而日本紫色红叶大根叶用萝卜的花青素仅为3.67毫克/千克、钼含量仅为 0.108毫克/千克;国内的“京研”叶用萝卜则不含花青素。至于叶子的产量、抗性等指标,“彩叶萝卜1号”与日本紫色红叶大根叶用萝卜、国内“京研”叶用萝卜都差不多。  蒲全明介绍,其实,目前国内沿海地区均有叶用萝卜种植,一般是采用国内的品种作为速生蔬菜的补充进行生产,但叶柄长、可食用部分少,而且不含花青素;此外,还有利用日本紫色红叶大根叶用萝卜等国外品种进行种植、加工成脱水蔬菜,出口日本、韩国。  “但是,‘彩叶萝卜1号’目前的种子价格恐怕较高。”蒲全明说,“若向专业合作社推广,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因为,‘彩叶萝卜1号’能采叶子时,根茎(萝卜)还未膨大,根茎膨大了,叶子又老了。他们会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卖鲜叶还是卖根茎。”  12月9日,省种子站组织专家对“彩叶萝卜1号”进行了田间鉴定,认定其“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差异,是一个叶用萝卜新品种”。兼具食用和观赏  据了解,蒲全明团队在研发“彩叶萝卜1号”之时,就定位于培育“适合都市农业,瞄准小众市场,兼具食用和观赏,让高端萝卜走进农民合作社以及市民阳台”的新品种萝卜。因而还同步创制了诸多彩叶萝卜材料。  记者在南充市农科院蔬菜所的试验基地发现,有叶片为墨绿色的萝卜新材料,它的观赏性虽不如“彩叶萝卜1号”,但肉质根长得快,1棵萝卜可长至80-120克,兼具观赏性和食用性;有纯紫色的、目前只有编号的、专食萝卜缨缨的新材料,可比“彩叶萝卜1号”提前20天采叶,并且叶片没有扎手的刺毛,入口更爽;有肉质根仅有拇指粗细、纯观赏性的、适合园林绿化采用的紫色花叶(叶片呈锯齿状)萝卜材料;此外,还有紫色和绿色相间的花叶萝卜,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其今后发展重点是在观赏还是在生产方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莫小斌 莫子君  近年来,阆中市探索出管理、检查、监督与案件办理相分离的根治欠薪工作模式。确保各部门明晰权责、各司其职,形成通力协作、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跑冒滴漏、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根治效果和社会效应。建立管办分离、分级管理的治理体系  为进一步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超前研判和应急处突等方面作用,实现监管与查办有效分离,高效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工作,阆中市于今年 1 月,将治欠办从人社部门单独分离出来,设为常设机构,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其下设综合股、督查股、应急股等股室。从住建局、公安局、农民工服务中心、劳动监察大队各抽调1人负责治欠办日常工作,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约。  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治欠办负责安排部署各乡镇(街道办)、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抓好全市根治欠薪工作的开展、指导、检查、督促与考核;全面掌控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形势,制定目标措施,完善工作制度,适时发布预警,约谈部门和企业。  自治欠办单设以来,共下发根治欠薪文件9份,完善制定根治欠薪制度10余项,全面检查企业200余家,监督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 13次。  与此同时,治欠办与相关单位创建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同治理,突出重点谋防治。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的专项检查、专项整治、专项督查“三大行动”,严格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源头预防各类欠薪情况发生。  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专题宣传。自设立以来,治欠办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专项培训,专业指导;严格落实“六项核心制度”,大力开展农民工工资分账建账、总包企业直发、实名制管理、按月足额打卡直发、政府性项目零欠薪等专项检查。建立查办分离、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  在立案查处欠薪案件时,将“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常态化开展,随机抽取2名监察员组成专班全程办理,并对企业违法行为及时公示,实现查办分离。今年上半年,共向社会公示55家劳动保障违法企业名单。  明确分工抓调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欠薪案件负责调处,源头性案件移交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处理,相关行业部门对所管辖的用人单位或用工企业加强监管,妥善化解因欠薪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  说理执法抓调解。在各类欠薪案件查办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探索出“四级三说理”办案模式,分主办监察员、中队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大队主要领导四个层级,说透法理、说清道理、说明情理。治欠办与相关部门组成9个治欠专班,及时有效解决了1253名农民工近3000万元的欠薪问题。建立督办分离、监督有力的运行模式  加强日常监管。明确各成员单位欠薪源头治理责任,落实住建、交运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管责任。  加强督促整改。劳动监察部门对事实清楚的欠薪案件,立即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整改,对源头性案件及时移送行业主管部门处理,对整改不及时、不彻底,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  建立案件审查制度。“统一受理、查办分离”制度实施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设立案件督查审核室,安排1名法律熟知、业务熟悉、办案熟练的中层干部任主任,审查办案的法律文书、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案件查办组要按督查审核部门的监督管理,接受责任片区监察员的复核,办案环节相互制约、办案过程公开透明,严格保证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  强化案件过程监管。建立欠薪案件抽查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审核各类处理、处罚案件文书,组织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督促各类案件及时办理结案归档。对梳理执法过程中易出现的执法文书不规范、执法取证不全面、执法过程不透明、处罚裁量不公正、收受礼品接受宴请等20多个风险点,制定出了岗位管理、执法程序、行为规范和奖惩等4大类18项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健全依法行政行为。对法律文书执行情况和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并与个人绩效挂钩,督促依法办好每个欠薪案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佳蕾 牛泽  初冬时节,虽然天气寒冷,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岩窝村陈家田坝里,10余名村民却挥汗如雨。青山绿水间,一座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园呼之欲出。  “以前这里交通不便,村上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自从开始修鱼塘,好多人都回来了,搞建筑的、开农家乐的、发展养鱼的都有,我们这里人气是越来越旺!”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场面,岩窝村党总支书记陈金彬脸上乐开了花。水产养殖示范园  过去,岩窝村群众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2019年,利州区引进了四川省金宜玉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岩窝村投建了183亩的阳光水产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养成鱼120万斤,孵化鱼苗3000万尾,年产值可达 5000 万元。“我们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不仅为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更是为他们提供技术、鱼苗,带动大家共同发展渔业,打响我们岩窝村鲈鱼名气。”金宜玉生态渔业公司总经理向维说。  除了养殖鱼类,岩窝村还流转土地300亩,引进了广元市金睿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羊肚菌,通过入股分红、园内务工等方式,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门路。  “荣山镇始终把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增效、蓬勃发展。”荣山镇党委书记白刚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水产养殖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大力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基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0
——阆中市“十措”并举全面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莫小斌)为加强源头治理,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川省阆中市采取“十个一”措施全面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工作,推动落实落地。下发一份指导文件,高位推动强引领。阆中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通知》,提出十条措施,要求各成员单位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将学习宣传的有关要求、组织方式、目标、组织领导等进行了明确。阆中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农民工追到欠薪发放一批宣传资料,用好载体广普法。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宣传横幅、LED屏、微信公众号、短信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宣传。深入车站、社区、企业、工地、园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举办了《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8场次,发放宣传单30000余份,张贴海报5000张。组织一系列现场活动,掀起热潮见实效。2020年4月30日,阆中市与南充市人社局共同召开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贯彻暨根治欠薪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重点对《条例》进行了全面解读,现场公布了《阆中市2019年度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名单》。2020年12月4日,以“12.4”宪法宣传日为契机,在市东方广场举办了冬季根治欠薪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2021年5月24日,阆中市召开《条例》贯彻实施一周年现场会,进一步增强用人单位和农民工自觉遵守《条例》的法律意识。模拟一场实战练兵,培养能手善执法。通过“五学”和线上培训,实现了劳动执法人员《条例》学习“全覆盖”,知识“全掌握”的目标。三个劳动监察中队在模拟处置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模拟执法检查中,他们环环相扣的调查程序、配合默契的团队协作、说理式执法的办案方法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办案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和熟练运用《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法制思维。建立一站维权阵地,监裁联动促和谐。2020年上半年,深入工地设立设立仲裁和监察“一站式”站点接访,抽调专人进行政策解答和问题化解,帮助企业及员工了解疫情期间惠企政策及劳动法规,强化企业工资支付主体意识,及时有效地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疫情防控期间关于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热线咨询电话,受理劳动者“不见面”举报投诉,为3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    举办一场专题培训,提升业务重防范。对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在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劳资专管员进行了不少于5个课时的专题培训,重点对落实“六项核心制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偿责任主体、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导致欠薪的预防、建设领域用工及工资支付规范、监督检查、欠薪行为的惩戒等进行了讲解。现已开展专场培训6场。接受一次阳光问政,忠诚履职显担当。2020年10月22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5位工作人员走进阆中市人民广播电台“阳光政务”直播间,现场接收公众咨询。针对当前热议的《条例》等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内容进行了宣传和重点解读。开展一系列联合执法,维护稳定解民忧。重要节点,着力强化部门联动,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牵头,从公安、法院、信访、住建等单位抽调力量组成清欠工作组,全面排查全市的工程项目制度落实情况,在执法的同时,积极开展《条例》及配套政策宣传。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严格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理处罚,对应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依法移交,对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企业及时按规办理。共对12家用人单位(企业)行政处罚122.1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5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严厉惩戒强警示。公布恶意欠薪违法典型案例,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警示教育;公布劳动者依法维权、有效维权的典型案例,指引劳动者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公布依法处理以讨薪为名讨要工程款的典型案例,对虚假讨薪形成法律震慑。《条例》实施一周年以来,已对41家违法企业进行了公布。开展一月集中宣传,服务群众办实事。为进一步推动《条例》落地见效,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自2021年5月起,我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多部门、多平台、多形式、多角度,为期一月的《条例》系列宣传活动。坚持做到“学、思、力、行”,以帮助农民工学法、维权为切入点,为民办实事、解烦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12月1日,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逢场,由镇政府组织的场镇巡察队全天候在场镇巡逻,开展执法检查,场镇秩序井然。场镇环境整治宣传妙高镇境内有金城、共和、妙高等3个场镇,均投资硬化了街道,安装了路灯、铺设了天然气管道、栽植了桂花、天竺葵等树木,金城场 、妙高场还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场镇巡查队查处伪劣商品由于场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全镇及周边乡镇800多户农户到3个场镇落户建房,务工经商,街道两旁楼房林立,店铺密布,每个逢场日,赶集群众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市场成交额数十万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为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满足大批农村群众和外出打工回乡人员申请到场镇建房落户的要求,2019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找来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场镇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全镇干部群众积极为场镇建设和发展献计纳策,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镇党委、政府及时采纳建议和意见,加大场镇环境整治和执法力度,组建了场镇巡察队,每个场镇逢场日,镇巡察队都现场巡察检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制止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乱象”,场镇面貌焕然新。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12月9日,笔者在四川省阆中市发改局了解到,该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围绕搬迁点实现“五化、五通、五有”目标,建成硬化道路、电网、饮水管道、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放心、生活舒心;通过实施产业培育行动,确保“稳发展”。统筹谋划安置和产业,每个安置点有主导产业,实施“园区+农户”、旅游+农户、企业+农户利益连结等一批产业发展典型模式,入园企业带动发展1.5万户、发展庭院经济4800余户,确保了搬迁群众户户有当家产业。实施稳岗就业行动,确保“稳增收”。“在集中安置点成‘1+N’干部联系搬迁群众机制,每户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全市帮助搬迁群众外出务工65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460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阆中市发改局副局长郑东向笔者介绍说。阆中市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晚熟柑橘产业园区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实施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阆中市以工代赈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资金2013万元,实施了11个项目,共计吸纳了687名项目区当地群众就业,共计发放劳务报酬251万元。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市群众增收脱贫,对阆中市6.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治病害水利工程和新建小微水利及渠系建设,全市新增蓄水量5.8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6.3万亩。旱山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局面得到改善;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7800亩,实现了农田稳定增产目标;全市“断头路”得到了联网畅通,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落后面貌。南充市发改委领导在阆中市洪山镇多宝村督查指导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情况严把“三关”  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从2018年以来,阆中市已先后在二龙镇、金垭镇、柏垭镇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年均投入资金上千万元,今年正在实施洪山镇多宝村350多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从2022年开始,还将实施五马镇东木门村、沙溪街道办以工代赈项目。阆中市在项目实施中,通过“三关”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每个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质量和效益。紧扣一个“主题”,严把规划布局关。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主题,将以工代赈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企业业主、集体经济组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把项目优先布局在乡村振兴重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发展集中区。规范一个“流程”,严把项目实施关。细化《阆中市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推行编制规划、建立项目库、编报年度计划、下达年度任务、实施项目、建后管护、绩效评价“七步工作法”,建立规划、开工、建设、验收“四到场”制度,业务牵头部门、乡镇、村“三级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监管无死角、质量过得硬。建立一个“机制”,严把以劳取酬关。始终坚持“以劳取酬,代为赈济”,建立培训上岗、工资结算、长效增收闭环机制,严守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国省投资15%的标准底线,按工时结算打卡发放劳务报酬。建好“三库”推进以工代赈方式推广省发改委下发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文件后,阆中市高度重视 ,召开专题会议,深度研究、部署落实,实实在在抓好推广工作,探索路径,形成经验,取得明显成效。抓好项目储备,建好“项目库”。坚持项目总抓手,分行业、分部门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项目库,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优先以项目库中提取,确保推广工作有抓手、有载体,摸清劳动力底数,建好“信息库”。启动全市以工代赈劳动力储备计划,对有意愿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劳动力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统筹开展各类工种培训,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合作社等劳务组织,不断夯实以工代赈劳动力基础。科学监管项目,建好“专家库”。谋划抽调由发改 、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各部门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专家库,统筹负责全市以工代赈推广项目规范、监督、管理、验收等工作,确保推广项目规范有序、发挥最大效益。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阆中市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粮、油、果、菜、畜禽、水产、橄榄、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振兴规划,健全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大农业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扶持资源特色优势,探索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依托建扶贫车间、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等发展方式,为安置区和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搭建平台,拓展产业优势,增强发展潜力。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阆中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业态。至目前,阆中已打造出一大批全国、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10多个,其中大部分覆盖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持续提升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搬迁群众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提升种、养殖技术水平和劳务技能,提升搬迁自我“造血”能力和抗几险能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阆中市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密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造“赈民”示范工程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扶贫功效,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巩固搬迁成果,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相结合,注重发挥以工代赈项目“拾遗补缺、雪中送炭”作用与乡村振兴规划紧密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打造、成片推进”原则,选择开发建设条件较好、整体开发潜力较大、产业发展基础较强和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农村区域,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要整合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相关行业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工程建设。在示范工程区域优先、集中实施一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功能作用。以工代赈项目整治的病险水利工程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强化搬迁安置区后续社区治理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各村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加以落实推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健全与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强技术培训,实施农业人才振兴工程,把符合条件的搬迁户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以社会融入为目标,在提升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架构,优化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制度,推动教育、医疗、养老、低保、健康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及时化解和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问题,不断提高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阆中市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要求,按照量身定做项目、量身定做岗位、量身定做培训的思路,抓好推广以工代赈项目谋划和实施;聚焦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抓好产业培育、就业保障、社会融入等后续扶持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折股量化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按照以工代赈项目收益的1%用于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目标。努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积极贡献。”阆中市发改局局长李兵信心满满地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12月8日,笔者走进四川省阆中市洪山镇多宝村,近百名村民冬闲人不闲,奋战在阆中市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工地,硬化水泥路、新建蓄水池、修筑囤水田田埂、整治病险水利工程、硬化机耕道或在奔康产业园里对200亩晚熟柑橘进行冬管,连片成带的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土地调形已全部完成。撂荒地变良田,荒山变果园,通过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多宝村已形成山顶“绿帽子”(林地)、山腰“钱袋子”(晚熟柑橘产业园)、山脚“粮囤子”(高标准农田),阆中市发改局以人民为中心,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有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的发展,使多宝村实现华丽蝶变……正在实施的多宝村以工代赈项目“我们这些脱贫户做梦也没想到,今年以来在村里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部采取村民自建,投工投劳,我和村里的脱贫户、低保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工地打工,每人每天工钱70元以上,既改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面貌,又在家门口就近打工挣钱,以工代赈项目真的是造福于民啊!”正在施工现场打工的村民廖学菊介绍说。阆中市发改局以工代赈股工作人员现场督导多宝村项目实施据多宝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朱忠成介绍,多宝村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攻坚战中,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统筹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实行市 级领导抓统筹,相关部门抓指导,镇、村抓落实。村“两委”、村民代表等群体进行以工代赈政策宣传,确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自愿、镇政府统筹、部门审核、村委会审定”的联动模式,确保村民劳务报酬发放不低于财政资金的15%。本项目覆盖本村柑橘、蚕桑种植面积2000亩,预计实现总收益1975万元,净收入800万元以上。可带动项目区周边210户402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余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宝村以工代赈新建的蓄水池多宝村3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实施“优质水稻——茭白——养鱼”、“优质水稻——养鸭”、“优质水稻——莲藕——养鱼”等循环种养业模式,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多宝村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后,该村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白墙碧瓦的幢幢小洋楼掩映在绿竹翠柏之中,整治后的山坪塘、蓄水池波光粼粼蓄满了水,上千亩果园里栽满了爱媛38等优质晚熟柑橘,上百名剩余劳动力到村产业园里就地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9
(黎森 记者 郭建坤)“柑橘后期管护术跟得上吗吗?农户在园区的务工收入能否得到保障?柑橘的销路有没有问题?”近日,阆中市纪委监委干部来到石滩镇药柏村,实地了解该村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的后续管护情况。今年以来,阆中市纪委监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四个不摘”政策落实等重点内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联村清风行活动为载体,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据悉,该市纪委监委干部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实地查看、明察暗访等方式,把产业项目、易返贫人员作为重点走访对象。针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按照“一台账两清单”的工作模式,建立问题台账,反馈给各纪检监察组织督促整改和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过渡期专项监督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抓手,持续加强对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集中整治,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阆中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连日来,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党委组织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全体镇、村干部参加会议。妙高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集中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发言,并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加强果树冬管镇党委书记李升要求,要坚决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全会精神、把握全会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掀起学习贯彻热潮。要加强政治引领。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切实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充分认识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全体镇村社干部要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为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妙高镇落地落实作出更大贡献。新建便民道路妙高镇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群众扎实开展冬季农田基本建设,新建水泥路,加强技术培训,实施果树冬管,冬闲人不闲,努力实现增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家鹏)“亮了!亮了!”12月4日晚,当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大桥村200盏太阳能路灯次第照亮夜空时,在国道347线路边出售大桥蜜柚的群众爆发出欢呼声,借着路灯发出的亮光,一些村民在国道347线的路边的灯下出售甘甜的蜜柚,一些村民则组队到文成场社区打着乒乓或随着音乐跳起广场舞。村民杨春志高兴地谈论着这些给村子带来光明的路灯:“有了路灯,村子亮起来了,我们也不用天天在家看电视了。”以前的大桥村,天黑后村子的很多院坝和活动场所几乎是一片漆黑,偶有几盏电灯照明,昏暗的灯光使村民早出晚归很不方便,吃完饭后就只有呆在家里看电视。村民杨仕权说到,以前通往自家的小路上路灯照不到,一到晚上就是伸手不见五指,如果不是靠着电筒,根本不敢走夜路。如今,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了路灯,村子亮了,我们的夜晚生活也丰富多彩了,明亮的村落院坝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侃家长里短的“聚集地”。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空走进大桥村,看到成排的节能路灯矗立在路边两侧,像威武的哨兵静静地守护着整个村庄,俨然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成镇大桥村属金银台航电枢纽淹没区,虽地处城郊和紧临347国道,但长期以来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资金困难等原因,大桥村内主干道一直未通路灯。一到晚上,村里便沉入一片漆黑的死寂,给辖区920户2280人(含移民400人)群众夜间出行造成不便和安全隐患,摔伤、车祸等情况时有发生,夜间出行难一直困扰着库区群众。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空在”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教育活动中,文成镇坚持人民至上,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当作心中的头等大事抓。主动对接水务局,按照“三分搬迁七分扶持”的工作思路,深入听取移民意愿,结合大桥后扶村的实际情况,积极申报移民后扶项目,扶持移民群众后续发展,造福群众。本着既不增加群众负担又能惠民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的方式,申请资金、多方沟通、选址安装,文成镇党委及村两委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为解决“头等大事”四处奔波。最终,争取到移民后扶“亮化工程”项目资金32万元。目前,200盏太阳能路灯顺利覆盖村社主干道,村内的夜晚被“点亮”。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空当夜幕降临,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给原本漆黑的村落带来了烟火气,温暖的灯光倾洒而下,路灯亮了,心窝暖了,生活在东河边的大桥村群众谋生劲头也更足了。夜幕下,柚农李春从果园里将蜜柚运到347国道边,为今晚的销售“备足货”。“有了路灯,可以在路边多出售几个钟头,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好!”一边掸掉身上的泥土,一边细数全天的收入账,收入的攀升让她心里乐开了花,虽然已进入严冬,但伴着路灯带来的却是安心和暖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川省阆中市天宫镇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高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真正做到为初心保始终、为群众谋福祉、为发展添动力。天宫镇组织干部在撂荒地里栽植果树撂荒田地种新苗,助农促耕出实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以民为本,排忧解困”的原则,全面开展“三亮三服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公益服务乡村治理、志愿服务邻里乡亲、爱心服务困难群体),着重在农业技术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爱心助困服务等方面,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天宫镇组织干部在撂荒地里栽植果树在集中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撂荒整治,创新开展“我为群众种块田”活动,每周三下午镇村干部集中开展活动,通过种玉米、插秧、除草、种油菜、果树套袋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留守老人、村民抢种抢收,营造“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已开展活动28次,帮助农户30余人,镇村累计整治撂荒土地200余亩。天宫镇组织干部为村民修路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基本民生需求、优化便民服务等方面内容,协调下达该镇“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5个,其中涉及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项目5个、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1个、完善镇村基础设施产业短板项目12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项目17个,切实解决了一批发展短板、民生问题。同时,通过点对点帮助脱贫户,解决他们就医难、读书难、出行难等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截至目前,22个项目已完成,剩余项目均在有序进行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12月5日,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杨家河景区童龄书院恢复重建工程上梁大吉仪式在杨家河村正式举行,此举标志着具有悠久历史的童龄书院恢复重建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原西充县县委书记、南充市教委主任、南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杨兴普,思依镇党委书记余波、东风中学校校长胡琪涛、阆中市人民法院、思依中小学、枣碧中心校、枣碧卫生院、枣碧农商行等领导和单位及杨家河村干部群众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仪式庆典。 落成仪式现场童龄书院的恢复重建,是由杨兴普老先生倡导,以杨家河广大村民及在外发展的广大乡贤自愿筹资、同时吸收一部分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作为一名从杨家河这个大山沟里走出去的具有一定作为和影响的老人,多年来,杨老一直心系家乡发展,数次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杨老一直希望通过重建童龄书院,来助力杨家河村的文化发展,促进杨家河村的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据悉,该书院占地近3000平方米,包括书院主体、广场、照壁、百步石梯、星级标准公厕。内立孔子、孟子、曾子三尊儒家先圣大儒像,有1万册的藏书室、儒家经典讲堂、会客厅等,为全国仅有的村级书院。落成仪式现场    思依镇党委书记余波表示,近年来,思依镇依托辖区內的自然山水,科学规划,成功打造出了以杨家河景区为核心、串联铧厂河柳树堰、黑牛河漂流、千年古银杏、大益湾、滩口河、乱石滩大瀑布的全域旅游环线,我们始终坚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平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狠抓文化内涵建设,将“文旅兴镇”作为全镇今后5年的“三大重点”工作,纳入了本届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报告。杨家河景区童龄书院的落成,是我镇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必将为我镇文旅工作提档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12月6日,笔者从四川省阆中市水务局获悉: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阆中市水务局积极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查找全市农村饮用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筑牢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改造提升补短。阆中市对2020年安全饮水问题自查自纠,开展饮水工程补短板。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下达安全饮水项目资金3176.38万元,由村镇供排水公司、城投公司作业主,目前项目均已完工。此项提升补短,大大提高了规模化集中供水率,减少了跑冒滴漏,水损降低10%,农村供水回收率提高到50%以上。继续投入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08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并编制完成了“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计划投资近两亿元,拟通过优化水源布局及管网延伸扩面、局部主管网改造、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饮用水源保护、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手段,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阆中市全面提升饮水质量强归并重管理补短。按照中央、省对供水工程“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持续加大对乡镇(街道)、村(居)及私人运营管理供水站的归并力度。按照《阆中市村镇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完成了解元、凉水供水站等17个单列乡镇供水站归并工作。通过规模化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覆盖了解元、护山等8座单列乡镇供水站供水范围,并对相应供水站进行了取缔关停。分3批次对原建制61个场镇、415个行政村(居)进行供水管理归并,已归并的场镇、村(居)全部取消总表管理模式,实行抄表到户管理模式,让群众减少了水损负担。通过归并,基本做到专业化运营管理,进一步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健全责任制度补短。根据中、省关于落实饮水安全责任文件要求,出台了《关于落实农村安全饮水管理“三个责任”的通知》,明确了政府主体、行业监管、和供水单位管理责任(简称“三个责任”),落实了“三项制度”(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相关责任单位也根据文件精神建立细化制度,确保农村安全饮水责任明确,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加强水源保护补短。全市的六大农村集中站的取水水源主要是“一江四河”,满足饮用水地表水标准。对水源保护,落实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划分并落实了保护机制,属地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环保卫健等部门协调机制更加顺畅。形成合理水价补短。会同发改、村排公司对现阶段水价组成进行全面调研和测算,制定新水价。积极争取有关优惠政策形成合理水价,让群众愿意用水,吃得起水,又能保证安全饮水工程良性运行。下一步阆中市水务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解决好农村用水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更有力的举措,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杨志)11月24日北京时间8时36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今日环球】栏目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八周年的系列报道中,对“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蒙内铁路进行了报道。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杰出乡友、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勋章获得者、中国交建旗下中国路桥蒙内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莫坤接受采访,介绍了蒙内铁路属地化情况等相关内容。莫坤工作照1983年,莫坤出生于革命老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阆中市老观镇新庙村。虽然在偏远山区长大,但父母对莫坤的教育却没有松懈,每天除了放牛割草、挑粪砍柴,就是读书学习。日子虽然清苦,但看着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为村里乡亲义务普及农耕技能,传授致富经验,作为村里唯一女教师的母亲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下地务农,待人忠厚,勤俭持家,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莫坤从小也感受到父母坚韧向上、不畏艰难的血液在自己身上流淌。2002年的夏天,在收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莫坤第一次感受到奋斗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莫坤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长,积极服务同学,曾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学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带领的班级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称号。莫坤和他在蒙内铁路的工作团队2006年从成都莫坤信息工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正式加入中国路桥,2008被公司选派到交通部借调工作一年,2009年5月,莫坤被中国路桥总部派驻肯尼亚项目一线工作。临行前,母亲叮嘱道,“走得再远也别忘了你永远是农民的儿子,要把别人的家乡,当做自己的家乡去建设。”而莫坤,没有辜负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教诲,在海外一扎就是12年多。莫坤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环城路建设。2009年到2014年,他全程参与了内罗毕东环、北环、南环的建设,作为项目副经理,负责人力、公共安全和外联。2014年,参与到蒙内标轨铁路建设中,这是一条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的铁路,长472公里,是“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在东非落地生根的先锋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在海外成功建设和运营的第一条“中国标准”铁路。他作为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共安全。2014年蒙内铁路建设开工,2017年5月31日竣工通车,蒙内铁路运营公司成立,承办肯尼亚境内及东非过境的旅客和货物运输,至今已连续安全运营1640天。八年来,莫坤全程参与了蒙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已成为扎根蒙内时间最长的公司员工,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八年来的践行者、见证者、传播者。莫坤获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勋章2018年12月12日,肯尼亚独立日当天,总统发布国家公报,莫坤获得“文职人员国家元首奖”,成为肯尼亚迄今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以表彰他在给肯尼亚人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确保蒙内铁路建设及运营安全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贡献。面对来自异国他乡的荣誉,莫坤表示:“这个奖,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对蒙内铁路和中国路桥的褒奖,是对中国、中国人、中国企业为肯尼亚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中肯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深化的体现,而我只是最幸运而已。”尽管成绩斐然,莫坤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坦言,自己只是祖国“一带一路”这条巨大纽带上的一颗“螺丝钉”,如果没有公司的优秀平台和打下的坚实根基,没有同事们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帮助,仅凭一己之力,想做成一番事情,无疑如蚍蜉撼树。在12年多的驻外经历中,莫坤实现了创新管理“三个一”和风险管控“三个零”的突出成绩。他实施了公司海外第一届“资深员工”表彰活动;创建了第一套海外属地化管理体系;建立了公司第一套海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他在环城公路工作期间,曾实现了公司在肯5年“零”雇员罢工事件;在蒙内铁路建设期间实现了“零”公共安全事件,同时带领团队协助使馆完成了100余名电信诈骗犯遣送、10名被索马里海盗囚禁的中国同胞过境等重要保障工作,得到中国外交部和驻肯使馆的高度肯定;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和肯尼亚2017年总统大选期间临危受命,调至蒙内铁路运营公司负责公共安全工作,实现了关键时期 “零”公共安全事件。蒙内铁路从建设到运营已历时近8年,莫坤一直全程陪伴,成了在蒙内一线工作时间最长的中交人。从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以来,莫坤一方面密切关注肯尼亚政府不断调整的防疫政策,与业主商定列车开行方案并制定与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另一方面,在全国疫苗异常紧缺的形势下,积极协调政府部门,为公司争取到了大量宝贵的免费疫苗,除有基础病无法接种的员工以外,目前中肯员工接种率已近100%,保障了员工队伍稳定和蒙内运输安全,蒙内铁路在疫情期间被东非各国赞誉为危难时刻的“运输生命线”。莫坤接受央视采访视频截图2017年,莫坤和妻子李菲共同参建的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同年,女儿莫家桐也呱呱坠地,因为女儿是在肯尼亚(Kenya)怀上的,所以取名Enya。虽然相隔5小时时差和将近8000公里的飞行距离,莫坤也想尽办法弥补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陪伴。李菲在家常常引导女儿翻看蒙内铁路的画册,莫坤也不时通过视频连线让女儿感受肯尼亚的风土人情,以及蒙内铁路在山水间与长颈鹿、斑马相伴的情景。如今,4岁的女儿对肯尼亚印象深刻,并充满向往,经常哼唱肯尼亚家喻户晓的歌曲《Jambo》,在家用积木搭出一列长长的火车,车身两侧摆满野生动物,然后在跟莫坤视频的时候说:“爸爸你看,这是我搭的蒙内铁路,我和妈妈以后去肯尼亚看你,你带我们坐火车,好吗?”女儿一番充满童稚的表达,让长期分隔两地的莫坤与李菲心中不禁泛起酸楚,但能看出,“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筑路架桥、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也在小小的女儿心中,撒下了另一颗崇尚奋斗、创造幸福的种子。莫坤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些年在异国他乡的坚持和努力,与母亲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他在自己的随笔中曾写到:感恩母亲给了我如她一样坚韧向上的血液,浪子行天涯,初心在大山,而母亲“离开了家也别忘了你永远是农民的儿子,要把别人的家乡当成自己的家乡去建设”的嘱托为他筑梦“一带一路”增添了无穷动力。莫坤自2009年驻外以来,已经多次被央媒针对他在肯尼亚工作期间,关爱员工、回馈社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事迹进行报道。早在2011年,他组织肯尼亚图尔卡纳旱灾救援行动时,被央视报道“运粮驰援 情系图尔卡纳”(链接【新春五洲行】)。2013年,央视“朝闻天下”节目就用近7分钟的篇幅对他进行了“出彩人生中国梦”主题的专题报道(链接视频【出彩人生中国梦 我的梦:非洲“筑梦人】)。2018年,莫坤获得肯尼亚总统勋章后被央视“华人世界”报道(【华人世界】肯尼亚莫坤:守护蒙内铁路 获颁肯尼亚“国家元首奖”)。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家鹏)为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加强乡村及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增强群众和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12·4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和第21个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及网格员和志愿者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为当地群众和在校学生讲好法治课,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振兴中闪耀。文成镇开展“12·4”普法宣传在文成社区、便民市场和文成中心校等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用鲜活生动、最接地气的语言和事例,向人民群众讲准宪法内容、讲透宪法精神、讲活宪法要义,不断提高普法传播力。宣传现场气氛热烈,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向过往群众发放扫黑除恶、平安、消防、反邪、反电诈禁毒、安全防范、基本公共卫生,防艾、扫黄打非等宣传资料1000多份,向村民群众宣传和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禁毒常识。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姓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全力营造全社会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同时走进文成中心学校,通过“宣传进校园、普法教育助成长”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法律和安全意识,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接下来,文成镇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落实普法宣传责任,创新宪法宣传形式,加大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用鲜活生动、最接地气的语言和事例,向人民群众讲准宪法内容、讲透宪法精神、讲活宪法要义,不断提高普法传播力,不断拓展普法活动覆盖面,让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广大居民心中,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程)12月上旬,四川省阆中市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型肉牛养殖培训班开班,培训总学时120学时。阆中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常见病研究与诊疗岗位科学家、川农大博士生导师、教授左之才,省畜科院草食家畜研究所易军、王巍等五位家畜养殖专家来阆授课。阆中市农业农村局总兽医师胡刚主持开班仪式并讲话。全市肉牛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成员共计80人参加培训。开班现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2019年升级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国家常抓不懈,政策强烈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国家战略,也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新蓝海”,是城乡统筹中最重要的利益群体,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好的结合点。开班仪式结束后,培训工作全面开展,培训内容有牛犊、育肥牛以及母牛的饲养、粗饲料和精饲料的配比以及成本核算、肉牛疫病防控以及典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优质牧草品种选择、肉牛环境控制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关于四川丘陵地区肉牛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等内容,授课专家现场为学员解惑答疑。阆中市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成员思依分会家庭农场主王宝山说:“我觉得今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规格高,省级专家能来阆中授课我们深感荣幸,培训给我们解决了饲养环节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以致用,我家的下一批肉牛出栏的品质会更好,我的收入也会增加”。据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站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850人,培训对象以家庭农场主、专合社成员、种养殖大户、退役军人、农机手为主,本期肉牛养殖专题班从全市遴选肉牛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80人参训,邀请国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省级专家来阆授课还属首次。通过系统化、精准化培训可使全市肉牛养殖提档升级,为阆中市培育出一批高素质农民,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全面提高全市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收贡献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