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彭彬 记者 杨宗友)春耕正当时,农业备耕忙。时下,绵阳市梓潼县各地正在加速推进武引二期灌区和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为春耕生产粮食丰收夯实基础。日前,梓潼县宝石乡传来喜讯,途经该乡斑竹、天生、红卫等6个村的武引二期胜利农渠实现通水。蜿蜒的渠系穿过崇山峻岭,清亮亮的湖水欢快地流入沿途的小麦、油菜大田水渠和堰塘里。“目前,武引二期部分农渠开始通水,每天放水5万立方米。”宝石乡斑竹村党总支部书记曹其兴介绍,现在村里的塘、库、堰基本上都能够蓄到水,而且可以保证1500亩的油菜、近2000亩的小麦旱情补水。当前,正值小麦的拔节期,由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底,梓潼县总降水量仅8.9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少72%。宝石乡斑竹村村民谢国超种植的25亩小麦面临旱情严重,部分麦苗开始发黄的实际,正当谢国超一筹莫展之时,收到了武引二期胜利农渠通水的消息,他赶紧用水泵连接水管抽水进行小麦春灌,让25亩小麦喝上了“拔节水”。“太满意了!这下粮食生产有保障了!”谢国超高兴地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总投资7.16亿元的梓潼县武都引水二期灌区工程是武都引水二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将新建171条渠系,把上游武都水库的清水引入塘、库、堰和直灌耕地,为春耕提供用水保障。近年来,梓潼县大力推进1.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及2.5万亩农田改造提升建设,提高粮食及种子生产能力,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连日来,在梓潼县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挖掘机、装载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平整土地、整理田间道路等工作。田成片、路相连、输水管网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蓝图正在一步步形成,为下一步水稻栽插创造良好条件。(图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2
(金伟 记者 张宇)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平通羌族乡的印象梅林,万亩青梅花绽放,呈现出一幅“十里繁花春景图”的壮美画卷,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赏梅观花。连续几个周末,印象梅林景区日均客流迎来新高,“人从众”的热闹景象再度回归。梅林中的农家乐(胡宇 摄)“今天带家人来到这儿,让人眼前一亮,梅林很壮观,梅花也很漂亮,还有非常多的当地特色美食,值得再来一次。” 游客何玉兰说到。阳光照耀下,盛放的梅花绵延铺陈在山坡之上,宛如缥缈的云海,呈现出万亩梅林,十里花海的壮观景象。游客在平通梅园吃农家饭(胡宇 摄)平通印象梅林景区2022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二月中旬至三月初梅花竞相绽放,呈现出“万亩梅园,十里花海”的壮观景色。近年来,平通羌族乡以梅文化为主题,以观光体验为核心,大力发展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经济”,带动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漫山梅林中,掩映着40余户农家乐,游客在这里抬头能赏花,低头就能吃上羌乡特色的农家饭菜。盛开的梅花不仅仅装扮了乡村的美景,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村在山中、景在花中、人在画中、乐在其中。“自今年梅花开放以来,游客量逐渐增长,现在我每天的游客接待量是500—600人,周末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000多人,短短20天时间,算上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售卖,我们的营业额收入已经达到20多万。”一枝梅乡村农家乐负责人何小龙高兴地告诉记者。和何小龙一样吃上梅花“旅游饭”的,还有当地村民。“平时在外打工,这两个月我们就回来帮忙,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加上出售果梅、蜂蜜等农特产品,一个月保底收入6000多元。”当地村民刘帮强在梅林里的一个农家乐打工,说起收入,他笑着说:“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把钱挣了,哪个还愿意去外地打工啊?”除了赏梅花、吃农家饭,腊肉、香肠、蕨根粉等平武各种特色生态美食也集中亮相在印象梅林景区,梅花树下品美食,别有一番风趣。商贩龙倩说:“我们在梅林集中展示20多种平武农产品和美食,这一段时间很多游客都来品尝购买,收入还不错。”游客谢先生一边品尝腊肉一边对记者说:“平武这个粮食喂的猪肉确实很香,口感很好,在看梅花的时候顺便就买了,很方便。”新打造的农旅结合游览区(胡宇 摄)近年来,当地以梅为“媒”,整合资源,积极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衢江—平武东西部协作平台,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350万元,按照“现代农业、农旅融合、城乡统筹”的总体发展思路,高水平建成“果梅—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将果梅和生猪确定为主导产业,发展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青梅和生猪品种。园区内集中连片果梅种植面积近80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梅林300余亩,辐射带动全乡种植果梅20000余亩,带动当地上万人增收。园区目前已建成“亲梅园”、“梅博园”、“恋梅园”等农旅结合观光区和“梅宿之言”、“梅花三弄”等高端精品民宿,发展农家乐、民宿、康养园等40余家,已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据了解,自今年2月14日当地举办的第九届梅花节开幕以来,印象梅林共计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000万元。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复苏,平武文旅市场也再现蓬勃活力,截至2月26日,全县旅游人数近2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达2.5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2
 (王虹 记者 闫新宇)签字、缴钱、按手印……3月1日,在绵竹市清平镇盐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玻璃水滑道(配套项目)成员入股现场,该村村民早早地前来排队入股。村民孟寿东是排在入股队伍前面的几位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在水滑道项目入股了1万元,分红2000元钱。得知今年又有配套项目可以入股,看到这个项目的良好前景,便再来办理。孟寿东口中的玻璃水滑道项目是村民集资入股的玻璃漂流项目。盐井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平介绍,清平镇盐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玻璃漂流)项目于2022年5月1日投入运营,2022年度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破100万元,成员分红47.2万元。此次玻璃水滑道配套项目投资近300万元,仍然采取成员入股,集体投入的方式,力争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清平镇的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今年初,清平镇盐井村党支部听取多方建议,积极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以“党建引领定项目、群众参与筹资金”模式,投资的玻璃水滑道配套项目包括新建2800平方米的冲浪戏水池和1000平方米的儿童戏水池,该项目已于2月8日正式开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实现资产增效益、集体得收益、群众有利益,最大程度地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预计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新设就业岗位13个,新增游客量50000人次/年,年人均增收1200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3-02
何山平 任山 (图片由梓潼县汇智水务有限公司提供)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故障报修限时办结,用微信、支付宝就可以交水费。”近日,绵阳市梓潼县文兴镇照耀村村民赵思强说起家里的自来水,连连点赞,“供水服务跟城里一样好!”在梓潼县,农村集中供水用户已达8.8万户,自然村通水率达85%,水质达标率达100%。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丘陵地带的梓潼,如何解决缺水问题,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供水服务?梓潼用实践给出答案。  近年来,聚焦农村饮水安全,梓潼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以“全域供水”理念创新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大动脉”。随着一系列重要控制性工程基本建成,推动城乡供水“大动脉”延伸供水“毛细血管”、持续做优供水服务以惠及更多农村群众,成为当前梓潼县推进乡村水务的重点工作之一。新建成的许州水厂取水口位于梓江河畔,水质优良。做优管网延伸服务 让更多农村群众用上“幸福水”  “现在村里通了自来水,真方便!”今年春节期间,梓潼县许州镇等地群众用上干净充足的自来水。  去年,梓潼县许州水厂建设及管网延伸项目成为该县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年底水厂实现主体完工。赶在春节前,许州镇甘滋村、牛蹄山村和金龙镇青光村、卧龙镇九柏村等8个村3400余名群众用上了自来水。接下来,许州水厂还将延伸管网1500余公里,覆盖人口将达11.8万人。  许州水厂建设,是梓潼县加快实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着力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梓潼不断加强供水骨干网络建设力度,建立起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管网和工程体系,保障城乡供水调控有力。”梓潼县水利局负责人说,农村供水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梓潼县通过推进梯次化建设,逐步建强供水管网。  梓潼县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企业自建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优先解决供水能力薄弱的农村区域,率先启动宝石片区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单日可供水量达到5000立方米。目前,已陆续启动玛瑙、七曲及许州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共延伸农村供水管7800余公里,农村供水网初步形成。  “我们采用‘城市管网延伸、供水管线联网、区域供水管网整合、局部地区提标’的模式,通过扩容改造、新建供水厂等,实现集中供水、区域互补、管网互通。”梓潼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如今,一张优质的农村供水网正在全县加速构建、成形,惠及更多农村群众。清澈干净的自来水通到了村民家。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喝在口里,甜在心里”  饮水工程,特别是农村安全供水工程,有“三分建、七分管”的说法,要确保这些工程持续良性运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  “资金保障是关键,控制成本是重点,目的是让老百姓满意。”梓潼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坚持“政府配套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的资金筹集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有效破解工程建设资金难题。  做强一个平台,探索“产销分离模式”。梓潼县原有的30座农村供水站规模小、资产不优,难以形成融资能力。为此,当地坚持“管办分离”,成立国有水务平台公司——梓潼县汇智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智水务”),将30座农村供水站资源全部交由汇智水务统一运营管理,“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取得了良好发展态势。水务平台公司的高效运营,为农村优质供水服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规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建设体系,我们充分考虑水质、水量和水源地风险等因素来选择水源地,确保供水安全。”汇智水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水厂建设中,还聘请专家优化水处理工艺,采用先进的净水技术来保障水质。  确保水厂运行安全,提供优质供水服务。梓潼县建立以综合办公、水质分析、设备运行及安全监控为一体的智能化控制中心,在水源地、沉淀池、清水池、增压站及供水管网等关键环节安装24小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浊度等指标,实现生产流程、设备运行检测及故障报警自动化控制,确保供水安全稳定。  “现在不仅用水方便,水质也好多了。”梓潼县仁和镇两河村村民梁文宪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让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梓潼供水服务让群众“喝在口里,甜在心里”。优化流程限时办结“一条龙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您放心,我们马上派人处理。”随着值班室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汇智水务工作人员对客户反映的故障报修情况进行记录,并迅速安排工程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维修。  接获诉求后快速响应,是梓潼县供水服务的一大看点。据了解,汇智水务开通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对供水故障与投诉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服务满意率达98%。  “我们实现了业务受理、工程抢修、水费收缴‘一条龙服务’,群众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满意度不断增高。”汇智水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成立应急抢修队伍,及时答复、处理用户反映的供水问题,实现业务受理、工程抢修、水费收缴“一窗办理”。  此外,考虑到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的情况,梓潼县还积极构建便民化供水管理体系,积极利用物联网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以往的人工计费水表进行智慧化改造,并推出供水线上代扣代缴服务,进一步减轻农村群众办事负担,切实提升基层群众办事便利度。  “通过微信、支付宝平台,就能帮家里远程交水费,太方便了!”不少在外地打工的群众对家乡的便民供水服务予以点赞。  除了上述措施,梓潼县还整合水利、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组建水环境执法队伍,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水环境安全,让供水服务更贴心。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梓潼县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水务试点县(市、区)建设,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真正把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满意工程。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种子、化肥、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货,进货时一定要索取发票,并建立好进货和销售台账。”梓潼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李桂林反复提醒销售商。2月24日上午,梓潼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春雷行动2023”执法小分队走进该县鸿鑫种子商店等门店,开展春耕农资产品专项监督检查。  春耕时节,梓潼县开展此次“春雷”执法行动,组织16个执法小分队,深入到该县16个镇(乡)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农资打假、法制宣传等活动,严查“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进入市场,严防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发生,力保2023年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据介绍,此次执法行动以农资批发单位、各经营门店等为主要检查对象,重点查处套牌侵权、销售假劣、未审先推、无证生产经营、假冒授权品牌等违法行为,通过查处一批典型案例,让农民用好农资、用放心农资,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助力粮食丰产丰收。“我们坚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让广大农民朋友买到放心、合格的农资产品,助力春耕生产。”梓潼县鸿鑫种子销售商尹明兵表示。  同时,为增强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执法人员还对前来购买农资的群众现场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告知他们可以用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看查询结果是否与包装袋上标注的内容相符;到正规的门店购买农资产品,并索取发票及保存好包装袋等证据材料,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这样的检查非常好,只有执法人员检查了,我们买农资时才会放心,对夺取2023年农业丰收就更加有信心。”自强镇建国村村民贾明刚说。  此次执法行动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下对种子批发单位、经营门店等实行覆盖式、清仓式执法,线上针对网络销售隐蔽性强、跨区域多、销售链条长、追溯难等问题,加强对电商网络销售渠道的检查。  “ 希望通过开展此次‘春雷’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打假扶优,坚决从源头上杜绝‘假、劣、三无’农资产品流入农户手中,确保全县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全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梓潼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股股长董涛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2
——关于绵阳江油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之调查(记者  任毅  张宇 通讯员  王凤丽  王小燕)一犁春事最关情。春耕时节,绵阳江油市河口镇重兴村的山坡上机器轰鸣,一辆辆挖掘机忙碌作业,翻耕、除草、平整……不远处,该村二组去年整治完成的撂荒地上,一垄垄青菜、油菜鲜嫩碧绿,长势喜人,孕育着一片绿色的希望。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切实守住耕地红线,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江油把承包户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自行复耕、助耕服务、流转经营等措施,让4948亩撂荒地披上了“绿装”,变成了村民的“致富田”。党建引领  压实责任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你家这块地有好长时间没有耕种了?”近日,在双河镇桂花村一块坑洼不平、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里,党员姚宇波拿着撂荒地台账,与村民核实荒地情况。近年来,江油市创新撂荒地整治模式,发挥组织优势,以党建引领撂荒地整治高质高效,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江油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地块分散、面积小、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种植成本高,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无人种,造成撂荒地增加。为遏制耕地撂荒现象,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江油实施了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整治指挥部、出台《江油市全面整治农户承包耕地撂荒工作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分类科学整治,广泛宣传动员,将撂荒地整治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双河镇坚持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抓点促面、整体提升”的方式,将撂荒地整治工作责任压实到17个党支部,形成党委政府第一责任、包村领导具体责任、村党支部直接责任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村党支部利用主题党日、党员入户讲解等形式,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江油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撂荒耕地整治促进粮食生产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让耕地保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组织8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入户摸排,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撂荒地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此外,该镇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群众复耕中存在的困难,向群众征求耕地复耕意见,科学制定撂荒地治理方案。目前,该镇撂荒地整治率达100%,复种率达97.60%。因地制宜  一地一策撂荒地复耕复种成效凸显江油各乡镇的撂荒地大多生产条件差、种植效益低,而且70%的撂荒地已经撂荒2年以上,整治难度较大,任务艰巨。农谚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针对这一情况,在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中,江油各乡镇按照“一村一案”“一地一策”的原则制定整治方案,围绕“复耕复种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引导流转一批、土地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进出平衡一批、集体兜底一批”的思路,创新整治工作方法,探索有效途径,有力、有序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新安镇白庙村成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投资者、农户共同组成的新安镇白庙土地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市场化方式经营土地,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河口镇将符合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田间道路、灌排沟渠、蓄水塘堰、提灌设施、防护网格等设施,为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双河镇依托33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地国农业、星乙农业等公司合作,整合闲散土地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初步形成集生猪养殖、果蔬套植、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集群。战旗镇白沙村通过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集约共创、股份共享、合作共赢、利益共链”的抱团发展之路。为了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白沙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村集体经营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分配,以此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政府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将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我家也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增加了收入。”白沙村村民刘代芬喜悦的言语中表达出对撂荒地整治成效的肯定。综合利用  多种经营 让“撂荒地”变成村民“致富田”撂荒地整治不仅仅是把原来分散、荒芜的小田块整治成大田块,而是要唤醒“沉睡”的荒地,通过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让撂荒地变为“致富田”,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河口镇桂花村将整合复垦的560亩撂荒地进行规划布局改造,引入福地农业公司,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统一经营,种植优质水稻、玉米、油菜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群众每亩土地入股保底分红550元;战旗镇白沙村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种效益。为了避免土地二次撂荒,新安镇白庙村创办了粉条加工厂,打造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和粗加工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变“卖资源”为“卖产品”,不断提升土地利用价值。该村村民赵晓蓉流转了500多亩整治后的撂荒地,规模化种植红薯,提高了土地产出,“有了粉条加工厂,再也不愁红薯卖不出去了!”唤醒撂荒地,播种新希望。撂荒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油通过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落实“减存量、防增量、提质量”要求,盘活了土地资源,将“撂荒地”变成村民的“希望田”,实现了撂荒地全面复耕复种、粮食扩面增产,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3-03-01
(记者 阚莹莹)2月21日一早,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木龙村,该村党委书记卢飞顾不得一夜春雨带来的寒意,一头扎进麦田里。细雨模糊了卢飞的眼镜,他一边查看麦苗长势一边自言自语:“真是一场好雨。”  忠兴镇是一个典型的川北农业小镇,全镇耕地总面积 68876亩。但土地分散、田块碎片、耕种缺人,忠兴镇集齐了四川丘陵地区的典型耕地特征。没有办法借鉴平原地区整村托管模式托管土地,忠兴镇自主探索——镇集体牵头组建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推行土地大托管模式,目前已覆盖全镇60%的耕地。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中。忠兴镇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正进行土地集中翻耕。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木龙村供图  托管模式怎么建?镇集体牵头组建服务中心,保障土地集中连片经营  “这60%的耕地,边边角角在哪里,种什么,我最清楚。”卢飞说。  “我最清楚”这几个字反映出这位戴着眼镜的“80后”对全镇种植情况的熟悉程度。其实,卢飞还有另一个身份——忠兴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理事长,也就是全镇60%耕地的“大管家”。  在卢飞眼里,这几年的2月,忠兴镇所见之处,麦苗渐绿,油菜花开。  但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土地分散、零碎,‘谁来种地’问题突出,靠天吃饭。”忠兴镇副镇长罗海刚说,这是很多农业乡镇的共性问题,但忠兴镇地处丘陵地区,不少田块交通不便、水源不好,这让问题变得尤其突出。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土地没人管,谁来管?”围绕这个关键问题,镇党委政府数次开会。  让大户来管理可以吗?当时,忠兴镇已有不少大户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大户要的是好田好土,那些‘边角料’哪个要?”大家讨论后认为,如果让大户来管理,交通不便、水源不好的田块势必会被放弃,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集体可以吗?集体管理,优势明显,一是可以把“边角料”管起来,二是可以实现从土地耕种到产品销售全链条标准化管理,降低各种成本投入,三是农民也更安心。这个想法得到大家的肯定。  但钱从哪儿来?思路很快被打开。镇集体牵头组建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与农户核实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依托国有投资平台公司,用土地经营权进行融资,向银行贷款。  在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愿意托管的农户和中心签订托管协议,灵活选择“全托”和“半托”。为保障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不愿意托管的农户实行确权不确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协商,为农户重新合理划分地块。至此,一套完整的土地大托管模式在忠兴镇建立起来。  在此基础上,忠兴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成立,卢飞作为核心村木龙村党委书记,当选为总社理事长,成为托管的43743亩土地的“大管家”。  托管效益怎么样?可耕作土地增加575亩,农业产值增加80余万元  如今,在忠兴镇,一辆车轮沾满黄泥的橙色越野车时常出没。每次见到卢飞的这辆车,村民们总会开玩笑地说:“‘大管家’来了。”  土地托管的效益的确被卢飞和全镇15名“管家”“跑”出来了。  通过土地整理,忠兴镇实现土地零撂荒,可耕作土地增加575亩。目前,该镇托管的土地全部用于小麦、油菜和水稻种植。得益于规模化种植、集中式采购等,相较托管前,农业产值增加80余万元。  分配方面,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与农户采取“保底+溢价”的方式进行两次分配,保底收益的30%分配给农户,70%的溢价二次分成也全部给农户。去年,全镇进行了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分红,算下来,农户收益相较流转给大户还增加了。“此外,村集体经济参与土地托管各环节,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按面积和产量支付费用。每托管1000亩土地,村集体经济就获得6万元至8万元的收入。”罗海刚说。  农业品牌的优势也凸显出来。忠兴镇整合全镇“三品一标”农产品,建立“仙溯”线上线下直营店,目前累计销售额800余万元;注册使用“忠粮”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和粮油供销企业签订协议,产品销售价格比农户零散自售增加约10%。  随着托管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广,效益越来越明显,罗海刚和卢飞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忠兴镇党委书记梁红梅看来,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不强。现阶段的农业政策性保险还不足以抵御大规模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不仅如此,农业规模化生产投入巨大,仅仅依靠金融资本注入无法覆盖镇域内所有土地。“仙溯”“忠粮”两个品牌还在初创阶段,品牌影响力还不够。  但梁红梅依旧充满信心,“土地大托管是忠兴镇自主探索出来的结果。这条路走起来虽艰难,但方向没有错,希望能为更多的丘陵乡镇探索出一条好路子。”全省行动 以村组为单位推广“大托管”  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这项全省行动中,农业生产“大托管”被列为重点工程。接下来,四川将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工程,以村组为单位推广“大托管”,培育一批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和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涉农县(市、区)开展农业全程服务综合体建设。记者手记采访过程中,忠兴镇副镇长罗海刚反复提到“风险”。但是,一个清晰的思路已在忠兴镇党委政府达成共识——投入资金不能再“撒胡椒面”,要用到刀刃上。下一步,忠兴镇计划利用各种激励政策,依托土地大托管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园区打造成市级五星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服务综合体建设,努力打造成绵阳最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连日来,在梓潼县宏仁镇红星村600余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3台大型旋耕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把土地耕了一遍又一遍。据悉,梓潼县组织1万余台套农机具投入春耕生产中,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宏仁镇红星村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务工,劳动力不足矛盾凸显。该村今年大春计划种植玉米1200亩,套种大豆600亩,花生400亩,优质杂交稻2400亩。红星村党总支书记杨大明说:“春耕生产,机械化是关键。我们村提前联系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有需求的大户、农户,帮忙协调对接,确保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及时种下去。  据悉,今年梓潼县继续落实各级惠农补贴政策,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生产,不误农时。通过以点带面,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采用机械化作业,全力做好机械化集中翻耕、育秧、机插、机抛秧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机械化作业率,节约生产成本。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8
(张延 记者 杨宗友)2月24日,2023年市(州)文旅主题宣传月(绵阳)活动在北川县石椅羌寨启动。这也是四川省今年举办的首场市(州)文旅主题宣传月活动。欢乐沙朗跳出羌山粗犷神韵,祝福酒歌唱响尔玛奔放豪情……围绕“安逸四川·春游绵阳”主题,活动现场推介了“节庆报春、民俗闹春、百花争春、游学踏春、丽音颂春、饕餮品春”六大春季文旅主题活动。活动现场配合主题活动,绵阳推出了多个春季促文旅消费优惠措施:设立200万元引客入绵奖励基金,继续执行《旅行社组织游客在绵阳市旅游补贴奖励办法》;发放不低于3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举办“百万职工游绵阳”“文旅消费季”“玩转网红打卡地”等文旅惠民活动,对有关活动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补助;增发涪江文旅一卡通,只需200元便可享受价值近2万元的文化旅游权益,为游客提供21个景区、28个文旅体验项目及影院等免门票入园消费场所。三位文旅达人受邀展示推介了“杏花雨·桃李风”观花主题游线、“万卷书·万里路”游学主题游线以及“挑促织·放纸鸢”童趣主题游线。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村负责人,媒体、旅行社、研学机构代表和网络达人等150余人还来到北川特色非遗文创展示区,欣赏北川羌绣、北川草编、汇德轩西羌画韵系列、北川水磨漆器等百余件(套)羌族非遗文创产品。登寻龙山、品北川苔子茶、体验羌族婚俗展演、品尝羌家九大碗,体验极具“羌”调的特色美食和人文风情。看山看水看四川,游山玩水到北川。今年,作为活动启动地的北川将举办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盛典、非遗文化成果展、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等系列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活动,打造以新县城为核心的科技文创旅游园区和以桂溪镇为核心的康养休闲旅游园区,精心打造民俗风情、非遗研学、应急科普、休闲度假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古羌文化、生态康养、开心自驾等文旅新场景,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全国禹羌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图据北川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7
(付江 记者 祖明远)2月25日10时许,“熊猫走天下 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成都行活动现场,600余平方米的展销区人头攒动,当地特色产品吸引不少人开启“买买买”模式。  前一天,该活动走进蓉城,近200种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文旅产品集中亮相红星路,尽展平武“秀美山川”的迷人风采、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  作为涪江源头,平武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野生大熊猫数量居全国之首。依托好环境,平武县聚焦“生态文明+N”产业,形成多方合力的工作格局,平武中蜂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  去年,绵阳启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三推”活动,“绵品出川”活动持续展开,这是绵阳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为产品品牌打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贸易机会。  此次活动是平武今年首次走出绵阳进行推介,从2月24日起持续到2月26日。从本月27日起,平武还将推动生态农产品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2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曾晓芳)为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打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今年以来,梓潼县卧龙镇围绕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质、做活集镇资源,统筹抓好集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突出品质提升,在做优、做美集镇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小镇。凝聚资源激发活力。整合多方资源,助力集镇建设。卧龙镇积极组织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艺术家参与集镇文化建设,赋予集镇历史底蕴;组织在外人士共吃团年饭50桌,成功人士为家乡建言献策20余条;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8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家乡办实事”、植树护绿、趣味文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举办“我们的节日”新春文化活动6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凝聚群众向心力。各方力量形成能环圈,汇聚集镇建设能量。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卧龙镇以“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为契机,精益求精加强管理,集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一是整治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倒等行为。依法取缔占道经营、堆物、违建现象,对客运停车点、综合市场等场所进行合理规划,整治规范集镇市场摊位87个,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对非机动车、三轮车停车位划线100余个,规范车辆停放。二是大力实施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工程。1月以来共组织干群清扫路面8余次,处理乱堆乱放的秸秆20余处,累计出动车辆、机械18余台次,整治脏乱差院落69户,清理水面白色垃圾、杂草等24处,清除城市牛皮癣60余处。三是建立村社环境卫生整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三包”的有效治理模式,精细化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工作。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卫生文明户的评比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共享整治成果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提档升级。卧龙镇不断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镇宜居水平。去年来,共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黑化街道7条2公里,安装路灯90盏,美化广场3座,新建厕所2个,改造停车场2个,迁移电线杆7余根,制作标识标牌宣传栏10个,绿化靓化街道4条,计划打造樱花街、桂花街、紫荆街各1条。聚焦三国文化打造卧龙山牛头山景区1处,春节期间吸引游客上万,增强了卧龙旅游名气。    卧龙镇党委书记樊壹说:“我们将精心规划、精致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绿色景观、人文内涵建设,进一步促进集镇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积极推进城乡产业、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希望通过营造宜居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人不论规矩则废,党不论规矩则乱。树立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保障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协调、一体推动。十八大以来,通过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建惠民与党风政风治管力度之大,取得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增进党纪国法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长远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尤其要发挥好法规制度在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长期执政和长治久安方面的重大作用。当然,从严治党要靠思想教育,更须制度保障。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伴随执政环境条件的重大变化,党组织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矛盾问题必须要扎实解决好。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在于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章为本,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增强依规治党自觉性,有效改革完善制度法规,健全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纪监管理、各项民生事业,真正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顶层设计、标本兼治,刚柔相济,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围绕问题导向,须扎紧制度笼子。不断把比较成熟、普遍适用的实践提炼为规章,以增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切实把制度规矩的执行纳入考核,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保障监督检查、业绩考核、根本问题的追究有机统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4
“对农村群众来讲,大家还是好面子,喜欢得表扬。现在在桥头设立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月‘红黑榜’,起到了警示和鞭策作用。”2月21日,在看完1月份“红黑榜”后,梓潼县自强镇三合村村民王仕茂说到。今年以来,梓潼县秉承“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最美宜居集镇建设和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努力构建涵盖城区、集镇、乡村全域提质体系,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创建活动,在全镇形成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自强镇将群众参与最美宜居集镇创建工作纳入居民自治制度,严格落实商铺门店“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强商铺门店环境卫生治理,清理规范户外店招牌匾,拆除一批违法建设。规范便民服务摊区,限时限点经营,对马路市场、游商小贩、无证摊点进行规范管理。唐有全作为场镇一商户,随时都要把门前清理得干干净净。“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都积极参与到场镇治理和美好家园的创建中来。自强场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经商做生意,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变好了,我们幸福指数更高了。”唐有全乐呵呵地说。在自强镇场镇,每天都有一些穿着“红马甲”、戴着“红帽子”、拿着扫帚、火钳、锄头等劳动工具的志愿者奔走在场镇各街道,指挥车辆停放、清除地面垃圾、开展创建宣传,忙得不亦乐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苦点累点,但是看到场镇变干净了、变整洁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场镇志愿者李德昌说。目前,全镇掀起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建共享文明社区”的热潮。今年,自强镇严格执行一月一次集中整治、一月一次志愿服务、一月一次公开曝光、一月一次督查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对场镇桥头进行改造,在场镇中央桥两边设置了环境综合提质专栏,设置“红黑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身边的典型感召人,积极引导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在全镇掀起维护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成果、保持环境卫生的热潮,形成群众之间互相监督卫生行为、提升公德意识的和谐氛围。“2022年,自强镇最美宜居集镇创建工作在全县排名靠后,为深刻吸取教训,全镇上下知耻后勇,锚定目标、增添措施,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坚决打好创建工作翻身仗。针对创建工作中污水直排、三线整治等难点和痛点问题,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加快整治进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自强镇副镇长蒋才荣说。据悉,梓潼县结合实施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印发《开展最美宜居集镇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月度最美宜居集镇建设考核细则》等系列文件,以“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规范、治理完善”为建设目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不断补齐集镇功能、提高集镇管理水平,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齐备、镇容干净整洁、镇貌规范有序的集镇新格局,县财政每年拿出180万元用于最美宜居集镇建设奖励,力争达到集镇功能与品质实现“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形成绵阳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宜居地的“新名片”。“梓潼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加强集镇创建的同时,实施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将村社‘五清’、场镇‘四定’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管理,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明显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焦剑说。(供稿: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林忠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随着天气转暖,绵阳市梓潼县的28万亩油菜相继进入盛花期。日前,由梓潼县农业农村部门引进植保无人机飞防队,科学安排时间,飞手们开着159架四旋翼的植保“小飞机”奔波在各地,给油菜大田打药,防治菌核病为主的病虫害及补硼作业。  “我们组织了10支飞防队,在全县16个镇乡,开展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预计防治面积20.2万亩,为今年油料丰收夯实基础。”梓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红梅介绍,每年2到3月是油菜蕾苔期转向花期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和预防的关键时期,预防不好会导致油菜菌核病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无人机喷洒的是经过专业配比的药液,能起到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防菌核病等作用。  梓潼县双板镇种植油菜9800亩,除高山、零星地块外,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面积达9000亩,夯实了油菜生产基础。  据悉,梓潼县是全国产油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擦亮川油金字招牌,打造千亿天府菜油”的目标抓生产。该县的植保无人机“飞手”,在全县各地的油菜大田进行“飞防”作业,确保了油料生产安全,缓解了农村缺乏劳动力的困难。相比传统人工打药防治,每亩地的劳动力、药品成本降低了45%。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2-2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蒲宜辉 叶舟)盐亭县鹅溪镇作为2023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单位,为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群众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2月23日,鹅溪镇人民政府联合盐亭县红十字会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和急救救护技能培训,辖区企业、卫生院、学校、村(社区)干部、志愿者、村(居)民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现场本次培训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进行,救护师结合学员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以近年来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通过播放幻灯片和视频、展示实物、现场演示等形式,向学员讲解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相关应急救知识,强调了应急救护“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都认真听理论、积极与应急救护师互动,踊跃参与实操练习。培训课程结束后,应急救护师对培训学员进行了应急救护理论和实操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将获发“红十字急救员证”。实操练习此次培训生动实用,让人终身受益。通过学习,全体参训学员掌握了基本急救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也明白了紧急救护的价值和重要性,能在最短的时间对身边需要紧急救护的人员做出最正确且及时的救护处理,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增添了一道安全防线。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也让大家更加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让大家遭遇突发应急事件可以利用所学技能尽力帮助需要救助的人,乐于伸出援手、愿意献出爱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杨斌 汪益民 谢勇)农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俗称的“龙抬头”,又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在中华农耕文明中,这一天意味着农业农村春耕生产的全面开始。然而,在中国麦冬之乡核心区的三台县老马镇龙头山村,一条永和古堰奔涌而来,几乎每年这天都要举办“龙头节”,来自绵阳地区周边的百姓多喜欢来到这儿,迎龙求雨,祈盼农民丰收。“祈求兔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欢,请龙咯!请龙咯!!”。接力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三台县老马镇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乡村文化“龙头节”仪式感满满的。首先要进行请龙仪式。农民们穿着盛装,聚集在寺庙附近龙头山顶,在乾隆王朝修建的永和古堰金龙头前高喊请龙祝词。龙行一步,百草沾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利是农业命脉、工业血液、城市灵魂、生态基础、生命源泉。随着当地农民喊出的“请龙”呼声,八位村民抬起硕大的金龙头,走在乡村巡游队伍前边,下龙头山、过永和堰再到老马场镇进行巡游,代表春耕开始并祈盼春雨飘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廪实。据悉,“龙头节”最先起源于1280多年前的唐朝,在麦冬之乡已传承了360余年,这是以祭龙为载体开展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的盛会。活动期间除了有民间的狮灯、龙灯民俗表演,还有以农耕为主的集市。商人们把春耕急需的农具、农资拿到龙头山下来进行交易。与以往不同的是,2023年集市上多了现代化的农机展示,让乡亲们看到了现代化进程中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地村民王元恩今年71岁了,从他记事起,老马镇每年都在举办“龙头节”。他认为:“龙头节是农村农民的文化节日,也是农具的交流节日,在这个节日上,农民可以学到很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所以说每年的二月二,就有上万农民来参加,大家都祈盼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副产业都有一个好收成!”现目前,正是“涪城麦冬”成熟收获并向来年栽种的好季节。“龙头节”后,村民们将进行大规模的麦冬地翻挖采摘,同时套种玉米、蔬菜、大豆,实现多重增产增收。通过农水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联动,也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和乡村文化再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杨红艳)中太镇地处三台县北部,拥有耕地面积2.68万亩,人口2.85万,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镇、全市卫生乡镇、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也是劳务输出大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的问题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去年以来,中太镇按照“托管自愿、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行“合作社+全程托管”的土地经营新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管、售“一条龙”服务,不仅解决农村土地“谁耕种”“怎么种”的问题,更是为群众增收蹚出了新路子。截至目前,中太镇已实现托管土地1500多亩,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达2.2万亩,全镇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85万元,相关经验获《四川乡村》频道特别播报。一、 坚持党政引领,向群众提供“政能量”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好牵头人作用,派出专人指导“土地托管”工作,并委托镇司法所代为起草了土地托管协议;村两委充分发挥具体操盘手职能,积极推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愿意托管经营土地的农户对接,并及时组织召开协商会议,就农户托管经营土地的面积、经营期限、利润分成办法、基础设施维护、经营风险分担等开展详细协商,并指导其签订好托管服务协议。在此期间,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将散落在外的五保户、死决户、全迁户等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并收归村集体统一经营,长乐村仅此一项收归村集体经营的土地面积就达78亩。二、 树牢政策导向,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在实践中,在坚持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变、农民经营主体不变、农民利益主体不变的原则下,采取“土地托管”代耕种植模式,农民撂荒地、零散地和产业发展低质低效地的土地经营权托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经营,实行全程耕作托管、劳务托管和订单托管,并成立了相应的监督小组进行全程监管,杜绝土地非粮化倾向,确保了耕地红线不突破,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三、 健全公开机制,给群众算好“经济账”镇党委、政府创新指导成立了村级“土地托管”代耕理财小组,就“土地托管”生产经营收入和支出,在村务公开明白墙内进行全部公开,每年末按照约定比例为农户分红。通过平整土地,统一规划沟渠水路等,增加土地实际可耕作面积15%-20%,使土地价值更大化。长乐村对土地托管范围内土地按照每亩660元给群众进行了保底分红,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了6万元的经营收益。猫儿沟村在村集体托管经营土地上种植巨型水稻,村集体获得8万元的经营收益。2022年全镇成片治理的摞荒土地600亩,全部托管给村集体经营,其经营收益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四、 强化宣传力度,为群众注入“舒心剂”镇党委、政府通过专题会、坝坝会、广播会等形式全覆盖地向该村干部群众宣传“土地托管”政策,宣讲实行土地托管、集中经营的好处,加深“土地托管”“三省四降五提高”增产增效印象,提高农户知晓率和参与度,此举受到该村村民的高度认可,在宣传期间就有相当数量的群众自己将不愿或无力耕种的土地,主动“入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经营。今年,中太镇同台沃公司深化合作,在长乐片区成片联合托管面积达1600余亩,用于种植优质粮油,其中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面积达到600亩,为推动“三品”工程项目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3
(李灵越 郭超英 记者 祖明远)春耕时节,在绵阳市梓潼县宏仁镇红星村600余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数台大型旋耕机正开足马力作业;在安州区,相关部门对新建的3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精细化旋耕……  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绵阳农业生产敲响了警钟,要加快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2022年,绵阳市投入建设资金8.56亿元,审核立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7.9万亩。2023年,绵阳市大春粮食作物计划栽播467.91万亩,较2022年增加4.83万亩。  开年以来,为打好2023年春耕春备“主动仗”,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在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开门红”视频调度会上提出,农业生产要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并作出“硬性”要求:将农业农村经济年度目标任务、一季度目标任务向下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小单元,压实各级生产责任。  绵阳各县(市、区)还出台“备农资、稳生产”等一系列举措和补贴政策。三台县对“一季度推进快、形成实物量多、完成投资额大”的项目予以资金激励;安州区明确对新签约农业项目,按开工建成达产后的投资总额分三级标准给予乡镇资金激励;涪城区致力于种养业结合发展,打造优质蔬菜示范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2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杜章毅 李飞 )近日,为切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金石镇人大组织开展代表小组调研活动。参与此次调研的共计18人,包括13名县代表和5名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参加。座谈会现场此次调研以走访群众、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的形式,重点关注民生实事项目和热点、难点问题,对构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大环线(芦德路金石段)建设情况、土地宜机化改造情况、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建黄路整修计划、藤椒产业发展、镇域内市场经营主体培育等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走访过程中,广泛听取和收集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代表们向群众承诺,一定会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带到人代会,力争将群众的期盼转化为现实,发挥好代表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走访调研现场在座谈交流中,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通过对所掌握情况的分析研判,梳理了道路交通完善提质、一体化供水项目加快落地、宜机化改造大面积推广、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土坯房改造落实补贴、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等六个方面的建议,为人代会建言献策准备了详实的素材。此次调研,加深了代表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直观认识,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代表主动履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2-22
(记者 王培哲)在近日举行的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绵阳市林业局分享了森林粮库的发展成果和方向。  目前,绵阳市围绕木本粮油、林草中药材、林下经济等,建成相关产业基地230余万亩,已选育一批优良品种和木本粮油知名品牌。下一步,绵阳市计划从林粮产业扩面增效、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三方面加快推进,到2025年,盘活林地300万亩,实现林粮产值不低于100亿元。  绵阳市计划部署一批关键基地,包括在盐亭县建设国家级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在江油市、梓潼县建设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在游仙区建设“中以油橄榄全产业链科技综合体”,打造平武县、北川县百万亩厚朴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等。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2-2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