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平  夏季雨水较多,高温高湿。如不及时开沟排水,藤椒园不仅会引发根腐病,造成烂根死树,同时引发锈病,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来年产量。为此,必须根据各种地形的排水条件合理及时开沟排水,确保来年丰产。到了六月下旬、七月上旬,藤椒就陆续进入采摘期。  采摘前是藤椒蚧壳虫、根腐病、流胶病的高发期,要经常巡察椒园,在虫害发生初期应选择适宜的药剂及时防治。对藤椒树干有龟裂或翘树皮现象应剥除,选用细菌性药剂涂抹伤口防治病源传染。注意:藤椒在采摘前30天内不要喷施化学农药。采前一周内,每株幼树撒施100克左右速效高氮复合肥;每株成年树撒施速效高氮复合肥300克左右。  采摘时要选择在晴天并待露水稍干后进行,避开阴雨天采摘而导致藤椒色泽不好,椒果油胞出油、品质低劣甚至变黑发霉;藤椒的采收顺序是先采摘土壤较薄或土质较差的椒园,再采摘土质较好的椒园;鲜藤椒采摘时和枝果运输过程中用透气性好的塑料箱装载,做到轻拿轻放,不挤压,不损伤油胞。不能当天销售的,一定要存放在室内,选择在阴凉、光线稍暗、地面不返潮的土坯房或砖混房内即可。堆放时要做到轻拿轻放、平铺堆放。  成年结果树实行以采代剪。方法是:将结果枝保留1-2个节位剪下做枝条基桩,同时在主枝剪口处保留1-2个结果枝作为辅养枝,主枝上的叶片尽量保留,以保护主枝不让太阳晒伤。成年树新梢1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抹芽,抹掉下垂枝,交叉重叠枝,细弱枝和过密枝;新梢4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抹芽定梢,抹去徒长枝和细弱枝,过密枝。保持新梢枝距 25 厘米左右为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预留结果母枝。如预计产量5公斤的树,留够50-60个左右结果母枝。幼树:留够3-5个主枝其余枝全部剪掉,根据栽植密度和树势强弱,主枝留40-80厘米,主枝上无叶片的要留1-2个辅养枝。如只有两个主枝的留30-40厘米长,重剪,促发分枝各留两个,补够4个主枝。  主枝回缩修剪所留的枝条基桩很短,容易受到细菌的侵染而影响新梢生长。因此,在藤椒枝条修剪后的当天应及时对全株椒树喷施愈伤药,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促进新梢生长。  采摘后新梢的管理直接关系来年产量,待新梢长出10厘米左右时及时打药预防锈病,蚜虫,红蜘蛛,凤蝶等,间隔半月,再喷一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茂 何晓洪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高粱定植后,要及时从中耕培土、水肥和除草防虫害等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做到每一个环节不懈怠,这样才能确保高粱稳产高产,实现稳粮增收。”日前,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农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绮来到陵园村村民已移栽高粱种植地头,就高粱移栽后的管理技术进行指导。  在高粱种植成活后就要立即深中耕一次,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肥力,促进高粱根部的营养吸收。并且因为高粱植株较高,所以当高粱到达喇叭口期的时候要及时培土,防止生长过高导致高粱出现倒伏现象,影响产量。  高粱是一类耐旱耐贫瘠的农作物,高粱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灌溉的时候水分要适中,一般高粱生长初期水分要少,随着高粱生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水分。在开花期至灌浆期,如果天气比较干旱,要及时灌水,在连雨天或强降雨的情况下则应该要注重排水防涝,防止水涝灾害  高粱施肥管理相对简单,通常在整地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底肥管理,可以使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在高粱种植过程中还要继续增肥。幼苗期间不需要追肥,按时浇灌少量水,保证土壤中水分即可;植株出穗时,需要适当施肥灌溉,以保证植株抽穗吸取足够的养分,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均可,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满足高粱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铲趟除草可以防止杂草争夺高粱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帮助幼苗疏松土质,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高粱植株根系发育,是田间日常管理重要工作之一。铲趟除草宜早不宜晚,一般在幼苗6—7片叶时进行1—2次,选用合适的锄头,以深松为主,铲趟除草结结后可以选用 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以防止后期杂草丛生。  高粱作物的病虫害种类有很多,目前,高粱种植过程中主要易发的病虫害为:蚜虫和黑穗病。  黑穗病。黑穗病会导致高粱穗形成一个大黑包,导致高粱穗形成黑色粉末状物质。在防治时应减少土地病菌含量,拔除病株,销毁大黑包。在种植前,可以选用强氯精600倍液或40%萎锈灵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蚜虫。蚜虫会吸取农作物营养,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对高粱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降低产量。消灭蚜虫要以预防为主。方法是6月末喷一次辛硫磷,以辛硫磷瓶盖为量杯,每4杯药加磷酸二铵0.05公斤,小叶敌0.05公斤兑水15公斤,每亩用水30公斤。7月中旬用乐果乳油预防1次,以乐果瓶盖为量杯,4杯乐果加磷酸二铵0.075公斤,台农高产宝0.05公斤兑水15公斤,每亩用水30公斤。7月下旬再进行1次,4杯乐果加双效微肥0.05公斤,尿素0.05公斤兑水15公斤,每亩用水30公斤。预防宜早不宜晚,喷药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中毒中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近日,射洪市生态酒粮现代农业园区里,300亩金灿灿的麦子落下收割帷幕:沉甸甸的麦粒在卡车上堆积成小小金山被运往加工厂,空气中弥散着少量粉尘和秸秆断裂的清香。  这可不是在川内占据大部分面积的小麦,而是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相关团队耗时13年选育的粮酒两用裸粒糯大麦,2019年审定的新品种“川大麦15086”。它们作为除了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五种酿酒原粮之外,用于制曲的第六粮,即将进入沱牌舍得制曲车间,发酵酝酿成为一块块曲砖,为白酒带去独特的风味。“川大麦15086”收获现场。没有壳的大麦 让白酒更甘洌  各位品酒达人一定知道,以麦制曲、以曲酿酒,是我国酿酒的传统工艺。酒曲是以大麦、小麦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它具有糖化、发酵和生香的作用。酒曲富含菌类、酶类、还有各种有机物,能为白酒提供各种风味物质、芳香物质。  大麦收获现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伍玲告诉记者,“川大麦15086”这样的裸粒糯大麦无需脱稃加工程序,作酿酒原料,比传统大麦(非糯裸粒大麦和非糯皮大麦)出酒率高出了2%—5%。作为白酒制曲原料,也比传统的皮大麦原料制曲质量好。  “该品种酶活力高,富含淀粉和蛋白质、花青素以及β-淀粉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等多种健康活性成分,淀粉、蛋白质等通过生物活性酶转化成糖类和氨基酸类营养物质供微生物生长,使成品曲药含有更多的生物活性酶和白酒香味的前体物质,从而赋予白酒更甘冽、更健康的酒体风格。”舍得酒业生产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总监邹永芳一边介绍,一边握起一把金色的麦粒,再将麦粒从掌中倾泻而下。这些也是该系列品种大麦制作酒曲初试和生产试验中获得酒厂认可的原因。早熟高产 提供优良茬口  4月29日,记者漫步于射洪市生态酒粮现代农业园区。300 亩“川大麦15086”此时已经黄成一片、迎来收割,旁边处于灌浆末期小麦还泛着些许绿意。  由于大麦是酒厂白酒制曲的重要原料,射洪本地长期保有一定面积的大麦种植面积。在当地,普通品种大麦本就比小麦早熟半个月,“川大麦15086”这一品种3月初抽穗,4月中下旬至5月初成熟,更比当地小麦早20天左右。这个特性,使其能够为水稻、玉米、高粱等后季作物提供优良茬口,有利于推广新的耕作方式(如水稻直播)。  伍玲告诉记者,该品种综合抗性很好,高抗条锈病和条纹病,中抗白粉病和黄矮病,未见根腐病,中感赤霉病。跟本地亩产200公斤普通皮大麦相比,该品种亩产能达到300公斤至400公斤,有利实现全年增产增效。  此外,它还有“好吃嘴儿”们喜爱的“糯唧唧”口感。据介绍,由于籽粒支链淀粉达97.6%,接近全糯,所以蒸煮易熟,吃起来柔软可口,与大米、糯米等搭配可制成风味独特的米饭、粥、糊、粽子、醪糟等食品;蛋白质含量13.7%,淀粉含量 69.1%,赖氨酸含量0.43%,富含膳食纤维等保健物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2
(新华社记者 冯家顺 李力可)“稍息,立正,出发!”早上8点,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们,精神饱满地前往5公里外的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开展为期一天的劳动实践教育课。  “这样的劳动实践教育课,我们已经开展了五年。”近日,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校长冯道良介绍说,为了拓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学校与阿洛红莫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协商,把合作社作为西城中学学生素质拓展基地。  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县城外的半山缓坡地上,每次上劳动实践教育课,学生和老师们都徒步上山。“每次都要走一个半小时,大家相互鼓励,也不觉得累。”西城中学教师帅远说。4月23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城镇金光村,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劳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苹果园中,初三3班的马海阿子木正在和同学们清除杂草,汗水从她的额头滑下。“这两棵是我认领的苹果树。”马海阿子木指着标识牌骄傲地对记者说,“我会定期来照顾它们,期待今年能吃到自己亲手种下的果实。”  冯道良介绍,学校在劳作中融入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比如把施肥和化学相结合、把种植养殖和数学计算分析相结合,把教材内容搬到田野中、搬到大自然里,让原本枯燥的方程式变得鲜活起来。  据介绍,阿洛红莫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还为其他学校的师生提供劳动实践场地,2021年共计19976人次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新华社 | 分享: 2022-05-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空中无人机“嗡嗡”鸣响,地面无人驾驶拖拉机来回穿梭耕种,立式水肥一体化系统360°旋转喷灌……在农业高科技的加持下,成都市龙泉驿区大春耕种图景呈现另一番模样。  为提升城乡环境品质,4月以来,龙泉驿区加快推进蜀都大道东一段、大运直连通道沿线两侧农业种植工作。截至目前,蜀都大道东一段两侧沿线2079亩农用地、大运直连通道沿线两侧3701亩农用地全部完成大春农业种植。  这里紧挨成都新地标——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科技从场馆“走向”田间。在一片经过“小田变大田”调形的地块上,拖拉机笔直前进。拖拉机上并没有驾驶人员操作,而是在北斗卫星自动导航系统操控下,按自行规划的最优线路匀速前进,自动进行耕地、播种等作业。“拖拉机配备北斗智能系统后,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犁地一亩仅需 10分钟。同时,精细化程度更高,能精准控制耕地深度、行间距等。”负责该片区种植的技术总监李藏久介绍。  当下,前期播种的部分玉米、大豆、向日葵已发芽出苗。为灌好“出苗水”,数根从地面升起的水肥一体化喷杆360°无死角地进行雾化喷灌施肥。利用可自由旋转新型雾化喷头,农作物如进行“露天淋浴”,不仅节约水资源,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目前完成了584亩地的立式喷杆安装,按每亩 8 到 9 个桩头,总的有4000多个。测算下来,每亩可节水30%以上,节约肥料约30%,产值可提升20%左右。”李藏久说,这样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节省人力的同时,让施肥不科学、生产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农业现代化,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前提和保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域地处城乡结合地带,以往多为农户零散种植,地面高低不平,在锦绣天府项目整体规划下,流转由国有平台公司、其他市场主体等对土地实施了“小改大”“连片化”改造,辅以改良培肥土壤。  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挂图作战督查,督促该种植区域抢抓农时、压茬推进,利用机械化耕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塑型大美田园。同时,通过梳理整治排灌隐患、适度增加备用育苗、常态推送天气信息、加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预案防范、化解极端天气等各类风险。  目前,蜀都大道东一段两侧已种植玉米782亩、大豆820亩和向日葵240亩;大运直连通道两侧种植玉米1814亩、大豆693亩、向日葵582亩、高粱512亩。预计5月下旬将全面实现良好的农业生产面貌,整体呈现“都市田园、乡村公园”的大美农田景观。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2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丹棱讯(通讯员 刘敬宗)5月11日,在农村“大战红五月”抢收、抢种之际,丹棱县农药经营管理协会党支部、丹棱县科学水稻种植业协会党支部全体共产党员,利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之机,深入仁美镇高河村,与来自丹棱县新时代志愿服务总队的志愿者们一起,帮助2组村民胡开均栽秧苗。脱掉鞋袜,赤脚下田。有的迅速接过村民手中的铁撬,按照他们的栽插规格开始打洞,有的运来秧苗往田间布秧,有的则弯下身子栽秧苗,现场一派繁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农事体验,知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一定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碗里一定要装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涉农党支部的党员同志,挤出时间以实际行动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帮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胡开均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糖尿病患者,也是独居老人,几乎无经济来源,靠种粮为生,一直以来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和帮助。在“春争日,夏争时”的季节,得到党员同志的帮助,使他家余下的稻田,一个上午的功夫,就布满了一丛丛嫩绿的秧苗。不善言辞的胡开均,从内心深处感谢大家,感谢共产党。党旗飘扬在田间栽秧一角栽秧一角栽秧一角布秧苗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5-11
名词解释:航天育种  通俗的说法就是将地球上生长的农作物种子装进试管送进太空,利用太空上无法模拟的环境(宇宙磁场、高能粒子辐射、高洁净和高真空)使其产生变异,再带回地面重新种植。太空环境会让农作物内部产生结构和染色体的变化,从而培育出综合性更加优质突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四川农村日报讯 近日,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线上举办,今年航天日活动的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其实,除了人类外,这些年有一批特殊的“宇航员”也跟随卫星、飞船上了太空,那就是带入太空的种子。  1987 年至今,中国已先后30余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等航天器开展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航天生物总工程师赵辉已在航天搭载领域耕耘了30余年,见证了我国航天育种的起步、成长和壮大。在赵辉看来,航天育种正是通过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将梦想照进现实”: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创造出目前其他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基因资源,快速培育出突破性的优良品种,“打好种业翻身仗,小种子也可以迸发大能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工作人员开舱取出搭载物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问究竟带种子上天有啥用?  到太空走上一遭,部分种子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基因型层面,表型产量及品质明显提升、成熟速度加快、抗病能力变强,都是种子身处复杂宇宙环境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有益突变。先“上天”再“入地”,经过筛选、杂交、鉴定形成新种质资源的过程,便是航天育种。  有人认为,航天器携带的种子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轨道转几圈,经过太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影响后,回来就会增产。其实并非如此,太空育种是个研究活动,航天器上搭载1000粒种子,可能只有10粒能真正有效果,能承担下一步的育种工作。以前,想要得到品性更加优良的作物,人们只能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基因突变来进行杂交育种,有可能要经过几十年才能选育出优良种子,而经过太空育种,也许几年内就可以实现。  1975年,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顺利完成发射、回收任务,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进入太空并可控返回的国家。  在航天器设计时,工程师往往会保留一定的载荷工程余量,这些余量是弥足珍贵的空间资源,用好它,能够更好地发挥航天器效益。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着精挑细选的小麦、水稻、青椒等百余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顺利完成了首次航天育种“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后,它们随即被分发至各地的科研机构,再次被栽入土地。果然,种子的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类型都有显著增加。经过杂交选育,科研人员陆续从这批种子中培育出了大豆“铁丰18”、棉花“鲁棉1号”等一批获得了国家发明奖的优秀新品种。这些珍贵的基因资源,在自然界中是极难获得的。如何成为“天选之种”?  进入太空,航天器内部的温度通常维持在50摄氏度至零下 15 摄氏度之间,平均温度可以保持在25摄氏度,这对种子来说是个安全的温度区间。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航天器都有着首要飞行任务,航天育种则需要“搭车”。也正因机会难得,要想成为航空器的“乘客”,必须经过严苛的选拔。除了科研单位的项目要通过创新性、技术可行性评审,等待飞天的种子也必须通过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标准的筛选。  以上次神舟十二号搭载的种子为例,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还有中草药种子,比如石斛,以及大豆、马铃薯,还有甜瓜、葡萄、兰花、玫瑰花等水果花卉种子,甚至还有窖泥、酒曲这样的微生菌,材料非常丰富。这些都是我们国家主要农作物和油料作物,还有不同地方的主栽特色品种和稀缺物种。因为太空舱的空间有限,有的种子甚至还要按粒数。为了搭载尽可能多的种子,使用的包装都是最简单轻薄的塑料袋和纸袋。  当然,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优等生”想变得更优,可以送去“超前班”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弯道超车。但如果种子的各个性状都算不上优秀,那即便送上天去突变,也几乎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各项全能的选手。  从1987年首次搭载种子上天,30多年间,中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 多 个 ,年 推 广 面 积4000多万亩。涨姿势辐射诱变如同开“盲盒”  辐射诱变的原理其实并不深奥,一束射线恰好击中种胚的遗传物质结构,种子内部首先会启动损伤修复机制,尝试愈合“伤口”,这便是染色体片段插入、倒位、易位等突变产生的机会。  科学家早已发现,在地球上制造辐射环境,同样能够诱导种子产生突变,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到太空走上一遭?这并不是白费工夫,太空中的环境更为复杂,经历真空、微重力、复杂磁场等宇宙环境的作用,接受太空宇宙射线的“洗礼”,种子的突变几率能得到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比起经地面物理辐射的植物材料,太空种子的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但在诱变过程中,种子的遗传物质为什么变、什么时候变、变成什么样,这其中存在着极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  这是“撞大运”吗?“其实这么说也没错。”赵辉笑道,航天诱变的过程就像是“开盲盒”,在实际培育前,谁也不清楚种子存在怎样的突变。但整体来看,在太空环境中种子可能出现的变异幅度大、突变点位多,变异的稳定性更强。  另外,并非每一个带上太空的种子,都能形成一个新品种。这批种子会经历一代一代的筛选与淘汰,以及培育和观察。至少经历三年四代,在确定各方面都无毒无害后,才能进入到大规模的种植过程。历经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的筛选鉴定、优中选优,最终由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太空种子”才算得到认证。听起来这是个漫长的培育过程,但相比于常规的地面育种过程,其实已经按下了“快进键”。以前要想找到一个新的育种材料,可能要历时十年、二十年,甚至得翻山越岭寻找自然突变植株,而短短几十天为一个周期的航天发射,就能带回大量的突变材料。(文字综合整理北京科协官方澎湃号、钱江晚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5月6日,在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的示范茶园,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蒲德强正在指导管理人员在茶树丛中挂上一张张方寸纸质卡片。原来,纸质卡片附着有几十枚瓢虫的虫卵,待瓢虫卵孵化出成虫即可消灭危害茶树的蚜虫,从而发挥天敌治虫、生物防控的作用。蒲德强(左)在指导茶园管理人员悬挂“卡片”。  “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在茶园投放瓢虫的时候。”比昂公司产学研部经理张金锋介绍,该公司去年4月底首次在成佳镇的良峰茶场投放瓢虫,50亩茶园严格按照每亩悬挂8至10张卡(当时每张卡有六七十枚瓢虫卵)。到了夏茶时节,拨开茶蓬一看,虽有小绿叶蝉,但未达到防控标准;也有蚜虫,但不造成危害,茶园不需要二次投放瓢虫,而且,茶园连生物农药都没有喷过,满足了业主有机生产的需要。于是,公司今年在自己的示范园投放瓢虫,进行天敌治虫的示范。  在比昂公司的示范茶园,为了让瓢虫治虫的效果更好,还安装了黄板、性诱捕器、杀虫灯乃至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等设施,这些设施既可诱杀茶园害虫,也可监测害虫发生趋势。张金锋说:“我们4-5天取一次虫,分类、记数,并结合气象和墒情监测数据,绘制虫子动态发生曲线,推测未来虫情发生情况,把控瓢虫的最佳投放时间。”  蒲德强介绍,瓢虫最喜欢吃的是蚜虫,另外,还要吃危害生产的黑翅粉虱、蚧壳虫、蓟马等小虫子。自2015年始,省农科院植保所即人工培育瓢虫,在我省的茶园、果园、蔬菜园及烟草园进行天敌治虫的示范,目前每年示范面积已达5000余亩。  “只有蚜虫达到一定的量才进行防控,茶园一般是有蚜梢率达到2%以上就要采用生物 农 药 进 行 防 治 ,达 到4%-5%应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蒲德强说,“瓢虫作为蚜虫的天敌昆虫,一定要在蚜虫发生初期、即1亩地有10个以内的点位发生,就需投放七星瓢虫,这样可把蚜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标准,避免二次投放、降低瓢虫投放成本,毕竟1张卡的市场价高达10元。通常在蚜虫发生有5个点位就要及时投放,每亩8-10张卡(通常每张卡有35枚瓢虫卵)。由于虫卵需两三天才能孵化,一定要把卡挂在距离蚜虫发生区域30厘米的范围内,并且要挂在遮阴避雨的茶丛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发动机轰鸣作响,割台拨禾轮强劲转动,一台崭新的油菜两段式割晒机缓缓驶入油菜田深处……这是4月27日在绵阳市安州区举行的省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油菜机械化割晒现场观摩会现场。机械割晒。油菜两段式机收  不熟悉油菜收获的读者可能不知道,油菜角果成熟后通常要先将其割倒,让其在田间自然晾晒3-5天左右,再进行脱粒。这是为了让油菜“后熟”,使得油菜籽粒饱满、含油率高、榨出的油脂品质好。因此油菜两段式收获,一段是割晒环节,一段是脱粒环节。  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钟思成介绍,传统的两段式收获,在割晒环节、捡拾环节均采用人工,极大地受制于不断转移流失的农村劳动力和日渐上涨的人工成本。在这两个环节,使用机械作业代替传统人工,就是油菜两段式机收。这种方式收获油菜籽,损失率大概在10%左右。  此外,在以安州区为代表的四川油菜种植区,还有一种油菜机械化收获方式,即油菜一段式联合机械直收。这种方式收获油菜籽,损失率大概在15%左右,且必须配合油菜直播,收获的油菜籽粒不饱满、出油率不高,并且无后熟期,容易导致油菜籽品质下降。目前,安州区的油菜机收(包括一段式直收和两段式机收)已达90%以上。每亩能省70元  效果好不好,农户说了算。在种了580多亩油菜的龙盛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成伟看来,与传统的人工两段式收获油菜籽相比,两段式机收节约成本的效果“杠杠的”。  当地请一天工人,工钱100元左右,“起早贪黑也只能割7分田”,加上后期人工脱粒,传统人工两段式油菜收获每亩成本为300元左右;如果割晒环节、捡拾环节均采用机械作业,每亩成本为160元左右。按照张成伟现有油菜的种植面积,一年可以节约8万多元,“可不是笔小数目”。  这还不是油菜两段式机收带来的唯一好处。油菜收获后,张成伟下一季选择种植水稻。采取这种方式收获油菜籽,秸秆可以直接粉碎还田,还加快了收获时间,为下一季的水稻种植及时把田腾出来,争取提前5-7天插秧,实现水稻早播,每亩能多收50斤稻子。决出割晒质量记者从观摩会现场了解到,当天用于油菜割晒的割台,是从江苏、湖北等地引进的。去年安州区油菜收割季,曾有11台油菜割晒机在这里同场“打擂”,决出了割晒质量最好的机型。  据悉,受根肿病发病影响,安州区还有一定面积的移栽油菜,因此,今年在对直播油菜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机械割晒同时,也开始对移栽油菜尝试机械割晒。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红琳告诉记者,与直播油菜相比,移栽油菜植株高、分枝多、茎秆粗,要提高安州全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除了选用株型紧凑的品种外,一是从栽培技术方面还需通过密肥运筹调控植株营养体,二是从机械改造方面还需着重考虑粗大茎秆的放铺技术和茎秆粉碎装置适应性,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才能助力安州乃至四川油菜全程机械化水平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1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张廷全 胡本伟)2022年5月7日,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化与设施股联合局粮油站在永明镇团圆村召开油菜机收暨机收减损现场培训会。参加会议的有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圣繁,农机化与设施股、粮油站、种植业股和科教股相关人员,全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共50余人。培训现场会议首先由农机化与设施股股长王雪艳就油菜机收减损做培训。王雪艳说:油菜机收减少损失、提高清洁度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适收期,在最佳的时机收获;调整好收获机,在机具最佳状态下高质高效作业;及时烘干,减少霉变。她就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几点措施 进行了重点介绍。省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刘勇就油菜几种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了培训。最后, 市农科所油菜专家刘念介绍油菜两段机收技术,万家旺农机专合社进行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操作演示。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永明镇干坝王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展示现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圣繁对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进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刘局长还对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5-1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胡本伟)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为切实提高大豆产能和供给水平,确保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三台五举措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力,推进大豆扩面。一、明确工作目标。该县在稳定已有大豆种植面积17.1万亩基础上,33个乡镇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面积6万亩,并充分利用幼果林、摞荒地、田边地角扩种大豆1万亩。2022年全县大豆种植总面积达到24.1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全面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落到实处。二、建立集中示范片。该县在新生-鲁班、西平-古井、金石-建平、芦溪镇,集中分别建立春玉米套种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撂荒地扩种大豆、夏玉米夏大豆间套作示范片和田边豆、幼(经)果林间作大豆4大种植模式千亩示范片,以示范引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三、强化技术集成。三台立足自身实际,改进农机具等方式推行大豆2-4行,玉米2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幼果林间作大豆、摞荒地、田边地角扩种大豆等不与主粮争地的大豆扩面增产新模式,持续释放大豆扩面潜力;实施耐密、耐荫、宜机收大豆品种与紧凑、半紧凑、耐密、抗倒玉米品种科学合理搭配;技术模式契合适宜农用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大豆生产机械化率,降低耕、种、管、收关键环节人工成本投入;开展“双减”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推广育秧伴侣、大豆拌种、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高效生产技术,打造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四、培育经营主体。该县积极引进台沃集团等龙头企业,提升加工企业对大豆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引导和鼓励4000余个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生产;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聚焦生产过程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开展耕、种、防、收、烘等环节的托管服务,为大豆种植者尤其是小农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五、构建激励机制。该县从中央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利用幼果林、摞荒地、田边地角扩种大豆给予200元/亩补贴,对原有大豆种植户稳定播面给予50元/亩奖励补助。    六、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大豆扩面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将稳定原有大豆种植面积、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新增幼果林、摞荒地、四边豆扩种大豆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逗硬考核。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筹玉米大豆兼容发展、粮食油料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5-10
(张平 陈维森)“轰!轰!轰!”近日,达州市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村民向森林驾驶着插秧机,约15分钟后,一亩田的秧苗就栽完了,秧田里排满了一行行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现在实行了农业机械化,不仅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比原来人工栽秧提高了10倍都不止,以前两个人一天不歇气栽一亩秧,现在机器插秧只需十多分钟,一亩秧田只算栽秧就可以节约300元,机械生产确实轻便、快捷、高效。”向森林一边驾驶着插秧机,一边由衷地说道。这是宣汉县大力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农田宜机化改造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宣汉县地处四川东北部,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是突出的地貌特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和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大发展。近年来,宣汉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条件改善,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实行宜机化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宜机化作业水稻集中育苗现场 小田并大田  推进农田宜机化“以前的‘豌豆角田’现在成了层层的大梯田,山坪塘和沟渠修到了田地边,硬化道修到了家门口,农业宜机化建设为我们农民铸起了‘聚宝盆’!”胡家镇鸭池村村民赵全昌说。一直以来,旱地零星小块,稻田湿害严重,低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宣汉现代农业大发展。近年来,宣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探索破解农业生产难、行路难、运输难等瓶颈,加速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坚持“统筹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采取“政府推动、部门主动、多方联动、乡村齐动”工作举措,整合项目资金1.5亿余元,建成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成功探索出了盆周山区独具特色的“长藤结瓜、串点连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推广宣汉独有的“U型渠”专利技术。建成后的单个田块面积大于2亩,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实现了“田成方、土成形、渠相通、路相连、机能进、物能运、旱能灌、涝能排”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目标,集成了区域适宜化、水系优先化、坎埂牢固化、表土复位化、淹水调平化的“五化”标准技术体系,极大降低了建设成本,破解了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高的难题,打造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样板。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总面积71.56万亩,配套田间存贮池7.1万立方米,田间管网18.94万米,建设农村机电提灌站286个。已完成“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5500余亩,新增耕地面积350亩,开垦复耕撂荒地1500亩。同时,已在原红岭镇湾桥村、界湾村、松岩村、豆城村、原明月乡平等村、大渔池村、重石村、明月社区等地整乡加速推进“五良”融合产业农田宜机化改造,为全程机械化生产谱写新的篇章。水稻直播种植现场 “铁牛”代耕牛  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些年我们县集中打造高标准农田,机器通达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大大提高了!”正在田间劳作的君塘镇大渔村村民桂刚说,“我流转的1000多亩田地,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种、防、收、管等环节全部使用机器作业,用工少了,赚钱却更多了。一亩田用机械化生产可以节约成本600元以上,我流转1800亩人工成本,每年就可节约一百多万元。”据县农机化推广站副站长汪久鸿介绍,从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宣汉县依托惠民政策的刺激、撬动和引导,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大、中、小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在全县所有乡镇基本实现“铁牛”取代耕牛,耕整机已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生产工具,基本解决了机耕的问题。在坝区和条件较好的地方,大、中、小型插秧机、播种机、收获机也如雨后春笋,得到突破性推广应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效农机具也迅速跟进。  截至2021年底,共采购了耕作机、播种机、植保机、收割机、园区管理机5个大类机型221台套,为农机专合社、种植大户建设机库棚13个。农机总动力已达61.5万千瓦,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实际达到60.98%,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在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区,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由60.98%提高到100%。水稻全程机械化机插秧“13444”浆泥育秧先进技术和“公司+专合社”流转经营型、“大户+农户”托管服务型、“能人+农户”互助作业型、“农民+项目机具”股权量化型“四种模式”作为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已在全省丘陵山区推广复制。2021年宣汉县胡家镇被认定为“四川省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庙安镇现代农业园区 农民变工人  促进农民职业化“以前,我种田靠人力,一年到头累死累活,除了肥料、农药、种子,所剩无几。这些年,我借助上级项目支撑,投资1000万元,改造了宜机化田地1500亩,试验播种的300多亩油菜喜获丰收。”胡家镇鸭池村村民袁军坦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拓展优质粮油生产、加工、销售链,为发展宣汉现代农业,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做出更大贡献!”与袁军一样,大成镇马滩村的四川绿茵州牧业有限公司业主李鑫春为发展蜀宣花牛特色产业,在大成镇积极参与项目实施,投资1500万元改造田地2000亩,引进优质牧草品种,实现了牧草栽种、管理、收割、加工全程机械化,并促进了22个养牛合作社、肉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随着农业宜机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过去仅靠体力和原始生产工具的传统农民变身为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君塘镇大渔池村村民桂刚,2013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创办了大渔村水稻种植合作社、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及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其父亲的宣汉桂花米业公司强强联营,从最初流转500亩发展到至今1800亩自主规模经营,建成了达州市第一个集生产、烘干、加工、销售于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桂刚在经营好自身流转田地的同时,还在周边乡镇、县(区)托管服务水稻、玉米、油菜上万亩,实现了业主和农户双丰收的良好局面。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宣汉县出台了多项举措,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等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支持他们创办各类经营实体。截至目前,该县已经建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92个,全县现有70%的乡镇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共26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宣汉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2022年,四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面积为310万亩,从任务分解情况来看,扩种任务量排名第二的广元市占到了38万亩。  4月26日至28日,科技下乡万里行大豆产业技术服务第3团在首席专家、南充市农科院研究员陈胜荣的带领下,省农科院加工所高级工程师董玲、广元市农技站高级农艺师王华、南充市农科院大豆所助理研究员曾召琼、特种所唐源一行5人,在广元市开展大豆生产技术服务。  朝天区羊木镇金台社区,服务团专家从主要品种、播期选择等内容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讲解。并通过现场演示,向参加培训的朝天区科教股、区农技站、镇农技站及种植大户共计40余人说明确保套作玉米密度的重要性。  服务团专家在剑阁县,与剑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就当地主推模式、品种选择等大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座谈交流。在种植大户韩少将的田地里,服务团专家现场调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指导及时定苗补苗,并初步确定试验品种和试验田地。  专家服务团又来到苍溪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以及丘陵山地小型播种机进行调研。根据苍溪县的小龄果园较多、总面积大的特点,陈胜荣建议当地大力发展幼果林大豆间作。此外,在苍溪县现有玉米避灾栽培模式下,可加大示范2.2(或2.4)米带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玉米不减产,并实现全县大豆增收。  下一步,专家服务团将根据广元市大豆产业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重点围绕大豆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闻亚 杨都 文/图  春天的进度条已拉到尾端。近日,在彭州市濛阳镇天星村和白土河村2000亩刚完成改造的高标准农田中,11台各类型农业机械正在进行玉米播种。而同期,我省大部分地方的玉米早在一个月前播下。这片迟播的玉米地,吸引了包括省农业技术推广职能部门、农业保险公司、银行、农业大数据公司以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多位博士到场。  “今天2000亩鲜食玉米项目开工,这是成都市‘菜篮子’工程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是中际集团与四川省农垦公司和彭州乡投三家单位联手打造的成都市‘菜篮子、米袋子’示范基地,三方将通过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合作建设成都市2000亩‘菜篮子’基地。建成后,该基地可为成都提供7000余吨左右的玉米、土豆等粮食和蔬菜。本项目形成了政府、科技、数据、企业、金融、保险六位一体的全新农业生产模式。”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彭州2000亩高标准农田上进行玉米机械化播种。博士团队提供技术服务市民品鲜玉米棒,牛羊玉米秆管饱  “现在播玉米比正常的水果玉米时间晚了一个月,但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在田边查看播种情况的玉米栽培学博士刘文峰向记者介绍种植情况,“我们采用宽窄行的密植技术,这样能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地,保证每亩地可以产3800-4500棒玉米,比本地传统的种植方式要多30%左右。”  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玉米育种专家程明军博士记者,这里将种9个品种的甜糯玉米,他边介绍边指向大田,“这片播的是斯达甜221,每个棒子的重量可达到8两,每棒田间收购价在1.5元以上。我们为基地选择的大部分是株形高大的甜玉米品种,这样生物量大。”  除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美味的鲜食玉米外,玉米秸秆还是优质的青贮饲料。  “有些品种,一颗会长两个棒,有时小的一个棒商品性不够好,以前就扔了,现在,收了鲜食玉米棒后,机器就可以一次性把剩下的收割了,做牛羊的青贮饲料。”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高原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安添午博士告诉记者,玉米棒收获后每亩还可产青贮饲料2.5吨左右,可满足1头肉牛食用大半年的青贮饲料。  除了种一季玉米外,博士团队还为这片土地规划了一季土豆。“我们准备在收了玉米之后,下一季将种土豆,选的是华松9号及34号等一系列特色品种,花青素和淀粉含量都较高,和传统马铃薯有明显的区分度。”程明军告诉记者,和玉米一样,土豆既可当主粮,也可当蔬菜,完全符合彭州蔬菜基地的定位。保险金融数字齐发力六方出力多方受益,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这里种出好农产品,完全不愁销路。”负责玉米生产和销售的四川省农垦公司总经理昝小刚告诉记者,这里离濛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仅几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除了区域优势,博士团队还为鲜食玉米设计了冷链和加工。“有了这些做保障,鲜食玉米的销售时间延长,同时还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刘文峰说,整个项目计划配套冷库,还有多条玉米加工生产线,“玉米经过加工,成为熟食,再采用真空包装,每棒玉米就像一支冰淇淋,保质期长达1年。通过加工和冷链,玉米的销售期从一个月变成12个月。”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为这个项目的玉米种植专门设立了甜玉米产值险,“结合甜玉米前期投入及产值情况,公司将每亩地玉米每季产值保险金额核定为 4000 元,如果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因素导致产量降低产值减少,公司将进入理赔程序,补偿损失差额。”该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的赵欣雨经理对项目充满信心,“这是我们公司为玉米提供的保额最高的产值险。”  “后期,我们将建土壤墒情监测以及病虫害预警的大数据系统,为生产提供支撑。”负责项目信息化的高原牧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苟军告诉记者,信息不仅为生产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农业保险提供一些数据支撑。  “再过3个月,待玉米成熟时,邀请大家来吃玉米。”项目的实施者成都中际锦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勇向各方发出了邀请,“多方合作形成整体合力,到时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玉米,还有这个运营模式。”  除了收获好模式外,项目也形成了多效益的统一。“通过多方合作,项目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程明军告诉记者,“通过示范可以辐射到周边上万亩的良田,带动当地产业的提质增效,农户的增收。同时秸秆做青贮饲料,也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0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范祖其)5月6日,珙县培训农村电商人才,促进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在芙蓉矿务局技工学校拉开序幕。县委副书记黄树良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在开班仪式上,黄树良指出,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此次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力度,培养电商人才,转换销售思维,创新销售模式,推进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开班仪式黄树良强调,一要珍惜机会,找准症结。现代农业的大趋势是科技化、品牌化、规模化。珙县是山区县,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大县和农业大县,当前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产业规模小、科技低、品牌弱,短时间内实现扭转存在一定困难,但大家要知道技术、品牌、规模并不代表销量。珙县不少农产品单从品质而言与许多知名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但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却差之甚远,症结在哪里?我觉得是在市场拓展意识、品牌塑造意识和与时俱进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并顺势而为意识不够。需要学习,需要变现机遇的能力和坚持不懈,才能创造更大效益。二要破除障碍,不断创新。很多同志以自己文化低、不懂科技为借口,不愿尝试直播带货,从意识上觉得这个事情肯定很难、干不下来,或者认为自己口才不好、容貌一般或是怕丢人出丑,把直播带货当成是明星、网红才能做的事情。其实电商并非那样深奥或与脱离我们生活实际,学懂弄清、熟练运用并蹚出一条发家致富路子大有人在。2021年,郭满堂电商销售腌腊制品达1207万元,在尝到电商销售红利后,2022年,郭满堂公司以巡场镇金河社区供销社为载体,组建培育电商销售团队,在抖音等平台上从事直播带货销售,“直播达人”多是当地农民。只要放开手脚,大胆把产品摆上电商平台,执着推进,就极可能带活一方产业,成就一项事业,创造更大效益。三要结合实际,顺势而为。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保要求的提升,靠资源谋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二产占比在全县GDP近2/3,但农业仍是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特别是因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国家层面已经将“三农”特别是粮食安全置于前所未有高度,农村产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先后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创建国家级农业蚕桑标准化示范区、中国蚕桑之乡,获评四川省生猪调出大县、肉牛标准化建设基地县,积极争创“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3项等。县委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和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步伐,以及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珙县农业高速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但需要大家树立农村产业一样能发家致富的信念,要永葆全心全意为农服务情怀,敢为人先,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全力消除珙县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努力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认同珙”字号产品,买到物美价廉的地道的珙县产品,培育更多“珙”字号品牌,力推珙县农产品销量不断攀升,为珙县农业提质增效并实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此次培训的授课老师是四川华蓥市金瑞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李娟及其团队,该团队从事电商行业多年,经验丰富、业绩显著,对电商行业有着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李娟个人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培训主要采取现场“理论+实操”的技能提升培训方式,时间为四天。珙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赵永兰主持培训班开班仪式。珙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和芙蓉矿务局技工学校等相关领导出席仪式;珙僰贡茶业专业合作社等24个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参加了培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5-09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广元市旺苍县依托国营苗圃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建立核桃、杜仲、香椿、笋用竹等种质资源库,进行良种资源保存、试验和繁育,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力”。林业产业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5月7日,记者在旺苍县东河镇松米山国营苗圃看到,附近村民正在园区内进行除草、松土等,种类繁多的树种在工人们的精心培育下长势良好。“我家就住在这附近,从2008年开始就在国营苗圃务工,一天收入100元,平均每月要做15天,每月收入1500元,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挺好的。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长滩村村民戚仕珍笑着说。”旺苍县国营苗圃支部书记、场长康乾芳告诉记者,该国营苗圃现有林地1720亩,其中良种基地300亩,基地内建有核桃、杜仲、香椿、笋用竹4个种质资源库,同时栽种芍药、菊花等林下经济作物200多亩,带动当地30多户农户增收。近年来,该县坚持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定规模、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该县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产业,积极淘汰落后品种,扶持本地优势特色林产业发展,坚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基础,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重点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林下产业,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和内培外引的方式,用好现有的国有林场、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果、林禽、林畜、林菌、林药、林蜂、林旅等复合经营模式,扶持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专业合作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交流,建立专家技术团队,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基地建设水平,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该县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合社3个、省级专合社5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专合社10个。今年,该县积极培育壮大经济林产业,持续推进经济林提质增效,把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培育成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投资1500余万元,启动旺苍西河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实施以大树“高接换优”为主的核桃品改1万亩、综合管护5500亩、低效林改造1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连续3年投资3600余万元,大力提升英萃市级现代核桃园区,重点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生产装备、初加工、旅游康养进行提升,确保今年争创为省级培育园区。全面加强笋用竹基地管护提升,建设丰产示范基地0.6万亩,建成投产竹笋初加工点3个;积极发展林下茯苓、花卉、药材、笋用竹等林下种植,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万亩。围绕核桃、笋用竹和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新增有机(转换)认证面积500亩。旺苍县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蔡静表示,下一步,该县将以林下经济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林下养蜂、养鸡和林下种植食用菌、牧草等,稳步增加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延伸经济链条,着力提升产业产值,创新产业融资渠道,破解产业融资抵押难题。同时,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打造一批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林业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通销售渠道,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供给,持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5-09
(记者 周滎鸿)时下,都江堰市天马镇粮果联动套种试验田里的胡豆、马铃薯已进入收获季。作为探索粮经复合栽培模式的试点,这片试验田的产量到底怎样?记者昨日获悉,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省园艺总站、成都农林科学院专家,深入田间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果园套种的胡豆鲜荚亩产353公斤,马铃薯亩产1765公斤,粮果联动套种见到成效,实现双丰收。采收胡豆现场实测:个头最大的马铃薯足有一斤重上午10点,在猕猴桃产业园璐璐家庭农场,专家们随机抽样选取3个点位,随后大家一起现场拔胡豆、摘豆荚。“我们不仅要测出间作粮食的产量,还要测算出包括秸秆在内的生物产量。”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唐合均扯起一把胡豆秸秆,向记者介绍。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专家将秸秆和果实分开称重,并认真做好记录。据了解,这批试验胡豆于去年10月28日播种,成长周期约180天。经测产,果园套种的胡豆鲜荚亩产353公斤。在马铃薯试验田里,专家们轻轻拨开覆盖在马铃薯根部的稻草,只见一个个马铃薯白嫩嫩地挨挤成一排。再掀开,扯起一根马铃薯苗,下面缀有七八个果实,最多的有十几个,而个头最大的足有一斤重。“这片马铃薯试验田选用的品种是北方009,播种时间为去年11月22日,从2月13日出苗算起,生长期约80天。”唐合均介绍,经过测产,马铃薯果园间作亩产1765公斤。“去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行粮果套种,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产量这么高。”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猕猴桃果农文富珍乐呵呵地说,现在种地是越来越有希望了。采收马铃薯技术支撑:建立农作物增产增效最优方案在收获现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涛介绍,“在猕猴桃园里种植马铃薯是响应国家提倡的粮经复合栽培模式的一种探索。”考虑到既要保护马铃薯播种和采收期猕猴桃根系不受损伤,又要获得马铃薯的产量,经过思考,他们采取了秸秆覆盖免耕的种植模式。“这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特点,增产优势明显。”为了让科学试验更具有说服力,专家们还在另一垄土地上采用传统的开沟条播种植方式进行比较。“从今天现场实测结果来看,开沟条播种方式产量偏低,且在挖掘过程中可能伤到猕猴桃根系。秸秆覆盖免耕的种植模式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在完善细节后,我们将把这种模式在猕猴桃种植区域推广开来。”陈涛介绍,做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相关数据,进而分析建立各种农作物增产增效的最优方案,为指导猕猴桃种植户科学合理开展粮果套种提供技术支撑。“测产结果显示,实施粮果联动套作马铃薯、胡豆等粮食作物技术可行,既有效解决了作物间用地竞争的矛盾,又保障了粮食的有效供给,经济和生态效益也比较明显,比如果园套作马铃薯,每亩可实现增产粮食1500公斤以上、亩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唐合均说。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黄瓜霜霉病俗称‘干叶子’,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日前,在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蔬菜种植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农艺师黎万春一边察看大棚黄瓜长势,一边指导菜农防治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 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  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叶片结露。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地放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经过拉线、按照标记锄地、撒上肥料和种子、覆土等步骤,玉米播种完成。4月26日,犍为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在孝姑镇沙湾村开展,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科技下乡万里行大豆产业技术第7专家服务团、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等负责人和专家和种植户等100余人参加现场培训会。犍为县种植户播撒肥料和玉米种子  “玉米的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32厘米,打窝排列呈梅花状,以保证玉米有充足的阳光......”经过专家服务团的指导,犍为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郭军向到场参加培训的各乡镇农技员与种植户讲解道。  播种现场,打好的梅花状土窝里,经过处理的玉米种子从随意播撒到同侧有规律排列呈现。“每窝需播撒玉米种子2-3颗,肥料和种子分布两侧,且分别保持同侧播撒。”郭军说,多撒一粒种子,是为玉米发芽上一道“安全栓”。分别保持同侧播撒肥料和种子,则是为了保证肥料不会侵蚀种子,且保证每一行玉米整齐排列,受光均匀。  根据犍为县的种植特点,专家服务团成员与川农大专家还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选种、播种周期、种植比例、科学施肥等各个环节“手把手教学”,确保新模式在当地的种植规范化生产。  当天下午,专家服务团一行还前往井研县现场调研当地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在专家服务团成员的指导与当地的配合下,宝五镇五龙场村“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基地里的玉米已长到腰间高度,行距整齐划一。而在千佛镇瓦子坝村“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基地里玉米间种植的大豆也已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预计6月下旬夏大豆和秋大豆播种结束。”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彭惠容介绍,井研县今年扩种大豆面积3万亩,预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万亩,目前已播种0.2万亩(春豆和鲜食大豆)。此外,当地还持续引导柑橘种植户间种大豆,从2019年开始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对间种大豆的每亩补助150元,有效提升了种植户积极性。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同时也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组成。”科技下乡万里行大豆产业技术第7专家服务团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项超介绍,接下来将迎来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针对如何选择品种、配合好种植模式播种等内容,服务团专家将为各服务区农业部门及种植户准备好培训资料,并做好指导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 杨黎明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围绕品种选育等环节,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攻关。当前,新一轮“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工作已进入秧苗移栽阶段。4月28日,在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基地,工人们正抢抓农时,栽插航天育种水稻秧苗,田间地头一派忙碌。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基地,当地群众正对秧苗进行移栽。唐彪 摄  2020年6月,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遨游太空的“王家贡米”一、二号种子在昭化区卫子镇正式试种,历经2年时间,该批航天种子已在株形、熟期、抗性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一是株形变矮或变高,二是粒形变长或变短,三是抗性明显增强等变化已突显了出来。”昭化区首席粮油专家陈定全介绍。  近年来,昭化区通过品种改良、优质育种,不断改善“王家贡米”的品质。“王家贡米”先后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等多个荣誉。通过不断发展,“王家贡米”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昭化区卫子镇共种植“王家贡米”7200 余亩,其中订单种植 5500 余亩。“订单化种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收购,让种植户技术和销路都得到保障,也能让他们的利益实现最大化,预计亩均能增收300至500元。”昭化区卫子镇党委副书记李文军表示。  据了解,今年是“王家贡米”航天育种的第三个年头,围绕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昭化区还将通过南繁加代,缩短育种年限。“今年8月份,这里的航天育种水稻就会成熟。我们将从中选取10到20个优质品种送到海南,进行再播一季稻,以此来缩短育种周期。”昭化区王家贡米产业技术研究所所长吕志勇表示,预计到2024年,航天育种的结果就会呈现出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