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涂帅 文/图)“现在政策好,政府帮我们买苗子,帮扶单位帮我们买化肥、农膜农药,又签订了销售合同,我们老百姓只是出地、出力,不愁销路,今年的丹参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3月22日,四川省阆中市鹤峰乡川主庙村已脱贫户汪开举背着乡政府驻村干部送来的丹参种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段时间以来,鹤峰乡广大丹参种植农户不误农时、农事,抓住当前晴好天气抢栽丹参,在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
覆膜播栽丹参
政府引导 单位帮扶
为避免疫情对春耕生产带来的影响,鹤峰乡坚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春耕生产三不误,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之年,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做好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文章,该乡紧盯市场行情,实行弧线研判,摒弃传统生产种植模式,积极和农业经销企业对接,结合当地丘陵山区气候条件和农户种植习惯,结合丹参管理技术要求不高、易管理等优势,推行“政府+企业+专合社+农户”的中药材经营发展新思路。
技术培训
企业签单 对点服务
为助推产业发展,激发广大群众种植丹参的积极性,鹤峰乡由政府主导负责出资购买种苗,保证质量和成活率,帮扶单位出资购买专用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乡农业服务中心、订单企业对种植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技术指导,现场示范单根定植、起垄、覆膜、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对种植户问诊答疑解惑,和农户现场签订农业订单,保底回收丹参成品,让农户放心种植,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分期把种植技术要点、管理技术指南等资料发放到丹参种植户手中。
签订订单
干群协力 人心思进
在汪开举家的自留地里,乡驻村干部和他算了一笔收入明白账:一亩丹参正常产量在1200公斤以上,按今年保底价格每公斤3元计算,除去人工工资800元,最低每亩纯收入可达2800元。在丹参种植发展工作中,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入户广泛宣传发动,讲解政策、算收入账,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积极性,重发展的同时确保种植农户“零风险”。
鹤峰乡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全乡富农增收的长效机制,丰富的市场资源优势吸引着农业经销企业和外来商贩。该乡紧盯市场,利用区域优势,严把群众收益关,把丹参产业做强做大,发展五百亩示范种植基地两个,八个产业园成片种植丹参六百余亩,广大农户充分利用边坡地、撂荒地广泛栽种,全乡发展种植丹参二千三百余亩,为农业增效、农户稳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