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文化扶贫实践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4-07

培育“良善”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王晓东 张晓东)评选乡贤、开办农家书屋、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产业兴村、环境兴村、文明兴村、和谐兴村和富农兴村“135”工作思路,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image.png

 扶贫扶智 文化氧吧

“我一有空就到农家书屋来看书,学习养猪的技术,我家今年养了十头种猪,我今天来主要是想学习种猪的防疫知识。”贫困户李德万等十几位村民正在认真阅读种养业科技书籍,李德万乐呵呵地说。良善垭村农家书屋约50平方米,环境温馨而雅致,有科普类、生活类、少儿类、文学类、政经类图书2000余册,有各类报刊20余种,成为基层群众“充电”的“文化氧吧”。

近年来,良善垭村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确立了建设“近水橘庄良善人家”目标;打造晚橘基地、田园湿地、良善福地;大力实施产业兴村、环境兴村、文明兴村、和谐兴村和富农兴村“135”工作思路,着力推进良善垭村脱贫攻坚树立标杆,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脱贫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风文明是保障。洪山镇良善垭村以“良善文化”为纽带,以“善治兴村”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着力弘扬传统美德,挖掘传统文化,建设“良善人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image.png

提供舞台 传承文化

良善垭村打出“文化扶贫”这张牌,不仅配齐了相应的文化设施,还挖掘、保护具有当地特色的“良善”民俗文化。贫困户唐晓东喜欢和泥巴打交道,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泥塑师”,利用当地的黏土,创作的作品展示良善垭的风貌、特色,以及“良善”民俗文化。一团黄泥在他的手中捣鼓几下,就变成一个个小工艺品,有人像,有物件,有玩偶,风干上色以后,就成了一件件小巧的文创艺术品。今后村里还将为他的作品进行包装升级,申请商标名称,进行线上售卖,他也靠这门手艺,逐步找到了致富门路。为挖掘保护传统泥塑工艺,良善垭村鼓励贫困人口创立工作室,制作泥塑工艺品,探索开辟奔康新途径。

该村征集整理家规、家训,修缮良善祠、修复家谱,建设良善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开办农民夜校,举办道德讲堂,配套建设党群活动中心;组织开展评选“良善人家”“星级文明户”,以此传家风、淳民风、树新风,村里的氛围有了很大的变化,“良善”成为了广泛的文化认同。

image.png

村规民约 积善成德

据良善垭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学介绍,良善垭村订立了以“思想品性良、长存善心,志向梦想良、永立善志,担当责任良、力行善举,敬业发展良、早成善事,家风家规良、多积善德”为主要内容的“五良五善”村规民约,并从15个方面用135个字逐句予以解释说明,确保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开展新乡贤评选,成立新乡贤议事会、开设新乡贤讲堂、新乡贤参与人民调解,让新乡贤成为国策乡情的宣传员、重点事务的监督员、助推发展的智囊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文明乡风的传播员、助人为乐的慈善员、基层矛盾的调解员、乡村治理的勤务员,以“乡贤不闲、当好八员”引导乡风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完善提升文化活动阵地,配套文化阅览室、活动室,鼓励村民从书本上、电视中、远程教育平台中学知识,学技术,脱贫致富。

良善垭村2019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文化扶贫”所带来的奔康氛围,给当地的扶贫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如今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稳定脱贫,整村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村域范围内以1700亩果树产业园区为主的“大园区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个绿色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向上向善文明新风日渐浓厚、兴村善治体系逐步成熟、村民生活朝着更加幸福小康迈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