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杨海燕 特约通讯员 洪刚)“15.1万,成交!”近日,在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分水村一组刘家大院子里,20余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在市区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加刘家大堰塘承包经营权公开招标。最终该大堰塘以5年期15.1万元的金额被本村村民刘其凤承包。
资料图片
据了解,这是绵阳市正式实施《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 (试行)》以来,首单农村产权流转竞拍。
为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绵阳市于今年8月正式实施《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出台,对提高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前5年才包2.75万元,现在整整多出12万多元。”分水村一组组长黄元荣高兴地说,经过公开招标,不仅从源头杜绝了矛盾滋生,还为集体带来了更多效益,他们将会把这笔钱用于村社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目前,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均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竞争性谈判、协议(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凡法律没有限制的所有集体资产的流转处置和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包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都将进入各级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流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