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12月21日,记者从省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获悉,今年以来,我省以两项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农家书屋改革创新提质增效11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着力解决农家书屋资源闲置、机制不活、内容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使用率,有力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
都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地方的农家书屋。
甘孜县查龙镇村民集中到农家书屋学习知识。
内容供给愈加丰富
“红色”阅读空间成风尚
今年,各地按照印发的《四川省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做好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特别是针对庆祝建党百年农民群众党史学习教育需求,为农家书屋配好配齐党史学习教育用书,组织开展好“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凸显农家书屋在广大农村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作用。
在成都,4家农家(社区)书屋改造升级为红色书屋,设置有红色经典阅读空间,为居民提供专属党史学习区域;在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依托全区28个农村(社区)书屋,组织开展红色影视作品展播工作,建立100首红色革命歌曲曲目库,收集红色民俗物件30余件等,引领年轻党员读深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德阳,依托农家书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家园,设立“红色阅读”专柜、“红色书架”,陈列各类党史系列丛书,方便群众阅读、学习、借阅。
通过红色空间的打造和内容的不断充实,引导农民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决心。
友爱筒春村“安逸郫都,美在文明”读书活动。
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有机整合公共阅读资源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农家书屋进一步优化农家书屋资源配置,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家书屋机制不活问题,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为稳妥做好两项改革后农家书屋规划建设工作,广元市确保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服务,全市保留农家书屋2398个,减少27个,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宜宾市将1837个农家书屋纳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管理运行,强化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配置、标识标牌、管理制度完善,资产台账建立,图书上架、借阅登记和阅读活动开展等进行自查整改。
同时,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基层阅读文化资源互联互通。教育厅指导全省中小学校与农家书屋共建共享,鼓励中小学校向农家书屋提供富余图书,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开展阅读活动;农业农村厅大力推动“农家书屋+乡村治理”,将农家书屋工作纳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省妇联积极组织村妇联执委力量参与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推动“妇女之家”和农家书屋的共建共享,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文明家风宣讲、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省残联则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阅读需求,依托农家书屋,开展送书上门、光明影院、盲人阅览室等活动,丰富了农村广大残疾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我省鼓励县级图书馆承担农家书屋运行管理和使用维护工作,实现县域内公共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甘孜州建设县域图书资源“一张网”数字化管理平台,全州18个县已建成“云图书馆”农家书屋数字化管理平台,除色达县外均已实现县级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平台联通;攀枝花市仁和区将分馆、馆外阅读点和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按照公共图书馆管理标准,实现全区39.7万册图书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通借通还。
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力
让农家书屋惠及群众
近年来,我省各地农家书屋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载体,积极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加提升。
省广电局利用农家书屋和村村响建成“广播书屋”,解决了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农家书屋的期刊和图书,作为乡村广播员组稿的重要来源,通过植入村村响资源,用普通话和本地方言相结合的方式将农家书屋图书资源播报出来,让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
地方农家书屋数字平台搭建上,成都市依托农家书屋打造“有声图书馆”,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收听、阅读党史类图书;自贡市703个农家书屋、65个文化站、6个图书馆均已纳入平台框架,累计图书编目10万余册、补充更新电子图书30余万册,培训农家书屋管理人员300余人次;江油市创新建立“农家书屋+电视”(匡山书院),通过广电有线数字电视和手机 APP将视频、图片、文字、新闻等加载到平台上,农户只需通过机顶盒遥控器和手机 APP 就可以阅读、学习,截至目前匡山书院用户达15万户,惠及群众约45万人;资阳市设立“指尖微课堂”“院坝微课堂”,指导农家书屋管理建立一村一微群,一日一学史,对1028个农家书屋建立电子阅读平台,建立电子阅报栏388个,补充电子图书15万册,推动实现数字平台借、管、用、还一体化功能。
直面新问题新挑战
推动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目前我省农家书屋工作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特别是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农家书屋又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如大部分农家书屋为多合一的情况,村镇幅员面积、人口规模显著增大,导致服务半径明显扩大,服务保障不足。
为此,会上提出,下一步工作将从因地制宜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推动与县级图书馆联通、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开展好重点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持续发力。
对整合搬迁农家书屋,对阅读需求旺盛的城乡接合处、有效服务半径范围外等区域,依托农家书屋原址、中小学校、旅游景点、农资代销点等设置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点,组织志愿者、退休职工、文化热心人士等,定期将农家书屋图书流转更新到服务点,为农民享受便捷阅读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将农家书屋作为县级图书馆村级分馆统筹管理、综合使用,有效解决当前农家书屋经费不足、管理不规范、书目重复率高、图书共享性低、图书资源分布不均及图书只进不出等突出问题。
经验点击
广安市推进读书打卡活动
结合人们阅读方式和习惯的转变,广安深入推进“我爱读书100天 ”读书打卡活动。以农家书屋为支点,农家书屋管理员为组长,当地群众为组员,建立800多个读书小组和微信读书群,将个人坚持阅读转变为相互鼓励阅读,提高阅读主动性。
在此过程中,还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从参与人数、打卡率、活跃度等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对于排名靠前的读书小组、村(社区)、乡镇、县区予以通报表扬。此外,还组织开展在线答题PK、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阅读氛围。今年,“我爱读书100天”读书打卡活动全市参与人数超过4万。
甘孜州:落实“总分馆”制建设
甘孜州顺应农家(社区)书屋数字化发展趋势,持续推动县级图书馆与农家(社区)书屋“总分馆”制建设,初步建成了全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一张网”。
目前该网络共享平台已接入包括州图书馆在内的公共图书馆18家、乡镇文化站72家。建成了州、县、乡、村四级总分馆体系,全面整合各个图书馆、书屋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资源,基本实现书屋与书屋之间、书屋与馆之间的信息互通、电子书资源共享。(本文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