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婷)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委安排,省政协部署谋划了“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得到全省各地各级基层政协组织的全力响应、强力支持。可以说,“双助”活动正成为我省政协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政协系统的一道亮丽风景。
近日,记者走进几个城市,看看它们的“双助”活动是如何推进实施的。
12月12日,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张秀勋正专心致志地踩着缝纫机,她身后的三四十名工人也都和她一样忙碌着。这是广元市前瞻服饰有限公司设在自然村的分厂车间。从这个偏僻山村里生产出来的工作服,将远渡重洋,销往国外。
“上月底,家门口开了这家公司,我就来报名试试。在外打工看起来收入多,但除掉吃、住、行等成本,其实攒不下多少钱。在这儿工作,最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家。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等我以后技术熟练了,肯定能挣更多。”张秀勋告诉记者。
“我们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集中安置点,村里留守妇女多。前段时间区政协来调研,我们反映了村里的困难。没想到区政协很快帮我们引来了企业,现在不仅留守妇女能够就地就近就业,村里的集体收入也会有较大增加。”算起账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韦宗耀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广元市政协紧锣密鼓推进“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活动进程中,帮助自然村发展产业只是其中一个篇章。按照省政协部署,今年5月以来,广元市、县政协把“双助”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事来协商”工作紧密结合,联动推进,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效明显。
12月1日,省政协委员和雅安市政协委员在汉源县富林镇农业现代观光园与农户交流。余天德 摄
三联三促 政协委员全覆盖参与
在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桂花村二组村民袁加芳家门旁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一张“明白卡”,上面不仅介绍了袁加芳的家庭情况,还写有一行字:联户政协委员刘刚,剑阁县悦榕山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每年过年,刘总都会给我们送钱、送粮油、送被子等。他平时一个月要过来一两回,经常打电话问我们需要啥子,还让我们去他公司打工、送菜。”袁加芳告诉记者。
刘刚的悦榕山庄就坐落在桂花村。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刘刚主动“绑定”了村里65户贫困户。“现在他们都脱贫了,但我们还要继续帮助他们巩固脱贫成果。‘明白卡’贴在那里,就是在提醒我:责任在肩,要有担当。”刘刚说。
在剑阁县,居住在此的275名市、县政协委员,共联系脱贫不稳定户、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户572户。剑阁县政协向这些委员一对一发放了“三联三促”委员联户工作告知书,明确告知其联户帮扶的工作内容及目标。
广元市政协创新开展的“三联三促”行动,是指政协委员联户促巩固、政协专委会联产业促发展、政协组织联村促振兴,从而以点示范、以点带面,务实推动“双助”活动有力有序开展。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都行动起来:市、县(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各联系1个村,定期深入联系村开展帮扶、视察、监督、协商等工作;剑阁县、朝天区政协将“三联三促”工作纳入机关目标绩效管理;青川县政协落实办公室、社联委、农业委分别负责组织联村促振兴、委员联户促巩固、专委会联产业促发展工作,解决了“谁来抓”的问题;苍溪县政协组织政协机关与联系村、界别小组与产业主管部门、政协委员与脱贫巩固户代表深入交流,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签订联促协议……
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这些作为活动主抓手、主载体,目前,广元市已实现政协委员、政协专委会、政协组织全覆盖、全参与。
穿针引线 把乡村急难愁盼事办实办好
踩着又干又硬的黄土,12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张家村。这里的一个建设工地上,工人正在把红砖一块一块地砌成墙……
“这里要新建一个蓄水池。我们承诺,春节前一定让全村人吃上安全的自来水。”太公镇镇长李巍介绍,张家村属于旱山村,秋冬季面临季节性缺水。今年9月初,昭化区政协副主席赵思彦在联村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当月就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落实了新建蓄水池的问题。
“建蓄水池要投入6万余元。如果没有区政协帮助,我们很难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获得区级有关部门支持。”李巍告诉记者。
在解决张家村安全饮水问题的过程中,“有事来协商”平台成为穿针引线的高效“推手”。这个“推手”同样也在广元市其他县(区)解决乡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旺苍县九龙镇首石村群众想发展黄茶产业却又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县政协组织专题协商座谈会,党委、政府、群众最终就黄茶种植规模、范围、模式以及土地流转费用等问题达成一致;青川县石坝乡中心村和大房村人畜饮水管道急需修缮更换,在县政协组织的专题协商会上,与会人员找到了解决方案;剑阁县在6个乡镇集中开展“场镇清洁卫生”“市政路灯管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小微协商活动12场次,解决问题18个;朝天区通过小微协商,解决了“中子镇黎明村高速公路噪声扰民”等困扰群众多年的大难题。
截至目前,广元市县两级政协已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189个、组织小微协商91次、提出意见建议367条、参与委员1042人(次)、覆盖130个乡镇(街道)。在广元市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有事来协商”正被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认可。
圆桌访谈
确保“双助”活动有实招出实效
今年是市、县政协换届之年。随着各地新一届政协委员到位履职,如何把“双助”活动更好地引向深入?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雅安市政协主席戴华强和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
记者:请介绍一下“双助”活动在当地推进的情况。
戴华强:雅安政协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三四五”工作法,即注重发挥政协机关的推动作用、政协领导的带动作用、政协委员的能动作用“三个作用”,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紧紧围绕“四个聚焦”,即聚焦助力发展特色产业、聚焦协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和聚焦助推基层治理,确保精准发力;大力夯实提升认识、抓好结合、统筹联动、强化报道、创新机制“五个基础”,推动活动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市政协委员参与“双助”活动约4512人次,围绕“双助”活动引进项目约90个,引进资金约1.5亿元。
陈莉萍:资阳在全省同级政协组织率先启动开展“助力巩固脱贫 助推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并出台工作方案,明确了助推农村产业提质转型、助推农村活力持续激发、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助力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培育乡村人才等6方面工作重点。我们从提升履职能力、创新载体平台、加强协商议政三方面着力,举办了政协委员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进万家门、访百姓情”活动,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畅通了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促成了雁江区南市街茗苑脏乱差、无停车位等问题的解决。
记者:在“双助”活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或者困惑?
陈莉萍:总体来讲,“双助”活动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群众的高度认可。也的确存在一些困惑:一是重点的把握问题。由于与党政部门保持工作协同方面存在一些信息差,有的履职活动不一定精准;二是履职能力问题。政协主要是通过建言献策来助推乡村振兴,我们的专委会、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水平都还有提升空间;三是助推的手段问题。
戴华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有的委员思想认识不足。二是前后衔接不好。目前,市县两级政协已完成换届,新进的政协委员较多,要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双助”活动中来。
记者:今年是换届之年,全省市、县两级政协都面临重大人事变动。在此背景下,如何确保“双助”活动不断档、有实招、出实效?
戴华强:我们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的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健全制度、扩大影响,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重要基础、乡村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支撑、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个短板、强化改革创新这个重要动力,切实把“四个聚焦”变为“四大助力行动”,助推雅安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统一,构建定期通报机制、示范带动机制、融合推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
陈莉萍: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努力:及时开展初任委员培训,把“双助”活动作为重点进行培训,提升委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履职能力水平;精心编制2022年度协商计划和工作要点,主动与党政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沟通,确保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建议实在、推动落实;加强与毗邻地区政协组织的协同互动,找准切入点共同建言。我们将把“双助”活动的开展与当前全市正在开展的“勇担使命、追赶跨越”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的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