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毅 张宇)走近两弹一星,邂逅诗仙李白,寻梦熊猫家园……
这里,曾是共和国“两弹一星”的锻造之地,“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在这里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为共和国长空铸剑。这里,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之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也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同时,还是“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千古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这里,与九寨沟毗邻的平武县有着“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我国有野生大熊猫1864只,其中平武就有335只,全县野生大熊猫只数和大熊猫公园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面对着这一系列“历史留存的、时代造就的、自然馈赠的”不可复制的文旅资源,绵阳在于近日举行的推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会上提出,将突出“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的形象定位,着力打造“科技之城”“李白故里”“熊猫家园”三张名片,加快推动形成绵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资料图片:李白故里
关键词之一:底蕴与特色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
这一诗句中的绵州,即为如今已然有着“蜀道明珠、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的绵阳。据考证,自公元前201年汉置涪县始,绵阳这座城市已经有着2200余年的建置史。
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山水之美、灿烂的历史人文之美、多彩的风土人情之美、深厚的国防科工之美,从“九寨后山”王朗、绵阳“香格里拉”虎牙大峡谷、“洞天秘境”佛爷洞、“人间仙境”罗浮山温泉群等人间胜景,到嫘祖、大禹、文昌、三国蜀汉等极具标志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从拥有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与“人类活化石”的白马藏族,再到特色鲜明的羌历新年、雎水踩桥、嫘祖祭祀、文昌庙会等民俗活动,这些底蕴深厚的文旅瑰宝为讲好绵阳“文旅故事”、做好绵阳“文旅文章”提供了深厚的根基。
“经过多年发展,无论从资源角度看,还是从产业角度看,如今绵阳已初步形成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绵阳相关人士如是介绍。据悉,目前,绵阳在发展文旅经济上,一个近似“丄”(音“上”)字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即主要沿着北、西、东三个方向呈带状分布:北线即绵阳主城区—江油—北川(部分)—平武一带,西线即绵阳主城区—安州—北川一带,东线即绵阳主城区—仙海—梓潼一带。
这三条文旅经济带,以绵阳主城区厚重的文化、科技和景观资源为依托,各自拥有高品质资源并形成特色,构成绵阳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资源、产业和市场基础。其中,北线聚集了李白、三线建设、藏羌等人文资源,虎牙、王朗和生态、气候等自然资源,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再加上即将开通的九绵高速的加持,已然成为全市文旅经济的“脊梁”;西线聚集了禹羌风情、川西林盘等人文资源,千佛山、小寨子沟、海绵生物礁和温泉、生态、气候等自然资源,温泉度假和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东线聚集了三国蜀道、文昌文化、三线建设等人文资源和古柏、湖泊等自然资源,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正加快发展。
关键词之二:突破与路径
诚然,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已然由“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
“面对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作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的独特优势在当下更是日益凸显,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之,随着人们可支配时间和收入的增加,对旅游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受疫情抑制的出游需求和消费潜能亟待释放,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在日前的绵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会上,绵阳市的主要领导如是指出。
在深度思谋中,绵阳围绕加快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部署,提出将遵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相融”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谋划部署、大手笔落地实施、全方位产业打造,特别是将进一步突出围绕“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这一具有高辨识度的形象定位,聚焦机制建设、创意转化、内容开发、业态丰富、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融合发展,聚力打响“科技之城”“李白故里”“熊猫家园”三张名片,加快推动形成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绵阳在科学研判中进一步提出将顺乎“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民俗是特色”发展理念和“既要有大目标作指引,又要有分阶段举措作支撑”发展思路,全力精准而又有机地融入到全省“三九大”发展格局。这当中,特别是按照近期(2022年)、中期(2023—2024年)和远期(2025年以后)三个阶段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重点建设绵阳城区科技之城都市旅游目的地、江油李白故里文化旅游目的地、平武熊猫家园生态旅游目的地,聚力打造“绵阳—江油—平武”黄金旅游主线,着力打造绵阳—安州—北川、绵阳—仙海—梓潼、平武—虎牙—黄龙三条精品线路,带动三台、盐亭文旅经济发展,纵深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让绵阳的文旅线路“热”起来、文旅活动“旺”起来、文旅名片“靓”起来,从而从整体上推进绵阳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迈进。
关键词之三:支撑与保障
“世界的李白,李白的江油”。
在去年9月28日的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作为李白故里的江油荣膺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此前,绵阳北川在2020年成功创建并摘取该项殊荣。
借力李白这一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江油突出“李白故里·诗意江油”文旅品牌,依托李白文化产业园等5个省级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了“坐高铁游李白故里,到方特览东方神画,进胜境观洞天圌峰,入乡村品休闲农旅”全域旅游新格局。特别是随着投资29亿元的绵阳方特的建成投运,年吸引游客达到200万以上人次,为江油的文旅产业注入强大的动能。以建成天府旅游名县为起点,目前江油正全力打造李白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方特东方神画高科技文化旅游目的地。
而随着九(寨沟)--绵(阳)高速公路即将迎来的全线开通,据测算,每年将有800万以上人次的游客通过九绵高速进出九寨沟,这也将为绵阳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因势而谋中,与九寨沟一山之隔的“天下大熊猫第一县”平武,目前正积极筹谋:以致力于建设“熊猫家园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围绕“熊猫家园·秘境平武”的旅游形象定位,突出“大熊猫、大峡谷、大康养、大报恩、森呼吸”的旅游品牌,深度融入到大九寨国际精品旅游区建设之中。
“建好龙头景区、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特色产品”。锚定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绵阳提出将重中之重地在“抓好规划编制、推进重点项目、强化营销推广”等方面统筹推进。特别是明确提出将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和支撑,积极谋划并推进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包括在今年将重点围绕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期间签约的绵州古城、两弹城红色记忆等7个投资额达106.03亿元项目的实施,以及围绕绵州记忆、跃进路1958、上马·望蜀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江油青莲李白文化产业园、平武报恩文旅康养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力加劲地推进,从而以高质量的文旅项目助力绵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