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泳 摄影 熊一凡)2月12日,郫都区战旗村内人流如织。大红灯笼挂满村庄,广场上的汤圆摊外依旧坐满了食客。
4年前的2018年2月12日,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端着热气腾腾的汤圆,与基层干部和村民一起拉家常、贺新春,谆谆嘱托“一定要把乡村振兴工作抓好”,寄望成都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时代所期,民心所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作为“联城带乡”的超大城市成都,更是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描绘乡村底色,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夯实基础。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4年来,成都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1年,全市实现一产业增加值582.79亿元,较2017年的500.87亿元增长1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6元,较2017年的20298元增长43.5%;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2∶1缩小到1.81∶1,在14000多平方公里天府大地上,奋力交出“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成都答卷。
在战旗村,天府战旗酒店和运动中心即将开门迎客
向生态要价值
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今年的春节大假,前来成都探亲的重庆市民王青林过得格外舒心:初一在邛崃平乐古镇参加“新春舞狮踩桥”活动;初二在蒲江西来赶了热闹的传统“大集”;初三初四到崇州“网红”竹艺村体验竹编吃火锅,享受青山绿水间的乡村民宿。
“溪流潺潺、黛瓦白墙,还有浓浓的农耕民俗文化,这是我儿时记忆中川西坝子的样子!”和王青林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成都乡村找到了埋藏心底的乡愁。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全市各级绿道公园吸引了438万市民;成佳茶乡迎来游客8.7万人次;街子古镇、洛带古镇分别接待游客40.1万、37.7万人次,鲜道幸福里、沸腾小镇等网红餐厅持续爆满,彭州宝山村、蒲江明月村等地的网红民宿一房难求。广大市民走出家门,走进绿道、乡村、田野,尽情享受生态的馈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壮阔实践中,寄托着乡愁的广大农村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在成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成都市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域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05%,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保护修复168个高品质精品林盘、建成4408公里绿道,乡村的“颜值”全面焕发。全新的城乡新形态犹如一个新生的要素市场,土地、房屋、人力、资源等都重新组合,激发乡村价值得以重估,催生新场景、新业态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产业逻辑、“文”的价值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身心塑造作用,各地纷纷推动乡村绿道串联特色镇街、贯通川西林盘、链接大地景观,构建“农业+商贸”“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康体”等多种融合新模式,营造乡村宜居宜游、宜娱宜宿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推动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融合的农商文旅体产业链。
大邑南岸美村、蒲江铁牛水乡、崇州“幸福里”……在如今的成都乡村大地上,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和乡村酒吧等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更是成为了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共建共享的新平台。2021年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总数为1.4亿人次,同比增长46%,营业总收入392.18亿元,同比增长10.75%。
向改革要效益
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咱们战旗村又上新了!”走进战旗村,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正忙得不可开交,见到记者过来,他高兴地带着记者去看初步落成的两个新项目——在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南侧,天府战旗酒店目前初装已经完成,川西民居加徽派建筑元素,让三层小楼熠熠生辉;北侧,由一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运动中心即将开门迎客,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设施一应俱全。“天府战旗酒店补齐了战旗村住宿接待不足的短板,运动中心则将让村民享受与城里一样的文化体育活动。”高德敏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村民不仅要有好的物质生活,还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运动中心的落成将为村民提供锻炼的场所,也将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提供更好的配套。
曾经以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而闻名全国的战旗村,一直在探索盘活闲置资源的有效路径。村里还准备用一家关闭的砖厂旧址招引现代农业项目,并引进北京一家企业,准备进行净菜加工,实施订单农业,让种植蔬菜的村民吃下定心丸。
其实不仅是战旗村。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尤其是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在深化改革上从未止步——
聚焦试验区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目前成都正在制定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任务、重大项目和“疏堵点”任务“三张清单”;扎实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获农业农村部刊发推广;郫都区稳慎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恢复和完善“三会”制度,全市供销社系统有全资控股社有企业198家、资产总额33.16亿元;农村金融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农贷通”平台入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形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基本建成,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价值转化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典范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系统集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