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 王菲菲 记者 李全民)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时节。广元市昭化区抢抓农时,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努力稳粮提质增效,真正把“米袋子”变成百姓增收的“钱袋子”。
随着气温的回暖,昭化区各地村民抢抓农时,清理水渠、翻地等育秧前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当下在做的农事是翻耕整细秧苗地,下一步,施底肥。清明节前要用薄膜上厢,把谷子种进去。”郭从玺是磨滩镇桂花村村民,2021年,他种植了8亩水稻,实现稻米产量6000余斤。为提高种植效益,今年,他准备改进种植方式,实行稻渔综合种养殖,同时,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今年打算栽插10亩水稻,育种约16斤,每亩计划一斤半左右的种子。”郭从玺说。
近年来,昭化区按照“5+3”农业产业体系布局,立足下湿田、低洼田等一季田资源,在宜种地区大力推广“大垄双行、沟边密植”,栽培优质水稻,养殖稻田水产“稻虾、稻鳖、稻鱼”等。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殖,推动“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我镇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殖产业,以渔促稻,提升稻米品质。如今稻米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销售价格约2元/每斤。稻渔每亩产值在400元左右,综合产值每亩在2400元左右,每亩促进老百姓增收1100余元。”磨滩镇百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姚坤祥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擦亮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金子招牌,昭化区还依托高标准农田、王磨特色粮油示范片、王家贡米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种养殖条件和基础的同时,按照四川省《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五统一”模式,引导农户发展稻渔产业。
“今年磨滩镇实施15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王家贡米的种植条件,王家贡米种植规模计划突破6000亩。我们将不断提升王家贡米的品质,实现贡米产值增长、群众增收双赢。”磨滩镇副镇长李弦如是说。
据悉,截至目前,昭化区已启动稻渔综合种养殖春播前期工作。2022年,全区计划发展稻渔2万亩,预计实现优质水稻1万吨,生态鱼1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