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丁恒情
建设文化广场、安装运动器材、水电气暖入户;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口,自来水流入户户室中,新型基础设施助农增收……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保障乡亲们生产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如今,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民安全饮水有保障……一条条硬化路,一根根网线,串联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折射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好势头,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更见力量。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拿修路来讲,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农村公路通村达组、联通城乡,正在把“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更让农民看到了“大路越走越宽阔”的新希望。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宽敞明亮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设备齐全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的,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离不开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顽强拼搏。当前,跟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比,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提出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涉及道路建设、供水保障、农房改造等方面。接下来,严格执行、付诸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才能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绘就山乡巨变的秀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