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4月1日,当笔者来到南江县红光镇房岭村,只见10多位村民正在一片李子园的空行搞水稻旱育秧,垒厢、浇水、撒种…….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现在搞水稻旱育秧,既节水又省劳力,人也轻松……”房岭村村民杨泽升一边撒着种子一边笑呵呵地说,自从去年大规模推广旱育秧栽培技术以来,全家11亩土地不仅成本少了,而且平均每亩还增产了一百斤稻谷。
“利用林下搞水稻旱育秧,主要是利用季节时间差,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的房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冉东介绍说,房岭村共有耕地1800亩,其中有900亩坡地种了李子树。眼下,已在李子园林下集中搞了30多亩水稻旱育秧,待水稻秧苗起走后,就接着种大豆,下半年再搞育油菜苗,这样实行循环种植,让整个林下一年四季都没有空闲。
“今年的水稻旱育秧,全县要搞1万亩,力保20万亩的大田移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述说,为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全县将在春耕关键时节,运用水稻旱育秧、机器育秧、水田传统育秧三条腿走路的办法,确保全县26.3万亩水稻大田栽植面积不缺秧苗、不栽弱苗、不栽病苗,为水稻丰产高产筑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