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成都青白江:几个老农恋上了高粱秆 一支高粱扫把里的坚守与情怀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4-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杨都
  儿时家家户户必备的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高粱扫把,是日常清洁中掸灰除尘的利器,许多人都记忆犹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粱扫把的市场越来越窄。但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马坪村,有几户年迈的农户多年孜孜以求,至今坚持做高粱扫把。在他们看来,高粱扫把还有一定市场,作为农闲时的一个副业,仍然有钱可挣,相当于在家门口打工。

小扫把 工序多

马坪村不种高粱,可一些老农对扎高粱扫把却乐此不疲。4月12日,记者走进该村三组农户徐忠立的小院,放眼望去,成捆的高粱秆堆成小山,散发着秸秆特有的清香,一摞摞扎好的扫把整齐摆放,扇形的扫尾金黄蓬松,惹人喜爱。
  “扎扫把是村里很多年来的传统,但现在也就几户人在扎。”今年69岁的徐忠立一边编制扫把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从包产到户的时候就开始扎扫把。当时,他特意买回来一些原料,跟着村里的一个长辈一招一式地学了1个月,才基本学会扎扫把的手艺。
  记者发现,在徐忠立的家门口放置着一个特别的石墩,那是扎扫帚的好帮手。石墩的一头捆着长长的胶绳,徐忠立坐在石墩的对面,手里攥紧一把用水发湿的高粱秆(增加柔韧性以便捆扎得紧),牵着胶绳的另一头一圈一圈地在高粱秆上缠绕,身体并不时地用力往后拽,散乱的高粱秆被勒紧,扫把已基本成型。
  之后,徐忠立还要用一根特制的钢针牵着胶绳在高粱秆间上下“穿针引线”将高粱秆固定得更为紧密扎实,随后还要用胶绳或篾条将扫把的“腰身”箍紧。临到出售前,徐忠立还要将几十把扫把堆成一堆,盖上薄膜,用硫磺熏一熏,焦黄的高粱扫把就会变得发白、漂亮,更有卖相。

有门道 能挣钱

记者发现,扎扫把看似简单,可里边却有许多门道。
  “扎扫帚的原料基本上来自出产好酒的地方。”徐忠立说,他多年来从贩子手上收过省内资阳、自贡、宜宾和重庆市铜梁区以及贵州、甘肃等地的高粱秆。在价钱上,悬殊比较大。比如,产自甘肃的一种名叫“马尾须”的高粱秆好看、耐用,目前价格为1500元-1600元/吨,而省内的高粱秆一般为每吨600多元。为了尽可能多地节省成本,他一般选择长度在70-90厘米的高粱秆,因为这种长度的高粱秆扎成的扫把便于手持,而一旦高粱秆超出了这个长度,多余部分不仅徒增成本,还也会被削掉,浪费劳力。
  在制作环节,徐忠立先要挑选出个头均匀金黄饱满的高粱秆,刮去穗上的籽籽,防止扫把在使用时掉籽籽。高粱秆也要粗细搭配,通常为“两把粗+一把细”,粗秆放里面,用作扫把芯,漂亮的细秆放面上,增加卖相。
  徐忠立说:“我不做农活时,就在家扎扫把,现在半个多小时扎一把,一天能扎10多把,就当打发时间。我的扫把都卖给附近的日杂店。高粱扫把从过去的0.4-0.5元/把,卖到现在的一二十元1把,每把利润一般有50%。一个月连本带利就有两三千元了。”
  徐忠立感叹10多年前扎扫把、卖扫把的“风光”。当时,他身强体壮,10多分钟能扎一把。过去许多家庭还未搬进新建小区,对扫把的需求大,他一年就要卖出四五千把扫把,收入也比现在可观。
  不过,徐忠立认为,高粱扫把依然有市场,有需求的主要是机关、学校、厂矿企业。他仍然将扎高粱扫把当作家传的副业。他说:“扎扫把不耽误农活,一天还能挣七八十元,就当是在家门口打工好了。”
  记者从马坪村村委会了解到,如今在村里像徐忠立这样扎扫把、卖扫把的还有曾昭安、曾昭永兄弟,年龄已达80岁。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