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旭娟 姚茂璇 记者 程海英/文图)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4月26日,在泸州市古蔺县彰德街道太平街村,打田机的轰鸣声响彻耳畔,远处的稻田里,村民运苗、拉厢、插秧……一幅忙碌的春耕景象映入眼帘。
一顶草帽、一头戴着犁耙的水牛,以双手为“刻刀”,以大山为“画廊”,远观彰德街道太平街村梯田,仿佛一幅山水田园风光画,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蜿蜒于山峦之间,与森林、村落错落交融,勾勒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美景。
“祖祖辈辈都靠种植水稻为生,种植经验丰富,加上山泉水和适度的海拔光照,我们这里是水稻生长的宝地。”太平街村村民刘定容在稻田里,和另一个村民将定位线两头拉直,然后顺着线快速插秧,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插满一排且整齐划一的秧苗。据介绍,用开厢插秧的方式,可以让秧苗看起来更规矩,同时,通风透光效果更好,能够协调全体和个体的生长,减轻病虫的危害,促进水稻高产。
“五一前后我们村的水稻就基本种植完了,水稻种植完大约二十天左右,我们的鱼稻共生基地就要投放白乌鱼鱼苗,在这个水稻秋收过后,我们的白乌鱼还能一亩多增产3到4万元的收益。”据太平街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许松介绍,彰德街道太平街村位于县城北部,平均海拔950米,距离县城距离7公里,辖区有良田2580亩。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太平街村原生态鱼稻共生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太平街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不改变农民水稻种植习惯的基础上,探索推广“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种养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