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田畴织锦绣,沃野披新绿。6月2日,笔者驱车来到大竹县童家镇,行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平坝坡梁,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现代农业园区里红红火火,农业企业产销两旺,专合社、家庭农场、品牌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富庶的幸福图景。
童家镇党委、政府锁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目标,着力生态蔬果、万亩粮油、全程机械化服务示范三大基地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镇建成省市级家庭农场6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建设项目一期工程,3.7余万亩耕地全部披上了绿装,为实现全年产量逾 1.7 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主指导村民开展花椒树剪枝
园区+业主农业走向产业化
在童家镇高坪寨村—印盒村优质稻、九叶青花椒连片种植基地里,只见一块块水田里秧苗青青,一株株花椒树果实压枝,一行行大豆玉米苗长势喜人,处处生机勃发、绿意盎然。这是以四川省润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真实写照。该园区辐射带动种植优质水稻1万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7600亩、花椒1100余亩、果树 2000 余亩、吊瓜500余亩,发展水稻制种900余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保障。”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楚昌洪介绍,农业产业项目坚持“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成功引来沈贤云、张光胜、贺仕文等能人投资创业,通过“农业公司(专合社)+党组织+基地+农户(脱贫户)”模式,培育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发展壮大服装生产企业1家,带动园区1500余户农户就业,形成以农民专合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我家共有6亩多耕地,三年前就流转了5亩多田地给润通农业公司,让我既有了土地租金收入,每天还能在基地务工,一年挣回1.5万元不成问题!”正在给花椒树修枝剪叶的天星寨村十组村民朱汉容喜上眉梢。2021年,仅花椒就实现产值165万元,吸纳周边群众3000余人就地务工,此外,新发展辣椒700余亩,帮助椒农户均实现增收5000元。
产业+环境推动农旅文融合
被评定为市级“最美乡镇”的童家镇,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可谓如数家珍:柑橘、青脐、樱桃、脆红李、塔罗科血橙等生态水果;辣椒、花椒等调味品;糯稻、油菜、水稻制种等优质粮油;手工麻花、苏(酥)鸭子、泡菜等特色小吃,实现“月月有果品,季季有特色”,带动全镇2.5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童家镇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资源,不仅物产富饶,而且历史悠久。因孕育晚清时期探花江国霖而得名的“探花故里”,江国霖故居具有浓郁的闽南和川东北特色。黄城寨遗址现今保留有房屋、水井、蓄水池等大量建筑遗迹,为研究南宋时期川东北抗击外敌入侵提供了翔实佐证。
产业的兴起,环境的向好,推动着童家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摘果、观景、吃农家饭,这里成为不少市民感受农村静谧美景的好去处。未来,该镇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好“交通便利、青山绿水”优势,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