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丁春翔 刘跃先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时下,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云台寺村4组纳(溪)兴(文)公路边,10亩“冰糖麒麟”西瓜喜获丰收。瓜田主人——“西瓜能手”陶业芬喜滋滋地介绍:“从7月5日开始采摘,每天有2000 多斤西瓜被打此经过的车辆司机和行人买走。别人的西瓜1斤只卖2元,我的每斤就要卖上4元,批发零售一口价,且没一个讨价还价。我的西瓜每亩产量按 3000 斤计,亩收入都要上万元。”
“陶业芬这几年靠种西瓜挣钱,且每亩要赚上万元,这除了本身需要懂管理技术、先人一步选择优良品种外,依托公路边自产自销也是她多赚钱的原因。”云台寺村党支部书记简贤强说。
陶业芬在地头选摘西瓜。
种西瓜 先人一步
“每年夏天,家家户户都买西瓜作为消暑的必备水果,很多水果商贩靠着贩卖西瓜都赚钱。而我家地处纳溪至兴文县的公路边,在销售上更具优势。”陶业芬说。2019年,她将自家的10亩土地全部种上西瓜,当年种的10亩西瓜就给她带来了12万元收入。
陶业芬说:“种植西瓜重要的是品种的更新和种植新技术的应用。”于是,这几年在西瓜品种的选择上,陶业芬总要先人一步。前年别人种黑米西瓜,她就种“口口脆”;去年别人跟风种“口口脆”,她就种“早春红玉”;今年别人开始种“早春红玉”,她却引进了目前被称为西瓜之王的“冰糖麒麟”。“只有改换优良品种,做到人无我有,先人一步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
谈论到种植技术时,陶业芬说,利用地膜覆盖,是西瓜丰收的前提。同时,她在瓜地四周挖出可以能排能灌的排水沟。雨水多时,水就从排水沟流走;天干时,就引水进排水沟保瓜地湿润不缺水。“新技术、新品种,不仅让我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为我提高了经济效益。越是优质品种,越需要标准化生产。”
如今,经过几年的经验总结和在品种上先人一步,陶业芬在上马镇种西瓜种出了“名堂”,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西瓜能手”。
靠公路 先尝后买
来到陶业芬的西瓜销售点,只见一辆小车停在路边,车主正在忙着选购西瓜。虽然价格每斤4元,比其它品种西瓜贵了一倍,但司机在品尝了陶业芬递上的一块西瓜后,毫不犹豫地买了4个重量近70斤。“在公路边种西瓜卖西瓜,卖的就是诚信,货真价实。”陶业芬说。
陶业芬告诉笔者,选择在公路边种植西瓜,一是省时省力,因丈夫患病帮不上忙,靠自己的一个人根本无力运输到镇上农贸市场销售;二是县道上车辆流动量大,过往行人多,为西瓜销售提供了先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返乡种西瓜,是因为村里种西瓜的人寥寥无几,且都不成规模。而在云台寺村这段长达6公里的公路边,更无人在路边摆摊卖西瓜。很多村民要买西瓜,都要到集镇上的水果市场购买。”陶业芬说。
此外,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做到童叟无欺,陶业芬每天都要拿出3—4个西瓜给客人先尝后买。而品尝过西瓜的客人不仅当场买走西瓜,而且隔三差五又回来购买,成为陶业芬西瓜的“回头客”,有的还给带来了新买主。
由于陶业芬的西瓜地处交通要道边,又在公路边摆摊销售,每天都能卖出西瓜2000斤以上。陶业芬介绍,由于销路好,加之价格高,今年她的10亩地膜西瓜产量平均达3000斤,按4元/斤计,亩产值可达1.2万元,除去人工管护及种子等成本,平均每亩要赚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