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马永红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1 粒、2粒、3粒……”8月25日,仪陇县保平镇阴草湾村党支部书记袁学举与保平镇农技人员清数完两株不同稻穗上的谷粒:一株260粒,一株432粒。袁学举很是惊讶,笑得合不拢嘴:“这收成至少要翻一番吧,来年还种它。”袁学举口中的“它”,其实就是今年该村首次试种的新品种“巨型稻”,这种水稻在仪陇县种植也是先例。
阴草湾村离场镇8公里,是保平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平镇一直在探路,并率先引进了“巨型稻”。保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阴草湾村有一座小Ⅱ型水库,蓄水充足,于是决定在该村进行试种。
“经过集体决策,村集体整治了50亩撂荒地用于试种‘巨型稻’。”袁学举说,“巨型稻”具有耐涝、耐旱、耐高温、抗倒伏、产量高等特点,种植管理过程与普通稻并无差别。今年试种的50 亩“巨型稻”,亩产达1792斤。
“巨型稻”丰收的消息不胫而走,谷子还没有来得及晾晒干便被村民抢购。“颗粒饱满,品相好,明年我们也想种。”村民袁学用购买了1000多斤,喜形于色。
“刚收回的稻谷每斤1.2元,现已卖出7万余斤,除去人工、化肥、机械化服务等成本,每亩纯收入比普通稻增加500元。”袁学举说,“巨型稻”稻根牢固、苗高,稻草还可以作青贮饲料,很适合发展共生循环经济,下一步,村集体将发展稻鱼、稻虾综合种植养殖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巨型稻”在保平镇引种试验成功,符合阴草湾的村情,探索出了一条对于发展稻鱼、稻虾共生循环经济的好门路。下一步是否大面积推广,将进行多方调研论证,再作决定。
“巨型稻”属于超高产优质水稻,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巨型稻课题组与湖南新春农业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历时10年研究培育。其株比普通水稻高出1米左右,产量为现有水稻的1.5倍以上。不仅植株高、产量高,巨型水稻由于单株直径比较粗壮,抗风能力也比较强,适合稻鱼、稻虾综合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