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长虹
风吹稻浪香满地,又是一年丰收季。行走在德阳市旌阳区乡村,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五彩斑斓的画卷印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喜丰收。
农田望丰景 秋收忙相迎
近日,位于旌阳区德新镇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工人、机械齐上阵,多台大型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颗颗稻谷“收入囊中”。
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是“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亩,是西南三省乃至全国优质米线原料的重要供给基地,园区生产的米线水稻深受云贵川消费者青睐。“米线水稻品质好、需求量大、效益也不错。”正在园区忙碌的种植户周凤木说,比起以往种植杂交稻,如今种植米线水稻更有奔头。说起米线水稻,园区悦悦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培勇也颇有感触:“从灌溉施肥到田间管理,现在都是科技作业,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方便得很,一年下来能节省不少人工成本。”有科技力量作支撑,刘培勇将水稻的种植面积从几百亩扩大到一千余亩。
据了解,近年来,旌阳区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在保耕地、稳产量、促增收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守良田、育良种、建良制,先后建成省四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区级园区4个。今年,旌阳辖区粮食种植面积53.08万亩,预计全年完成粮食产量24.3万吨,有效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秋收忙。
农场变聪明 产业更智慧
一边是秋收场面热火朝天,一边是秋季生产井然有序。位于旌阳区新中镇的旌秀桂花粮油智慧农业园区的5G无人农场,彩椒、西芹、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
旌秀桂花粮油智慧农业园区是旌阳区数字化、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园区,拥有全省首个 5G 无人农场。农场全部采用5G智能化操控,配备智能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实时监控系统等智慧设施,从插秧、除草到控温、控湿,以往繁重的的农活都被数字化操作所取代。据旌阳数字农业中心技术负责人徐维介绍,5G无人农场田间地头布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实时把土壤、水质、气象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同时农户每一次播种、施肥、采收等数据也实时更新到数据中心,最后汇成一个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能溯源到整个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这些蔬菜最终会送往城区各大超市,保障中心城区市民的‘菜篮子’,摆上市民餐桌,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帮助农户降低成本、节约土地,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智慧”、更“聪明”,确保旌秀桂花粮油智慧农业园区的农产品管得好、种得好、卖得好,助力数字农业向数字乡村的真正蜕变。
高粱红。
村民尝甜头 生活有盼头
丰收节里“话”丰收,“话”的是农民丰收。“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说起这个丰收节,东湖街道高槐村村民林英这样“话”丰收。林英在高槐村经营着一家名为“上善若水”的生态茶园,茶园上下3层,全为林英夫妇亲手打造,为使茶园更具特色,林英夫妇在自家后山还种植了瓜果,让客人在生态茶园不仅能观赏还能体验采摘乐趣。近年来,随着高槐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前往“上善若水”消费的游客逐渐增多,“没想到在家做生意可以发展成这样,我真的很满意。”话语间,林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昔日贫困村,今朝网红村。据东湖街道高槐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波介绍,高槐村从贫困村到咖啡村,再到如今拥有14 个不同业态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高槐村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相关收入 3000 万元。“本村村民再创业的占比35%,他们主要从事咖啡、特色餐饮。”陈波说,高槐村现在有100多名各具特色的新农人,他会定期邀请新农人聚集村委会,群策群力探讨如何更好推动高槐村的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了,农村才能‘活’起来。”
高槐村凭借良好区位优势,汇聚新农人点亮乡村,发展新业态赋能乡村,构建众创共建模式,让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得。
稻谷满仓、果蔬飘香、村庄芬芳……旌阳,如一束艳阳耀映大地,擘画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