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小电驴、夹着工作笔记,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昭详便开始了他一天的走村入户工作。田间地里、农家院坝都是他的工作地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他驻村工作的常态。
2021年7月,“90”后的纳溪区法院执行局干部李昭详响应组织的号召,主动请缨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成为了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担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辟乡村“五大振兴”新路径的重担。
面临更重的任务、更多的挑战,李昭详没有丝毫退缩。“我不怕吃苦受累,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李昭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太和村新农居鳞次栉比,产业路四通八达,呈现出一幅物美人和、诗意宜居的美丽乡村新貌,并在2022年2月,获评泸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然而,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三“不好”。
第一“不好”:身上“土里土气”
刚来村里时,村民对这个新来的“90后”第一书记提出了种种质疑:“村上来了个干部,城里来的,又年轻得很,能为村民办什么事情哟?”面对这样的质疑,李昭详没有沮丧,反而激起了他干劲儿。他白天“串门”和村民拉家常,晚上把自己关在寝室研究村里的各种资料,并自己总结了一套“泥腿”工作法(即:走遍千家百户,踏遍田间地头),哪家经济困难、哪家有危房、哪块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对这些情况他都如数家珍,被他认真仔细地记在笔记本上。
“李书记来刚来时,村里正在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一听有工作,他立马就放下行李,自驾私家车护送村里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到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是个很有干劲,也很接地气的小伙子!”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钟传杰说。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党员干部就该沾点‘土味’,不然怎么为群众服好务?”驻村一年多来,李昭详的足迹遍布太和村每一个角落,秉持着一颗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心,时刻把村民的大小事都铭记在心,先后组织党员干部为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开展代办服务、改建房屋、售卖农产品等50多次。
“李书记每天为大家跑上跑下,帮村里群众做了实事,是个攒劲、实在的小伙!”他用实际行动获得了村民的肯定,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泥腿书记”。
第二“不好”:说话“啰哩啰嗦”
李昭详个子不高,做事很精干、很有条理,但在关乎村民的大小事的时候他又会变得“啰嗦”。
“这个卡点是进山的主要通道,可要盯紧点......”
“方案里别忘了写清楚每个人的责任分工、点位分配,要做好物资保障......”
......
今年8月,在面临高温“烤”验的时候,他每天参与到卡点值守和森林防灭火巡查中去,挨家挨户开展政策宣传,反复叮嘱村民做好配合工作,每个细节他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对每个村社干部絮絮叨叨好几遍,恨不得把整个流程都给预演一遍。
在得知中心村和4社山顶的村民缺水用时,他又组织党员志愿者自驾私车为村民送水,每天不厌其烦地询问村民“水够不够用?”“水干不干净?”“庄稼有没有受灾?”。
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时,大量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让李昭详又“啰嗦”了起来。“小李书记,您不用啰嗦了,这些我都晓得了。”“哎呀,这还有一点,你听我讲完。”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劝导村民积极配合做好防疫工作。对于每个封路卡口设置、核酸采样场地布置,他都要挨个挨个地过细,生怕遗漏了哪个步骤。
诸如此类,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他都很上心,村民们也逐渐习惯了他的“啰嗦”。“小李书记越‘啰嗦’,我们村民的心里就越踏实”。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啰嗦”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村民们的关爱。
第三“不好”:做事“犟头犟脑”
“别看小李书记年轻,干起来事来‘犟’得很。”这是太和村村民对李昭详的另一个评价。
在驻村之初,不少村民对他不信任,“这么年轻,怕是锄头都不会拿,能干成啥子事哦?多半是来乡下图个清闲。”但李昭详是个“犟”人,面对质疑不气馁、不抱怨,用实际行动抓取民心。
他通过对接帮扶单位和爱心人士,筹集资金6万余元,在陡岩子、金银山两个村民聚居点新安装太阳能LED路灯60盏,路亮了,村民的心也亮了。
后来他又发现村里部分社出行不方便,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存在“多走冤枉路”情况,他又跑上跑下争取资金,夜以继日抓项目进度,帮助村上新建撤并建制村连通路2.8公里、产业路3.7公里,打通了“堵点”,也连通了民心。
李昭详的“犟”,还体现在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经过他调研发现,太和村土质、地势都非常适合桃子生长,于是他想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与毗邻的江安县留耕镇重心村共同实施“投桃报李”项目。但在开会时,却有人打退堂鼓“大家都没干过,就怕有风险,谁知道结果咋样?”
“什么没风险,连吃饭走路都有风险,难道就不干了吗?这是对村集体经济很有利的项目,我们要有信心。”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太和村成功建起44亩胭脂脆桃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公司增收6万余元,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说的再好,也不如干得实在,我驻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为了这个村好的事,对村民有益的事,我一定要办到底!我就是这样一个‘犟’人。”李昭详用“犟心”换“匠心”,给太和村带来持续的发展,带领着村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供稿:纳溪区大渡口镇 常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