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稻禾熟,山林芳,果飘香,粮满仓,正是农家庆祝丰收的大好时节。日前中午,秋风送爽,在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二峨山村九组组长徐秀群的家,花生瓜子满盘,果酒菜肴盈桌,来自二峨山三湾五坡的徐家数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提前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峨山村坐落在素有峨眉姊妹山之称的二峨山中,山高林密,物产丰收。近年来,在区、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区政协的支持帮助和建言献策,该村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林木、优质中药材和笋用冷竹等产业,修通了环线公路,改善了生活条件,全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过上了富足生活。
“今年,在委员专家的指导下,我和丈夫在家养牛、种树、栽药,卖牛犊2头,收入1万多元;种黄连、白术10多亩,收入3万多元……”徐秀群率先打开话匣,指着房屋四周绿意盎然、长势良好的柳杉林和杂树林,笑意堆满脸庞:“树在山上长,钱在树上生。这是我家今年新造的100多亩‘绿色银行’,通过精管细养,十年后,这片林子能创收50多万元……”话音未落,亲朋好友举起酒杯,向徐家喜获丰收表示祝贺。
“在区政协的支持下,今年我家收获虽不算大,但探出了一条种药新路,为全村人发‘药财’奠定了基础。”徐秀群的话还没讲完,村民刘贵先就抢过话头。过去,二峨山村村民靠发展黄连、白术等中药材致富,但受土地轮作及市场形势等影响,当地种药规模减少、质量也在下降,效益大不如从前。为守住二峨山村的‘药村品牌’,近年来,刘贵先在随区政协组织的考察组外出考察学习后,在家里试种重楼、川芎等名贵中药材。在委员专家的指导下,经不断探索,他在林下套种重楼获得巨大成功,亩产量突破500公斤,而且质量好、效益佳,很有市场前景。前期,刘贵先出售3亩多地的重楼,收入3万多元。“有了种植经验和技术,我将进一步扩大重楼种植规模,力争种药年收入突破10万元。大家如有想发展重楼的,我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刘贵先致富不忘乡邻的承诺,赢得亲朋好友们阵阵热烈掌声。
“二峨山海拔在1500至2000米之间,是块宝地,不仅盛产林木和中药材,而且非常适合种植冷笋。前些年,在区政协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利用山地资源种植冷笋10多亩,每年收入3万多元……”看着亲朋好友如数家珍般说丰年、摆收获、谈体会,村民徐富安好不容易才插上嘴,向大伙介绍自家发展竹笋的骄人业绩。“我们不仅靠种植冷笋发家致富,还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如今沙湾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冷笋都来自二峨山村……”徐富安的报料令亲朋好友们兴奋不已,大家表示,将坚持多条腿走路,齐头并进推进二峨山村的林木、中药材和冷笋三大生态产业发展,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你们搞产业致富报国,我运送农资药材,确保了全村正常生产需求,军功章也有我的一半!”农家丰收庆祝会接近尾声,一向不苟言笑的村民李贤方的话引得亲朋好友们纷纷竖起大母指点赞。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近年来二峨山的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妇女在山上种药栽树。受体能和生理因素影响,老人妇女在家劳作尚可,但从山下运回农资及将山货运往山外却成了困难。针对村里交通条件改善的实际情况,李贤方在区政协的支持下,没有外出务工,而是选择在家创业。平时,他除在家待弄庄稼外,还为山上十里八坡的村民运送农资和山货,每年仅运费就收入2万多元,既挣了钱,又方便了大家。“要是没有李贤方在二峨山的坚守,我们可就遭罪了。”亲朋好友们向李贤方致谢。
“近年来,在区、镇两级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区政协的帮助下,全组发展特色林木8000多亩、优质中药材1000多亩、笋用冷竹600多亩,年可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户均增收10万多元,成为二峨山上名副其实的小康组。”徐秀群的总结讲话令大伙鼓掌欢呼。徐秀群表示,下一步,在区、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政协的支持下,她将带领全组村民抢抓市、区两级共同建设‘峨沙康养走廊’的重大机遇,立足山上丰富的生态资源、悠久的道教文化和多彩的自然景观,推进二峨山农旅、林旅融合发展,变‘山村’为‘旅游景区’、变‘农房’为‘特色民宿’、变‘山货’为‘旅游产品’,让全组人民共同迈上康庄大道……
“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二峨山的明天更加美好!”最后,亲朋好友们自发举杯,为伟大的祖国和美好的明天干杯,祝福声回荡在峨山云水间……(供稿:沙湾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