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潼 曹雨彤 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近日,记者走进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青藕村与利兴村交界处,现场了解到,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已呈现勃勃生机。260余亩撂荒地宜机化改造如火如荼。中江正全力抢时间、抓进度,确保这项惠及两村700余名群众的民生工程计划本月底完成整体改造,保证小春生产。
土地宜机化改造后种植的大豆
据悉,前期已改造完成的160余亩土地里,大豆产量预计45吨,产值达27余万元。青藕村党支部书记肖刚介绍,大豆收完后,将与另外的完成宜机化改造的100余亩土地同步开展小麦、油菜种植,该区域已经摆脱“靠天吃饭、发展低效”的标签,步上了高效农业之路。
项目现场,只见大型拖挂车从山下有序运来沙土、水泥、砖等材料,工人忙着卸货、施工。“项目于今年7月开始施工,计划总投资280万元,目前土地已经全部改完,正在进行产业道、蓄水池的施工。”肖刚如是说。
工人正在卸货
“以前路不通,地势高水也上不来,耕作条件差,土地无人耕作,发展十分受限。”谈及之前的艰难状况,肖刚话语里满是无奈。
如今,通过推进“坡改缓、小并大”宜机化改造,同时完善道路、输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农业,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运输难”等瓶颈问题,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据了解,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地处两市四县八镇交汇之地,素有“中江北大门”之称。近年来,该镇不断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2021年已实施宜机化改造土地1500余亩,2022年计划实施宜机化改造土地1100余亩,配套建设排水沟渠3174米,提灌站1座,修复及新建蓄水池10座,作业道5183米。
“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宝塘村、思源村、福沟村、花岩村、青峰村等地,围绕优质粮油园区、鱼米之乡项目园区,积极争取宜机化改造项目,扩大规模、改善设施、提质增效,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黄鹿镇副镇长刘君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