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立冬刚过,在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先锋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里,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许志勇在播撒辣椒、茄子等蔬菜种子。不远处,前来收购花菜、圆白菜的商贩络绎不绝。
“我们只管种出产量,在园区建设和互联网的加持下,我的蔬菜80%以上已经实现订单化生产,让我基本没有后顾之忧。”谈及返乡种植蔬菜的经历,许志勇向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
许志勇在管护蔬菜。受访者供图
返乡创业
dw“新农人”上网推介优质菜
许志勇是地地道道的先锋村人,2007年就外出务工。他在一次回家探亲时,发现父老乡亲们种起了蔬菜,自己的父母也在其中。“那时我就想,自己在外务工收入并不高,如果返乡创业,说不定是一条新出路。”许志勇告诉记者,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他回到先锋村,与父母一起利用自家的5亩田地发展蔬菜种植。
“我发现种菜的村民很多,但是懂得种菜、懂得市场的却不多。”许志勇说,为了把蔬菜种好,他到先进蔬菜生产基地参观学习,加入全国菜农微信群、QQ群交流讨论,学习并消化蔬菜种植理论知识、实用技术,种植水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农技专家的专业指导下,蔬菜种植规模从5亩扩大到了 15 亩,品种涵盖黄瓜、茄子、辣椒等,亩均产值高达近3万元,收入远超在外务工时的工资。
“有的种植户生产设施简易,如对辣椒浇水不均匀,辣椒个头有大有小,影响商品性。但在园区的大棚里,通过水肥一体化、恒温恒湿等设施,可实现每一棵辣椒精准浇水用肥,品质和卖相都很好。”在当地,许志勇已成长为一个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许志勇坦言,这离不开当地的支持和蔬菜农业园区的建设。
对内提升种植技术,对外,许志勇则通过互联网主动推介起自家和老乡的优质蔬菜。打开许志勇的抖音“资阳农人小哥”,种苗推荐、蔬菜种植技术、蔬菜销售、园区建设等内容视频收获数百乃至上千个点赞量。网友评论:“你的蔬菜是如何种得这么好的啊?”对此,许志勇慷慨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与生产技术。
通过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更多的人关注到当地的蔬菜种植。目前,许志勇的蔬菜超过八成为订单化生产,他还和老乡们一起探索蔬菜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争取让更多的人能吃到先锋村的高品质蔬菜。
先锋村村支书王雪良介绍,近年来,在当地的扶持下,先锋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254亩,供应了资阳市接近30%的蔬菜需求,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打造园区多举措发展蔬菜产业
“大棚种植的辣椒和茄子预计来年 1 月可上市种苗,3月底可采摘销售。”许志勇告诉记者,目前,大棚内的芹菜、茄子等蔬菜长势良好。
“发展蔬菜产业,我们有着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党委书记王胜介绍,临江镇处于资阳北大门,距资阳城区15公里,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0余公里。全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沱江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目前,种植莲白、花菜、青笋、大葱、胡萝卜等蔬菜1.5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
近年来,当地利用地理优势和政策条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培育市场品牌、引入社会资本、加大技术指导、强化基础设施、引进优秀人才等系列举措,提升蔬菜产业发展高效发展。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社会事务局局长杨黎明表示,下一步,临江镇还将按照临空经济区的总体规划,以先锋村为核心区域,打造辐射太子村、昆仑村、先锋村、墨池坝村等村的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其中,核心区计划8000余亩,辐射面积达1.2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