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县:龙眼树下种蘑菇,敢叫石山变金山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2-12-05

泸县海潮镇红合村二组扈正友夫妻成立泸县海潮扈氏菌业家庭农场,利用龙眼树山头种植蘑菇,在家门口发了家、致了富,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现代农户。

image.png

初冬时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炖汤和红烧的菜品也越发受大家喜欢。而蘑菇作为炖汤和红烧中常出现的食材,也迎来了销售的旺季,泸县海潮扈氏菌业家庭农场也就忙碌起来了。

走进泸县海潮扈氏菌业家庭农场的平菇大棚,放眼望去,一排排的菌棒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朵朵鲜嫩、肥厚的平菇从菌棒中悄然“钻”出,有的刚刚冒头,有的开得正盛,犹如伞盖。

“现在到了销售高峰期了,每天能摘几百斤,蘑菇平均价格就在7元左右,最便宜的平菇是5元一斤,最贵的玉皇菇10元1斤。”泸县海潮扈氏菌业家庭农场主扈正友一边忙着采摘鲜菇,一边给笔者聊着俩夫妻种植蘑菇的故事。

image.png

“今年种了平菇、凤尾菇 、绣球菇和新品种玉黄菇等4个品种,年产10万斤鲜菇,纯收入50万。”扈正友告诉笔者,她们夫妻是从1994年就开始了种植蘑菇的。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她们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规模也相对较小。

“2001年,镇政府叫我们去成都培训,培训了回来我们才把规模慢慢的扩大成现在这个样子。” 扈正友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才学习到了先进育菇经验。

为了节约成本,扈正友夫妻俩在自家的自留山上做起了文章。夫妻俩将自留山挖空,建立了冬暖下凉的地下室“防空洞”,上面覆盖泥土,种植有当地土特产龙眼树。防空洞成了拌料室、接种室、培育室,高大的龙眼下又建大棚,龙眼树下又有了出菇房。蘑菇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不同条件功能用房在一座山上一一建成。“菌棒在长菌丝的时候就要放在防空洞里面,等着菌丝长满了,拿出来放到出菇房大棚里面,还要地下潮湿才利于蘑菇的生长,才提升得了产量 。”扈正友说。这样不仅有龙眼收入,还有丰厚的蘑菇收入。整座山就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出菇率,扈正友和丈夫选用了本地谷草、玉米芯等农作物标杆,不断摸索四季出菇的新技术。根据当地的光热土壤条件,从温、湿度控制到科学用水,她们都做了实验。如今,她们种植蘑菇,因产出的蘑菇外形好、肉肥厚、品质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image.png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家庭农场内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扈正友的收入也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扈正友也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招聘村民到自家打工的基础上,她还无条件的将自己种植的心得传授。

“我们聘请了10多个村民帮工,他们在帮工时就能尝到技术,大家都要共同的来发家致富。”扈正友说。 凭借种植蘑菇,扈正友夫妻不仅自家挣了钱,还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受疫情的影响,鲜销成了问题,我准备建一个冻库,使我们的蘑菇能够保鲜,再在包装上做文章,蘑菇的价值就会更高。”扈正友说。

“我们正在摸索在龙眼树下种植大球盖菇,这种如果成功了,泸县龙眼树面积宽,这才是一个有潜力的大产业。”扈正友夫妻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韧劲,正做一篇更大的文章,助力乡村振兴。(供稿:泸县融媒体中心 曾佐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