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游人入画、文化入心、乌梅酒入喉…… 来达川乌梅山感受中医药健康旅游别样魅力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1-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寻花风卷漫天雪,啖果心追一口香。
  达川乌梅山景区,作为我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底蕴深厚: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达川乌梅”的原生地、“中国乌梅之乡”核心园区,自然山水和中医药文化在此深度融合,成为达州一张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走进美丽如画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乌梅山,那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那从历史中走来的一段段传奇,那一个个传承振兴产业的故事……让人感觉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魅力扑面而来,令人自 豪, 让人回味。

image.png

受访者供图

梅林漫步 打卡六百岁乌梅
  达州市达川区,作为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地,乌梅基因纯正、品质优良,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高等特点,是标准的GAP制标品种,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综合产值5.1亿元。
  乌梅是药食同源品种,具有收敛生津、敛肺止咳、安蛔驱虫等功效,并且已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我女儿小时候咳嗽,我母亲就去买了些新鲜乌梅泡蜂蜜给她喝,很快就好了。”达川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戴玉莲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吹去千层雪,飞来一瓣香。”描绘的就是乌梅山梅园春天花开时的诗情与浪漫。走进千亩梅林,只见树上挂着生态灭虫的黄板,每株树上还有一个卡片,上面都有一首诗和树龄介绍,细看发现不少树已是百岁高龄,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白云如薄纱轻笼山岭。梅林漫步,心旷神怡,而最让人惊叹的,是在半山腰上偶遇年约六百岁的乌梅,只见五根巨大的树干或枯或荣,相互交错,虬劲的树干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枯干仿佛在述说岁月的沧桑,新枝似乎在展示不凡的活力。
  “山上还有一株树龄差不多的乌梅帝,也很高很大。游客来这里游山健身,都会来这两个地方打卡,拍照留念,为游山增添了不少乐趣。”戴玉莲微笑着介绍。
  着力兴建的长20公里的南北主干线把乌梅山的景点串联在一起,方便了游客,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乌梅花一般在初春绽放,适逢春节,乌梅山成为达州民众踏春出游的首选地,大家沉醉在家乡如诗的风景里,抚慰自己一年的辛劳与疲惫。
  传承创新,达川区厚积薄发。通过与西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深度合作,成立专家工作团队两个,选育出“达梅1号”“达梅2号”两个乌梅优良品种,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还于2021年入选全国10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建成全省唯一的乌梅良种繁育中心,引进推广新技术3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

image.png

青梅煮酒 乌梅药用越千年
  在乌梅山游客中心,门口矗立着一尊端庄美丽的梅花仙子塑像,寄托着人们对乌梅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里面也是达川乌梅(中药材)展示中心,已荣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展示着乌梅系列产品和相关知识。
  “天赐秀壤之达川,华夏乌梅之名县。乌梅品种之独秀,国家物种之地标;原生乌梅之源,独领梅林之翘……”信步进去,一篇《达川乌梅赋》吟颂着当地民众对乌梅的深情。
  乌梅品种、制梅工艺、食用技术规程、药用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等,结合展板和实物进行生动展示。乌梅干、乌梅粉、乌梅酒、乌梅精、乌梅丸等20余个产品系列,见证乌梅的不凡魅力。“达川乌梅药用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高达29.4%,居全国第一,高出《中国药典》标准近一倍。”戴玉莲对此很是自豪。
  梅林旁边的梅花艺术展览馆,门口就是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雕塑,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可以发现乌梅在我国应用的悠久历史。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个展览馆对乌梅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打探和梳理,很多冷知识激发了游客的热情: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梅核,原来老祖先7000年前就已经在利用乌梅;《尚书·商书·说命下》记载:“王曰:‘来汝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原来商朝时人们还用盐梅来作调味品;先民还采梅子供祭祀之用,由此可见乌梅在先民心中的地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乌梅从《诗经》中款款走来;望梅止渴,原来这个著名典故和成语与新鲜乌梅密切相关;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梅子的药用价值,“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本草纲目》对乌梅的药性进一步明确,“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真是乌梅药用越千年,造福华夏不一般。
  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著,序言中对梅花评价甚高,“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著名诗人词人如苏东坡、陆游、李清照等,都对梅花情有独钟,有咏梅名作传世。
  一路含英咀华、细细品味,经历的是一次中医药文化对心灵的洗礼,确立的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融合发展 乌梅山上产业兴
  “巴山妹子酒,酸甜又可口。喝一口想二口,唯我达州有。”客人来了,煮上一壶乌梅汤,念上一段乌梅酒的顺口溜,这是乌梅山庄老板魏大旭开心的日常,山庄门口就是他的乌梅标准化种植基地。
  早年做药材生意的时候,魏大旭经常来这里收购药材,发现这里的人们有用乌梅泡酒的习俗,百岁老人不少,他敏锐地意识到乌梅泡酒后还具有生津健胃、软化血管等功效,这些有利于人的肠胃蠕动、改善睡眠和健康长寿。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商业化呢?2005年魏大旭在百节镇租下七个门市,学习当地农民土法泡制乌梅酒,十斤一瓶,下面安个龙头卖给饭店餐馆,深受欢迎。他幽默地说:“现在泡酒的瓶子下面都要安一个龙头放酒,那可是我们的首创,只是没有申请专利。”
  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他开始做大做强,并进行了技术革新:在西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到国内外多地考察,独创了新鲜乌梅与大米一起发酵的技术,还取得了发明专利。对酿出受市场欢迎的梅子酒,魏大旭有独到的心得:“关键还是看舍不舍得用真材实料来做,只要舍得,口感就好,口碑就会树起来。”
  依托乌梅这个药材良种,魏大旭创建了酒厂、建起了休闲山庄和生产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魏大旭为代表的企业和业主,丰富了乌梅产业发展的内涵,年实现乌梅烘干、盐渍等初加工4万余吨,精深加工能力达万余吨。
  乌梅山上的乌梅,从精彩的传统中走来,继续造福社会和桑梓。

延伸阅读

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健康旅游从“心”开始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不断擦亮川药金字招牌,在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健康旅游方面,四川从“心”开始,效果显著。
  从2020年开始,四川连续三年开展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申报与认定工作,前两批已评出27个,切实加强了中医药文化宝贵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小学校等7家单位荣膺第一批“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把中医药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
  创新发展,四川勇于争先,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将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品牌数量列入天府旅游名县考核指标。目前全省共遴选5批3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涵盖成都、绵阳、眉山、凉山等17个市(州),涌现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蜀南花海、彭祖养生文化休闲谷、九寨沟国际医养度假区等康养旅游休闲地,做强“本草四川·康养天府”IP品牌,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天府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和服务产品,初步形成核心品牌带动区域中医药、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