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天气寒冷。纳溪区护国镇东巷口村境内一片生机勃勃。村办公室不远处的柚子树上,还挂着黄澄澄的柚子。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蜿蜒流淌,几个村民在对岸,正铺设一条崭新的游道,延伸到柚林深处。
“树上的柚子,是为体验采摘的游客留着的。这条小河,是专门为喜欢垂钓的游客开放的。”走在平坦整洁的步游道上,东巷口村老支书汪光权介绍说,东巷口村已是纳溪区护国柚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正致力于发展休闲近郊游。
汪光权是护国镇乡贤之一,东巷口村能有今天的变化,他功不可没。近年来,在护国镇,诸多乡贤出钱出力献爱心,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发展产业 让村民们增收致富
护国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岩区产茶、坝区产果的局面。在这“岩茶坝果”的背后,少不了护国镇乡贤们的助力。
在1997年以前,东巷口村只有几百亩柚子,产量低,卖不上价钱,并没有给村民们带来多少收益。1997年,汪光权担任东巷口村党支部书记后,在全村大力发展柚子种植,并着力提升柚子品质。目前,全村已栽种柚子8000多亩,家家户户都有柚子树,村民种柚收入少的上万元、多的二十多万元。2013年,村里建起了柚庄和柚子广场,并开展以“护国柚”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节和柚子鉴评活动,打造集采摘体验、垂钓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区,实现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产区变景区,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0年,尽管汪光权不再担任东巷口村党支部书记,但仍热衷于村上柚产业的发展。“现在近郊游发展起来了,村民们养的鸡鸭、种的蔬菜都成为抢手货。”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汪光权觉得很自豪。
在护国镇的岩区,茶叶已成为村民们的致富产业。这同样离不开护国镇乡贤们的努力。
每年农历腊月下旬,泸州市纳溪区荣龙茶厂收购点就开始热闹起来。乡贤吴荣龙建厂加工茶叶已近20年,算是纳溪区成立较早的茶厂。纳溪特早茶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除夕前就可以采摘上市,能卖个好价钱。“看着茶厂生意一步步红火起来,带动周边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我心里很高兴。”吴荣龙说。
完善设施 让村民们方便舒心
对护国镇藕花村砂仁种植大户朱孝隆来说,通往组里的1.6公里泥石公路改造成沥青公路后,每年他都可以节约近两万元的砂仁果转运费。
藕花村六组属护国镇岩区,产竹和砂仁。之前,通组公路弯多路陡坑大,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村民们出行苦不堪言。镇、村一直想整治这条路,但苦于没有资金。这时,护国镇乡贤、藕花村土生土长的刘明春站了出来,捐资100万元,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去年6月,通往藕花村六组的沥青公路竣工,成为护国镇首条村级“白加黑”公路,村民们请来乐队庆祝,还为刘明春立了功德碑。
这条沥青公路的竣工,让近200名村民得到了实惠。朱孝隆之前卖砂仁果时,每年需用摩托车将砂仁果转运到公路上,费时费力费用高,现在大货车直接开到种植基地收购。村民雷广金山上的竹子也能够往外卖了,“以前砍的竹子只能当柴烧。去年我卖竹子就收入了3万多元。”雷广金对刘明春很是感激,“现在路好了,柚子也能卖上好价钱,去年我的柚子就比前年多卖了一万多元。”
护国镇永江村也有一条去年10月竣工的爱心公路。地处深丘岩区的永江村,交通十分不便。护国镇乡贤、泸州巴蜀液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蒲遥代表公司捐资150万元,修建了永江村一组和二组3.7公里的公路,解决了村上的交通困难。这几年,巴蜀液公司为永江村捐资了600多万元,用于新建、改建水泥公路、碎石路和生产便道,以及安装路灯。
去年,在护国镇沙田村十组村民硬化生产便道的捐款名单里,再次出现了乡贤胡亿蓉的名字,这一次,她捐赠了5万元。从2015年开始,胡亿蓉就一直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老助困 让村民们温暖如春
如果说乡贤们促进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是锦上添花,那孝敬村里的老人、帮助经济困难的家庭,则是雪中送炭。
去年12月29日,胡亿蓉为家乡护国镇24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送上了3000元的爱心助学金,“我希望家乡的孩子们都能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谈及助学初心,胡亿蓉说。从2019年开始,胡亿蓉每年捐出10余万元,用于爱心助学和慰问困难老人,四年来累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人次。
每年重阳节,护国镇乡贤唐永良心中总牵挂着家乡的留守老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走访看望家乡的老人们,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暖心的关怀,进一步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供稿:纳溪区委统战部 刘林 刘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