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佳怡
“一亩玉米卖1000元左右,43亩卖给我们这边专业合作社,也就是4万多元。”近日,在乐山市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玉米种植户王雪梅在自己的玉米种植基地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就在去年,千佛镇瓦子坝村在村党支部的动员下,利用撂荒地、荒坡地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土地收益,让家乡曾经的撂荒地、荒坡地变成了群众的致富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产值300元左右,只能满足温饱。”据千佛镇宣传委员刘金容介绍,“现在,农户们掌握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粮经复合示范种植技术,产值大大增加,大家把撂荒地、荒坡地拿来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热情空前高涨。”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井研县千佛镇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实施粮油产能提升项目,探索出以“玉米种植为主、其他农作物种植并重”的多种经营模式。同时,积极盘活撂荒地、荒坡地等闲置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土地资源变现,是破解撂荒地、荒坡地治理难题的关键。去年,千佛镇集中整治撂荒地、荒坡地490亩左右,其中种植大豆145亩、玉米108亩、小麦105亩、稻谷57亩、红苕12亩、油菜63亩,通过间作、套作和轮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千佛镇副镇长龚琪介绍。
撂荒地、荒坡地整治,种什么的问题解决了,可接下来,由谁来种、怎么种成了难题。
“大部分农民担心种植产量跟不上,不仅耽误时间,还影响收入。”当地农民反映。为减轻农户种植顾虑,千佛镇通过规划,将土地划零为整,由村“两委”领办的公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地进行复耕种植粮食作物,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在种植技术上提供有力保障。有了村“两委”领办公司的示范带动,农户们纷纷消除了疑虑。村“两委”的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前镇村摸排撂荒地、荒坡地后,只负责宣传农户复耕和引导农户土地流转的局面,既整治了撂荒地,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为减轻农户前期投入成本负担,千佛镇积极整合资源,通过项目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吸引农户参与撂荒地、荒坡地整治,在整治的同时落实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和粮经复合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防止整治后再次出现撂荒。
千佛镇开展撂荒地、荒坡地整治,正是井研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2年,井研县财政局成功申报2022年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获得省级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资金2000万元,整合市、县等地方财政资金及金融和社会资本资金,累计投资16660万元,生成21个子项目,结合井研县委、县政府百里粮油走廊建设规划,重点在宝五镇、千佛镇、三江镇3个镇具体实施。目前,21个子项目已完成,为创新富民乡村产业、创新数字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新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