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打造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致富经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3-03-22

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位于太平场镇西北方向,距县城33公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5户2093人。现有耕地1043亩,林地1595亩,绿化总面积5000亩。近年来,大河村立足山区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在创新发展途径、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发力,实现让资源变成金、产业再生金、村民共淘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75万元(2021年10.6万元),同比增长3437.7%。

盘活资源打基础,助推集体经济发展起步

大河村以“资产明、底数清”为目标,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进行再摸底、再核实、再登记,清查出闲置资产6处、闲置土地46亩。坚持“以资源换发展”,对35亩已征未用土地、集体闲置土地整理盘活出租,引进企业、合作社等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或提供场地保障,推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坚持优化提升添效益,对原大河村小学、老村委会等多处资产进行改造提升,通过盘活对外租赁或资产折资入股等方式与辖区企业合作,将低效利用的“闲资产”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12万元。

围绕规划抓产业,推进集体经济增量提质

主导产业抓扩量。立足“高山生态农业种植示范片区”发展定位,大力推动高山生态茶、中药材、蔬菜产业等传统种植业发展,在技术提升、规模扩大上下功夫,实现木本、草本中药材和高山蔬菜科学套种,有效带动全村775名农户参与种植,共发展茶叶、中药材、蔬菜等8000余亩,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特色产业抓延链。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冷水鱼产业基础,争取中省扶持项目资金100万元,以“资源+资金”入股,与冷水鱼养殖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在大河村瓦窑溪修建10余亩冷水鱼养殖场,在销售初加工、餐饮精加工等方面进一步开发利用、转化增值、延链补链,打造集观赏、加工、品鉴为一体的“产、供、销”一条龙项目,年产虹鳟、金鳟等冷水鱼15万斤,占领本地市场,远销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成功打响“太平冷水鱼”品牌,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自主产业抓衔接。与胜利村、祥和村、钟灵村整合各类资金480万元,“飞地”钟灵村,以“资金入股+土地折资入股”形式建设占地20亩、年出栏4800头的生猪规范化养殖场,与企业合作代养生猪开拓市场,集体经济每年保底收益6万元。

成立公司拓业务,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村集体成立下属经营主体——芦山县诚嘉劳务服务部,拓展经营业务,促进集体增收。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劳务服务部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建立内部章程,通过村集体与服务部“账账分设、业务分离”,进一步理顺两者关系,解决经营管理“打搅”问题。明确服务部人员变动、经营活动需经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和党组织审议,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相关合同、协议等由乡镇纪委、财务人员、司法助理、法律顾问审查把关,强化上级管理指导。承接业务实现村集体增收。采用“村企合作”方式与县属国有平台公司合作,承接汉嘉、文旅投等公司河道清淤业务,为村集体创收350万元,同时解决汛期影响群众出行、村内环境破坏问题。解决就业带动群众致富。为村民提供驾驶员、搬运工、文员等岗位,带动1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为县属平台公司输送劳动力50余人,统筹解决了群众务工无门、公司用工短缺问题,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融入感更强、幸福感更足。(供稿:芦山县委宣传部)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