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新风吹拂二郎山——天全县创新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攀
  四月的天全,水清鱼欢,新茶飘香,菌菇朵朵,处处生机盎然。近年来,天全县强化工作创新,在防返贫、抓产业、促就业上不断探索新机制,乡村振兴呈现全新局面。

未命名-1.jpg

始阳镇九十村共享茶园。

立体监测机制 保障“零返贫”
  3月23日,天全县兴业乡人大代表杨健和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高扬一起来到峡口村2组李术斌家,详细了解其女李婷学习情况。李术斌激动地说:“女儿能在学校安心学习深造,还得多亏县里的‘防贫保’政策呢。”这是该县“防贫保”开展回访受助困难家庭中的真实场景。
  “确保返贫风险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既考验我们的责任心、执行力,更考验我们的进取心、创新力。”在“零返贫”问题上,县政府分管领导态度坚定。
  在实施政府全额投保、保险公司承保、部门乡镇参与的“防贫保”机制基础上,天全县推行“1+3+N”立体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因学因灾因病出现返贫风险时第一时间能被发现并获救助。
  依托“1个驻村工作队”,定期汇总研究脱贫群众收入状况和家庭情况变化,保证有返贫风险的每一户困难群众及时纳入“防贫保”。
  依托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支力量”,通过走访群众,了解掌握群众因学因灾因病等导致的困难,提出解决意见建议,及时上报所在代表小组,第一时间汇总到县“防贫保”办公室,依据其困难情况,启动保险、救助、帮扶等相应措施,确保群众困难第一时间化解。
  依托工青妇等群团、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N个渠道,及时反馈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把动态监测触角延伸到农业农村各个领域。
  “监测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对农村群众返贫风险监测的多渠道、立体化、全覆盖。”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彬介绍说,“去年以来,‘1+3+N’立体监测机制发现的28户脱贫户、68户特殊困难群众全部纳入‘防贫保’,赔付保费92.8万元,实现了应赔即赔,确保了‘零返贫’。

未命名-1.jpg

现代水产产业园。

共享经济机制 实现“有产业”
  3月27日下午,城厢镇两岔村3组的高华芬来到菌棚,只见菌棚里的菌袋上露出密密麻麻的菌苞,“再过几天,这批香菇就可以采摘了。”在彭克林的指导下,她往菌袋上喷着水,一脸笑容。彭克林是两岔村党支部副书记,从事菌类栽培三十余年,经验丰富。
  作为共享经济的主要载体,两岔村创新“1+2+N”的共享经济新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中省产业发展资金建起1个菌种场,按脱贫群众有无栽种场地2个类别分别安排不同的共享模式,覆盖重点监测户、边缘户、特殊困难户等N类群体,通过栽种菌菇实现稳定增收。”两岔村党支部书记刘兴芹介绍说。
  原来,该村利用产业发展100万元项目资金,建起占地1800余平方米的菌场,在彭克林的指导下专业生产菌袋,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每袋补贴7元的基础上,以每袋1元出售给脱贫群众和其他困难群众。对有栽种场地的脱贫群众,由彭克林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对无栽种场地的,则以每袋菌种0.2元的价格租用村上菌棚进行生产,从而确保全村53户脱贫群众户全覆盖栽种菌菇。
  “仅此一项,能确保栽种户有6000元的稳定收入。”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罗明芳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与周边村一道,投资新建烘干设备,创建菌菇产品品牌,打造菌菇产业共享经济联合体,实现菌菇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确保菇农收入更高更稳定。”
  共享是载体,更是目标。近年来,天全县聚力探索脱贫群众共享经济,已经相继成功创建多种共享经济新模式。
  在思经镇,依托省五星级现代水产产业园,探索“三资联动”“三金同生”“三方共榷”的“三三机制”“共享鱼池”。全县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每村年均分红8.4万元以上,带动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
  在兴业乡柑子村,依托“猪+茶+粮”循环农业产业园,打造共享猪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每年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带动280余户农户从事茶产业实现稳定收入560万余元,茶农每年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
  “‘共享经济’,既确保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利产业、有效益,找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发展的现实路径,又将脱贫群众有效组织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群众有持久稳定的收入。”彭彬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探索‘共享’新载体新方式,因地制宜推出更多行得通、有实效的新模式。”
  如今,天全县各乡镇正在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共享经济。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共享经济为全县脱贫群众贡献收入200万余元,脱贫群众受益面达到15%。

稳岗就业机制 确保“有活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天全县着力构建“2+4”稳岗就业新机制,推进转移就业、支持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创新带动就业新机制,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实施脱贫劳动力动态管理和服务送岗“2大工程”。依托乡镇人社服务平台,定期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作为帮扶重点对象,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帮扶措施,确保脱贫劳动力动态精准管理。通过开展“直播带岗”“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送岗位下乡”等专项活动,促进就业服务走深走实,为稳岗就业创造条件。
  广泛开展“4大稳岗就业”行动,推动农村劳动力多向就业。
  ——打造帮扶基地聚就业。以天全福鞍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就业帮扶基地,拓展就业岗位,激发脱贫劳动力就业致富内生动力,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15人。
  ——鼓励返乡创业带就业。通过政策推动、园区带动、项目驱动,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雁归效应”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1名脱贫劳动力创业补贴1万元,点对点给予创业指导 480余人次,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28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开发垃圾收运员、乡村道路保洁员等岗位,安置脱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中的弱劳力、半劳力,农村公益性岗位稳定在岗662人。
  ——强化技能培训促就业。开设母婴生活护理、病患陪护、家政服务、短视频运营等专业技能培训,开班44期培训2230人次,培育一批月嫂、电商主播、家政服务、小儿推拿等高薪技能人才,“天全二郎山康养护理”“顶和竹编”特色劳务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送岗位下乡、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春风行动等10场次,推送岗位信息58万余条,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谈到稳岗就业,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姜涛胸有成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在扩大就业的同时,千方百计促进稳岗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全新力量。”
  新风遍拂二郎山。在乡村振兴的全新征程上,天全正在浓墨重彩谱写全新篇章!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