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 尹小丽 郭建坤 文/图) 她是“巾帼电商创业能手”,也是“乡村振兴新青年”,她一肩挑起仪陇县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重担,一肩扛起“同耕故乡”的创业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价值,她就是仪陇县首届乡村振兴农村电商人才张之菡 。
诗和远方,不如同耕故乡。2014年春节,完成学业后便独自前往上海闯荡多年的张之菡,因父母年事已高和自身思乡之情日益浓烈,毅然辞去了在医药行业里的高薪工作,回到了老家仪陇县新政镇,打算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
张之菡(中)参加直播带货活动
同年底,在张之菡的努力下,一个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农业服务体“同耕纪”农业科技企业诞生了。张之菡带着她的团队,一方面协助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电商平台多渠道打通仪陇县本地绿色农副产品销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张之菡的“同耕纪”产业链趋于完善,销售平台与渠道运营良好,助农增收经验也相对成熟。今年,张之菡又将“同耕纪”的拓展方向,聚焦到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受同耕文化的影响,我们结合本村有很多竹编手艺人,合作成立了竹编工作室,通过同耕纪的销售团队对外进行推广和销售,目前带动了我们当地的村民人均年增收达到了1万多元。”仪陇县青慈竹编工作室负责人何福勇说。
一个80后的农村姑娘,走出山村后又回归山村,并带领家乡父老实现了增收。面对乡亲们的认可与称赞,张之菡表示,要倍加努力当好乡亲们的代言人,及时反映他们的急难愁盼和美好希望,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据了解, 8年来,“同耕纪”已经在仪陇县内成立了3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并培养了48位当地农村致富带头人,为569名贫困户对接了3689户城市消费者。该公司目前已注册本土品牌商标十五个,其中,“川派腊嘎嘎”和“泥农哥”被授予“四川扶贫”商标;“腊嘎嘎”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六大实用新型专利。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张之菡信心满满。“现在我们准备通过抖音电商做农场认领的模式,消费者可以认领自己的农场,下单让村里的农户帮忙除草、施肥、浇水、种菜等,真正实现消费者自己选择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吃什么,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张之菡说,与此同时,还计划在南充和成都分别再开一家“同耕纪”仪陇腊肉饭+特产店的线下分店,加上目前仪陇本地的腊肉饭店三家店铺,让营业额突破千万,让基地的农户再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