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粮田”从哪来?哪个来种粮?农机咋下田? 三问中江“产粮第一大县”如此作答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雪 记者 周艺 邱莉 杨都

6月上旬,在中江县黄鹿镇、永太镇等地的田野里,水稻应栽尽栽,生机盎然。
  中江,一个地处丘陵地区的农业大县!中江辖区面积2200平方公里,77%为丘陵,17%为山区,只有6%是平坝。在这样的条件下,中江粮食总产量却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
  如今,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这一新征程中,中江在一年多来的实践过程中有何新作为?遇到了什么困惑?是如何解决的?初夏6月,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一线调查”采访组奔走于中江,试图从“地”“人”“机”三个维度,看这位“优等生”如何回答产粮的3个问号。

未命名-1.jpg

在全县耕地90%以上为丘陵山地的条件下,中江粮食总产量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提问:地从哪儿来?

解题: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出“组合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在广福镇铜山村,耕地井然有序,很难想象眼前的良田在去年以前还杂草丛生。“去年以来,我们村撂荒地的复耕面积达到200余亩。”铜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辉富对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永太镇长河村、回龙镇万皇村、龙台镇荣桥村……眼下,这些乡村农田里的水稻秧苗正蓄力生长。
  它们是中江在撂荒地治理方面的一个个生动缩影。“土地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中江县委副书记谢正伦介绍,在撂荒地治理方面,中江按照“坚决遏制增量、逐步减少存量”的原则,通过“村摸排、乡复核、县审核、市抽查”的方式,理清撂荒地实际情况,做好耕地分类登记,建立完善农户承包撂荒地详实台账,坚持每周上报制度,实行动态监测管理。
  为了激发土地活力,中江还倡导3年内“低租金”“零租金”的流转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户承包耕地撂荒复耕复种。“2020年以来,我县通过筹集资金 1022.5 万元,共计治理撂荒耕地10.16万亩。”谢正伦表示,截至2022 年底,整理撂荒耕地5.86万亩,实现“动态清零”。
  “撂荒地‘清零’后,耕作方式和耕地质量又成为了我们提升粮食产量的重点。”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说。
  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在农业种植园地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采取直接还田种粮、间套作种粮、轮作种粮等方式,千方百计确保粮食类作物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当地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建设15个长期定位监测点,307个耕地质量调查点有效监测土壤健康情况,采取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在通济镇土桥村、狮龙村两个村的田块间,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初具规模、平整宽阔,水渠、塘堰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完工。“这片土地新建渠道31公里,整治塘堰22座,8公里产业路路基已全部成型。”通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谢浩介绍。
  这是中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今年中江县将全面完成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9个乡镇29个村,其中高效节水灌溉 5000亩。”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林英介绍,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理1.84万余亩、整治塘堰167座、新修沟渠174公里及配套设施等,目前完成工程进度已超过65%。
  让荒地成“粮田”,“粮田”变“良田”,中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截至目前,中江县治理耕地“非粮化”5062 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1.57万亩,宜机化改造2.5万亩,实现“小田变大田”“坡地变梯田”,全县道路沟渠纵横,水利设施完善。

未命名-1.jpg

永太镇多宝村,水稻集中化育秧。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提问:哪个来种田?

解题:新农人在田野上挑起大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走进永太镇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各式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育秧流水线等农用机械随处可见。从耕田、育秧、管护到加工、存储,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全流程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规模作业,业务范围和服务面积越来越大。
  挑起大梁的,是专合社的负责人——90后新农人常滔和妻子王玲。
  常滔是一个“农二代”。他的父亲常中泽和母亲刘玉兰于2009年成立了中江县第一家农机服务合作社——中江宏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率先为村民提供中小型机器农业化服务。
  大学毕业后,常滔选择回到中江,像父母一样,把青春投入到土地上。2016年,他正式接过父母的班,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并与爱人王玲延续了父母的经营模式,探索产粮的新路径。王玲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新建了一个育秧中心,规模达到2万亩左右。
  眼看着常滔把农业越做越大,村里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农业。
  “我是2020年回村的,今年大哥也回来搞农业了,我还拉了同学‘入伙’。”刘永刚是多宝村种粮大户刘书林的小儿子,曾在苏州工作多年。看到家乡的变化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刘永刚拉着之前从事家装的同学投身农业。“年收入比之前在外务工高了10多万元!”刘永刚说。
  在常滔、王玲、刘永刚等新农人、“农二代”身上,采访组一行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正成为中江三农发展的中坚力量。”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以来,全县已培训高素质农民2700人次,仅2022年就培养305人,其中农业产业领军人才4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5人、专业生产型(大豆油料扩种专项培训)30人。

未命名-1.jpg

农户在搬运经过暗化催芽的秧苗至田间炼苗。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提问:机器咋下田?

解题:对田地进行宜机化改造,提升现代农机应用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点。但对于丘陵山地占全县耕地90%以上的中江而言,难度不小。但再难,也要想法解决!农田宜机化改造,就是中江迈出的第一步。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 7900 万元,改造 2.5 万亩,2023年计划改造2万亩。
  “中江丘陵地区多,通过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方便农机下田。此外,全县已累计补贴各类农业机械5.1万台(套),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亿元,有力地激发了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的积极性。”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常春华介绍,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户购置实用农机积极性,当地加快补齐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环节机械化短板,持续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应用水平。
  除了政策扶持,还需激发内生动力。“我们基于小麦免耕原理,进一步对农机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一机多用,现在还可以播种玉米和大豆。”在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泽丰农机”),公司总经理舒泽刚说起这两年屡屡卖断货的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满是喜悦。
  这台由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技术团队和泽丰农机联合研制的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不仅卖到了省内各地,还销往河南、安徽、湖北等多个小麦主产省的稻茬麦区,并被纳入部分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近年来,中江农业生产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这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就是其中的代表。”陈正龙介绍,中江以科技创新提升农机适应性,通过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研发制造适合丘区生产的播种机7款,年销售500余台,解决了农机在丘区土地的适应性问题。
  “中江县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两改两增’(小改大、坡改缓;增加排灌水系、增加农机作业道),大力进行宜机化改造,快速补齐丘陵地区农机作业‘下田难’、‘作业难’短板。”谢正伦表示,作为农业大县,中江县坚决扛牢责任担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