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阳松蓉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时下正是李子成熟季节。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的蜂糖李种植基地里,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李子隐藏在绿油油的树叶下,挂满枝头。随手摘下一颗,咬一口,又脆又甜。
“这些都是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种植的,面积达到了1000亩。今年是挂果的第三年,预计蜂糖李精品果产量达100吨左右,目前已陆续上市销往上海、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及沿海城市,平均每公斤卖到了30元。”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钟传杰告诉笔者,蜂糖李市场销路好,采摘后分好等级包装外销,今年销售产值可达300万元。
太和村是纳溪区最偏远的岩区村之一,因气候温和、土壤沙性,极适合蜂糖李种植。2017年,太和村引进蜂糖李种植,并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大产业来抓,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引路,以“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蜂糖李种植。
在蜂糖李种植过程中,太和村党支部按照“绿色发展、生态种植”的发展理念,采取规范化种植技术,提高李子的质量。李子喜肥,村党支部就引导党员群众全部用自产的牛粪、羊粪,混合打碎的枝条发酵制作肥料;为保品质,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采用黄板、杀虫灯和生物农药等办法……通过走绿色生态循环之路,产业很快发展起来,并于2020年实现初次挂果。
“种植的前两年,村民们并不懂技术。”钟传杰说,他花了很多时间查找相关的资料,摸索种植技术。村党支部还请来泸州市和纳溪区果技专家走进李子园对种植户进行现场管护培训,这才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种植技术。
“今年李子能丰收,除了气候好以外,在销售上更离不开村党支部的支持。”种植了120亩蜂糖李的大户黄文生感激地说,2021年,太和村党支部就着手帮助村民们在电商平台进行推广与销售,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蜂糖李丰收了,仅靠种植户自行采摘销售根本忙不过来。为此,太和村党支部及时召集附近村民到种植基地务工,或采摘、或运输、或分级包装,村民每天工资80元到100元不等。钟传杰算了算账,今年仅采摘李子预计付给村民的工资就在30万元以上。
村民李子珍在基地负责分拣工作,能在家门口有这份工作她很满意。她说:“我现在每天工资80元,还比较轻松。感谢村党支部做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个蜂糖李产业,我只能靠种植水稻、玉米和红苕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对村民的赞誉和感谢,钟传杰说,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这是太和村党支部坚守的信条。
依靠绿色产业优势,太和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