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金凤村,说起32岁的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长金,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李书记自2022年在村‘两委’分工中主抓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以来,硬是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钱包更鼓了,村子更美了!”
2018年,先后在成都、阿坝州等地从事建筑业近8年的李长金怀着乡情和责任回到了金凤村担任村文书,两年后转任村副主任、村总支副书记。李长金人年轻,有文化,不怕吃苦,2021年初,金凤村党总支年初工作会上分工时,李长金主动请缨从老支书肩上接过了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两个重任。
李长金(左)帮果农采摘李子。
修通产业路 水果增收30多万元
地处永宁河和纳(溪)白(节)河的金凤村三面环水,气候温和,土壤沙性,极适合水果种植。早在20多年 前 ,金凤村就发展了1000多亩优质枇杷,至今这些枇杷还是家家户户的“摇钱树”。特别是近两年,该村又引进发展优质蜂糖李、柑橘等,全村实际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亩。然而,由于金凤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果基地没有产业路,村民每年的水果都要靠肩挑背驮送到公路边才能换钱。
2022年4月,在李长金1个多月的积极奔走和新乐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通往水果基地、长达3公里的产业路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受资金的制约,这条3.5米宽的产业路只能修成碎石路。“虽然是碎石路,但从此终结了村民每年果子下树后还要肩挑背驮才能换钱的历史。”返乡创业种优质水果的村民曾刚说。
2022年5月和6月,金凤村枇杷和李子上市后,运果车直接开进水果基地,枇杷、李子下树就卖钱,省时省力不说,由于加快了水果采摘进度,减少了烂果。2022年,村民的枇杷和李子每亩增收约200元,全村水果多收入30多万元。
除了修通产业路,2022年12月,在村党总支的支持和李长金的奔波下,又争取来了50万元的4公里长、1.5米宽的采摘路建设项目,并于今年2月竣工投用。今年,枇杷和李子成熟后,每天都吸引城里市民驱车进园采摘,让村民果园的亩均收入增加了150元以上。
专合社指导 村民尝到甜头
金凤村虽然种枇杷等水果多年,但丰产不增收的“怪圈”却一直困扰着村民们,唯有“抱团”才有出路。于是,李长金又带着部分种植户外出“取经”,让种植户们认识到“抱团”发展将给村民带来增收。
2022年4月,在李长金的努力下,由他担任理事长的泸州市纳溪区凤之味专合社挂牌成立,并注册了“凤之味”商标,从此让金凤村的水果产业走上了统一种植标准、统一 销售的“抱团”发展之路。令村民高兴的是,2022年,由于背靠专合社,通过走“线上+线下”的销售之路,枇杷亩均收入达到6000元,蜂糖李超过了1万元。村民在专合社的指导下,只负责种植和管理,销售上根本不用操心,而亩均收入却分别增加了2000—4000元,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村民钱包鼓了,但与城里比起来还有差距。”由此,李长金在抓项目壮产业的同时,在家家户户烧上天然气的基础上,开始安装自来水。到今年年底前,金凤村的3000多名村民都将喝上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不仅如此,在2022年,李长金还引来爱心人士捐资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让全村主公路傍晚就亮堂了起来。而自6月以来,在新乐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又启动了10公里长、2米宽的沿河骑行道建设……
面对这两年金凤村发生的大变化和村民赞许的目光,李长金谦虚地说:“不是我能力强,是党的政策和各级领导的支持。看到金凤村民富村美,我多流点汗多跑点路,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