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乐邑 王艳
7月12日,笔者在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看到,12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地里作物长势喜人,即将迎来丰收。
苏稽镇长春村村干部说:“2012年,这里的土地流转给一家农业公司开展猕猴桃种植。由于多种原因,2018年该公司倒闭弃耕,拖欠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约350万元。”
如何解决遗留问题,重新唤醒“沉睡的土地”?从2019年开始,村“两委”班子便带队多次到重庆、成都、遂宁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经多方努力,精准把握“三个关键”,探索出了一套治理土地流转“顽疾”的妙招,于2021年成功引进业主重新流转土地,对土地复耕后开展粮经复合种植。
把握依法维权、及时止损这个关键
苏稽镇长春村村民说:“现在能种上粮食、蔬菜,我们老百姓能拿到租金,这多亏了镇村干部的努力。”
据了解,为尽量减少老百姓的损失,苏稽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成立工作专班,召集司法、信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单位专题会商研究,形成了“依法维权、及时止损”的统一思想。通过走访群众、实地查看、统计造册等方式掌握群众诉求及存在问题,最终在镇村两级指导下,村民通过司法援助,按照司法程序依法和原流转业主于2019年解除土地流转合同,并拿回拖欠的租金、工资等相关费用,及时止损。
把握引得进来、留得长久这个关键
苏稽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搞土地流转,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能把优质的企业长久留下来。只有这样老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也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当地在积极为业主解决农业设施用地、秸秆处理、电力设施、灌溉水源等问题的同时,还整合了300余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业主修复灌溉沟渠1000余米,900余亩土地实现水肥一体化,以及大葱机械化种植。土地流转后,每天可解决当地老百姓100余人就近务工,同时每年还为村上缴纳每亩50元的土地流转管理费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获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
把握示范引领、带动发展这个关键
“我们公司主要搞玉米、大豆、萝卜种植,耕地、播种、施肥、收割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乐山市悦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主要开展粮经示范种植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年产玉米600吨、大豆150吨、萝卜4500吨,基本实现种植环节全过程机械化,每亩节约成本约500元,为本地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新品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苏稽镇采用同样的流转模式成功引进3家业主,实施土地规模流转3000亩开展粮经复合种植,推广农业新技术,带动周边群众融合发展。目前,苏稽镇成立全区首家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引进高产水稻品种,为5000余户农户3万余亩耕地提供水稻集中育秧、品种示范、统防统治、机械收割、稻谷代收代储加工等综合服务,实现每亩增收约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