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雷胜堂 文/图
历时一年多、经历6次“擂台”的广安市农业农村工作“大比武”,依然劲头不减。“大比武”练出的不仅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农村工作进度,还练出了干部作风建设的“广安经验”。
“大比武”代表在前锋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参观。
赶工期
锻造雷厉风行好作风
广安市农业农村工作“大比武”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到2023年二季度已开展6次,每个县就是1位“选手”,6个县(市、区)就是6位“选手”。每次“选手”打擂,“练功”时间3个月,过招“舞台”2—3个,每个“舞台”产业面积少则十几亩、多则20万亩,还包括文明新村、文化建设、农事服务、农旅融合、村级集体经济等参赛项目。每个项目少则投资几十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这些项目建设要在90天内完成,既练雷厉风行的参赛“速度”,又练速战速决的拼博意志。
在“奇迹”的背后,见证的是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
每次“大比武”,每个参赛点要新建产业片、产业带、服务项目或打造文明新村、高标准农田等,90天时间谈何容易?广安市农业农村系统从规划参赛点到实施“比武”参赛,每天组织干部早晨提前到工地,晚间加班加点,节假日上班少休息。各县(市、区)还组建专班星夜兼程,现场督导,倒排工期,为实现如期参赛,“选手”们猛踩“油门”,随时准备“超车”跑出“加速度”,保障每个项目如期参赛。第一季度“大比武”广安区参赛点:花桥。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每天7点起床,洗漱后就驱车直奔工地,早餐啃馒头,午餐吃盒饭,现场组织工人加班求进度。今年3月,20万亩优质粮油产业项目如期参赛,现场评分位列全市第一,综合考核位列第二。
拼项目
锻造敢打硬仗好作风
广安区2023年第一季度参赛的优质粮油建设项目、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近6000万元。从去年5月开始,局领导和干部轮流值班,坚守一线同工地建设者一道,同吃同劳动,值班人员每天守候在工地,调度农机、劳动力和监督建设质量、进度,在今年一季度“大比武”中,个个“评委”“选手”都点赞。
“油菜花节,拍照的人好多哟!周末还有城里人到这里喝坝坝茶,1人5元钱可坐一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卖茶水、做生意……”68岁的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9组村民张学策感慨万千。
是的,产业的发展,加速推进了现代农业进程,也为发展农旅融合夯实了根基。
前锋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覆盖观阁、广兴2个镇13个村,耕地面积3.8万亩,稻田面积2.3万亩。今年第二季度“大比武”,前锋区“大比武”专班领导和工作人员联合川农大开展校地合作,对32个水稻新品种、33个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探索发展以稻菜轮作为主的富锶水稻主导产业,并纳入参赛项目。园区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2万亩,配套建成数字化育秧中心1个,建成集烘干、加工、仓储为一体的初加工中心1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座,园区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健全,研—育—种—加—销全产业链延伸,其参赛项目引领性强,示范带动作用大,参赛“评委”“选手”参观后为之感叹。
打擂台
锻造连续作战好作风
邻水县石滓镇“四季优橙”产业融合示范园,是农业农村工作“大比武”创新参赛的一个缩影。“大比武”以来,一个参赛项目或一个点位就是一个参赛“舞台”,“大比武”每次清单一出,6位“选手”起步就开跑、训练就冲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发扬敢打敢拼、连续作战的好作风,全市上下全面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90天“短跑赛”要打造2—3个“舞台”(项目),“赢家”是谁就要看谁的“腿长”,看谁“跑”得快,在操练中比速度、练功夫,超越极限地向赢局“奔跑”。
前锋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温秋园,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到深夜,坚守试验田做记录、拍照片,挤出时间打造参赛点,配合编撰前锋“比武画册”,在今年6月19日—20日第二季“大比武”中,参赛“选手”走进前锋,看画册把点位摆上“舞台”,出手“打擂”就出彩,“大比武”收官赢“铜牌”。
一年多来,广安市农业农村工作“大比武”,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一个产业接着一个产业建。据介绍,开赛以来,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年均达443万亩以上,蔬菜产业2022年达到109万亩,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1个、省级175个……“选手”们演绎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故事,描绘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篇章就是这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比干劲、比担当、比奉献、比发展、比成效,推动了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