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路修好后,再也不担心茶商进不来,茶叶价格低了,今后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好。”8月31日,在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红顶村茶叶产业园,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产业道路硬化正有条不紊地实施,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参与产业道路硬化的村民周发忠憧憬着未来。
周发忠是红顶村村民,也是这次南江县开展以工代赈工作的受益者。南江县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即“以务工代替赈济”,把以工代赈项目融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完善、乡村振兴产业配套等项目,有力推动了农业水利、农村道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新建、改造提升和经济发展,加快了项目实施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以工代赈在家门口挣钱
在红顶村,一片片整齐连片的茶叶尤为壮观,一株株迎风成长的茶树,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村地势平坦,茶叶种植是老百姓主要收入来源,前些年,因道路滞后,经济效益并不明显。2023年,该村争取以工代赈中央预算资金390万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60万元,用于实施新建茶园、硬化产业道、硬化生产道。项目建设过程中,像周发忠这样的在家务工对象不在少数。
周发忠说,今年上半年,正是因为有了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才让他有机会足不出户,在家门口的工地上打小工,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看着即将完工的产业路,远处整齐划一的茶叶产业园,再想想从前,周发忠笑着告诉笔者:“以工代赈政策就是好啊!6个月就挣了近3万元,一点也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
据南江县发改局以工代赈综合股负责人赵建明介绍,近年来,南江县紧紧围绕“项目是载体,群众是根本”的原则,坚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让广大群众通过自身劳动获得劳务报酬,激发其致富的内生动力,是以工代赈项目的初衷。据了解,该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2023年12月完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吸纳务工群众370人,发放劳务报酬120万元,人均增收3243元。
完善基础设施助力产业发展
长赤镇红顶村地处省级现代茶叶产业园核心区,种植茶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村有茶园1600余亩,种植茶叶200亩以上大户有4户。
陈晨就是种植茶叶500余亩的大户,对于他而言,以工代赈项目不仅帮助本地人务工,而且还通过硬化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让他们这些园区内的“业主们”更加方便出行。
“2023年之前,园区内那一段泥巴路一直让我们很头痛。”陈晨说,道路坑洼不平,一遇到下雨,走路都困难,更别提车辆出入了。
硬化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是陈晨最大的心愿。“交通便利之后,自然就促成了项目的发展。”陈晨说,目前有几家商家都来谈夏茶价格,如果给不到合适的价格,我也不担心卖不出去了,更不担心商贩压低价格了。
“以工代赈的核心就是为民。说白了就是要把握好项目建而有用,群众劳而有获。”南江县发改局以工代赈综合股负责人赵建明告诉笔者,除了硬化茶园产业道5.1公里、生产道1.5公里,还改扩建山坪塘5口,更好地服务园区。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南江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9个,累计投资3425万元,其中中省资金3032.54万元;累计聘用项目所在地群众840人参与项目建设,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23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591.86万元,其中易地搬迁群众获取报酬77.3万元;累计新建村道公路33.86公里,覆盖9个行政村,解决1350余户4980余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出行难题;新建集中供水站一处,铺设供水管道22.45余公里,解决沿途1386户村民的饮水难题。(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刘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