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徐灿红 罗敏 洪瑜
金秋九月,乐山市井研县一片秋收的忙碌景象。22.62万亩金黄稻田,在机械化作业下,陆续颗粒归仓。9月7日,“走进天府粮仓”2023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来到井研县,走进百里粮油长廊与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千佛镇瓦子坝村,看到的是一番抢收秋粮的火热场景。
千佛镇瓦子坝村一番抢收秋粮的火热场景。
品质好、产量高今年秋粮产销两旺
等待晨露退去,阳光逐渐变得炽热,已是上午10点左右,在田间等候多时的老农民专合社服务队的收割机陆续启动,开启新一天的水稻收割作业。
“这段时间,我们的收割机几乎从没有闲下来,每天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收工。”老农民专合社理事长周建伟告诉记者,一台收割机每天要工作9—10个小时,1小时最多能收割5—6亩水稻,这种忙碌的景象将持续到10月份。
机械化收割为井研县秋粮抢收提供保障,成为秋收时节一道美丽风景。据悉,井研县以“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为核心,整合土地资源,创新耕种模式,持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按照“谁用谁建、先建后补”的理念,对农田地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改造,修建农机通行道路、进出坡道,实现“三通一平”,最终达到中大型农业机械地块通达率100%,持续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井研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预计实现年粮油作物总产量230万公斤,蔬菜950万公斤,相较项目区目前产量增产330万公斤,增收680万元。
当地农民有了“田间银行”
“今年水稻品质好、产量高,收的谷子基本不愁卖。”周建伟说,当地今年没有遭受去年那样极端的高温天气,水稻几个生长生育期没有受影响。
在行情不好时,农民可以将未卖出的水稻存储在“田间银行”。老农民水稻种植专合社就开了这么一家“田间银行”。周建伟介绍,去年为150多户提供了农产品“田间银行”存取服务。
据悉,“田间银行”本质上就是粮仓。井研县委副书记谢黎介绍,与粮仓不同之处在于,在“田间银行”,农户可以将当年多余的农产品免费储存,待需要时,服务组织向业主提供相同品种、相同数量的当季农产品,同时在第二年需要某项服务时,可由储存的稻谷代偿。
为保证粮仓的效果,粮仓里暗藏不少“黑科技”。周建伟指着粮仓地面一条条金属板说:“这是地面通风带,底下是15千瓦的强劲风机持续鼓吹冷风,防止稻谷堆温度过高。让气温维持在15℃—18℃,可以储存3—5年。”
“今年‘田间银行’已经收储稻谷1000吨,最多能收3000吨。”周建伟说。
社会化服务走上快车道
据悉,井研县高标准农田和“五良”融合基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5%,耕地适度规模流转率接近40%,项目区宜机化率达100%,这些有利因素,促进井研县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壮大。
谢黎介绍,目前,全县已培育覆盖粮油、柑橘、水产等行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80余家,其中进入名录库管理44家,年服务能力达60万亩次以上,服务产值达5亿元。目前,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人员超过2000人,服务对象包含公司、专合社、种植大户和农户等,覆盖面达80%以上,2022年服务小农户4万余户,服务能力较2018年10万亩次增加500%。
据了解,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农资、技术、耕种、管理、防病、收获等“六统一”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将广大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据调查,通过社会化服务,农户每年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增产10%—20%,农业节本增效300元/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