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文 记者 朱海洋)九月的川西高原仍雨水充足、草木茂盛。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的微型牧场里,农户家里的犏牛正悠然“享受”着新生的牧草,与蓝天雪山、洁白藏房一起,形成了美丽和谐的画卷。望着村容村貌两年来的变化,然乌乡党委书记罗姣感慨万千。
然乌乡位于乡城县东南,距县城35公里,有纳木村、克麦村、东尔村、热麦村四个行政村,拥有极具川西高原特色的白色藏寨、温泉、高山峡谷、湖泊草甸等优势旅游资源,查呈沟国家级4A景区就在其辖区内。然而,作为景区“大门口”的纳木村和克麦村,曾经却是一派“牛儿满村散步、牛粪随地可见”的场景,农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水塘垃圾漂浮,河岸经常坍塌。
2021年6月,根据新一轮对口支援战略部署,浙江对口支援甘孜州,建德市与乡城县结对,共同推动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县委常委、副县长郑军辉看来,然乌乡的乡村建设和治理痛点,正是自己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切入点。多年来在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经历,让他意识到可以将浙江“千万工程”的实际经验植入雪域高原,当然,前提是一定要因地制宜。
“擦亮颜值”成了破题的关键。对纳木村和克麦村的百姓而言,最紧迫也是抱怨最多的,就是村道和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落后。在郑军辉的努力下,2023年初,一座日处理能力达500立方米的污水集中处理厂拔地而起,不仅实现了两个村179户农户全覆盖,还为在建的温泉酒店今后的污水处理预留了空间。再说那新建的牧场围栏,如今实现了农户牦牛相对集中养殖,彻底解决“牛粪满地、苍蝇漫天”等环境问题。
美丽环境如何变成美丽经济,也是然乌乡环境整治中同步考量的议题。对此,围绕文化旅游和高原畜牧两大产业,浙江援建资金中专门有部分是为了建设游客导视智慧系统、生态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同时,通过借鉴浙江农业园区经验,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升组织化程度为目标,重点打造了80亩的车厘子果园和1900亩的微型牧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据统计,2022年,然乌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同比增长13.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破零”的目标,其中克麦村更是达到16.5万元。
两年多来,浙江先后投入援建资金5700万元用于乡城县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通村公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工程持续推进,极大改变了克麦、纳木两个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