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12月8日,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科技交流会暨猕猴桃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德阳市举行,来自国内以及受邀的新西兰、意大利、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阿富汗、埃及、蒙古等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猕猴桃产业的诸多环节进行了广泛交流。
据了解,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在中新政府支持下联合共建的国际化高能级创新平台。2020年9月,被科技部批复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以来,在科技厅指导和支持下,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着力构建高效合作机制,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在猕猴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并且以专利授权和技术输出等方式,向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现代猕猴桃栽培技术,组织当地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以小水果推动大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农业科技合作之路。
此次,与会国内外专家围绕猕猴桃种质资源、病虫害防控、新品种研发、轻简化栽培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会议期间,为发展中国家猕猴桃技术培训班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举行德阳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以及德阳市红芯猕猴桃科技创新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