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20人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他们的故事在蜀乡大地传扬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12-11

裴玉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11月28日,由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表彰大会暨事迹宣讲报告会在浙江安吉余村举行。本次活动评出了10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380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四川有20名青年获“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获评人数与河南并列居全国第二。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奖,是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表彰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典型的全国性奖项。四川获奖的青年先锋,有的开展规模化生态特色养殖,有的致力于做科技兴农的探路人,有的大学毕业后返乡发展花椒产业……12月6日,记者采访了四川部分获奖代表,了解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未命名-1.jpg

洛古有格(右)与群众交谈,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

洛古有格:带领村民拨响增收“金算盘”
  人物: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荣获了凉山州“优秀共产党员”、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等荣誉。
  故事:2013年,洛古有格从重庆一家待遇丰厚的国企离职返乡成立专合社,联合12户村民发展乌金猪生态养殖。经过多年发展,乌金猪养殖规模已达2000余头,带动农户168户,村民户均增收超3000元。2021年,洛古有格将目光放在了肉质鲜美、市场广阔的西门塔尔牛养殖上。去年,洛古有格的专合社带动453户农户养殖1000余头西门塔尔牛,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带动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11月28日,领完奖后,洛古有格就直接从浙江省一路北上到了吉林省长春市买种牛。明年,他谋划着扩大西门塔尔牛养殖规模,增加收益。“有国家的好政策、大家的努力奋斗,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日子会越来越舒心!”洛古有格表示,今后,自己愿和乡村干部、村里的青年人一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未命名-1.jpg

吴雨珊到农业生产一线,察看大豆长势。

吴雨珊: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科研工作者
  人物: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生长模拟模型。一直以来,她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长期致力于国产大豆“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研究、解决。
  故事:作为学术骨干,吴雨珊带头主要研究完成了国家级科技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 了 玉 米 不 减 产 ,每 亩 可 多 收100—150公斤大豆。从2000年到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我国2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推广1.06亿亩,新增大豆1283.9万吨,新增经济效益330.5亿元。尤为重要的是,吴雨珊的这项成果被三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首推技术,为解决关系着我国粮油安全的玉米大豆争地矛盾提供了切实可行方案。一路走来,吴雨珊直言从“三农”工作中收获了许多乐趣,获得感满满。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提升的,必须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这次获奖既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我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谈及这次获奖感受,吴雨珊说。

未命名-1.jpg

冯豪杰展示布拖特色品种乌洋芋出产情况。

冯豪杰:扎根大凉山,用科技助农增产增收
  人物: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院长,扎根凉山州布拖县700余天,致力于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进事迹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故事:在布拖期间,冯豪杰协助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西瑶打造了标准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种”三级繁育体系,形成了良种、良繁、良法、良品、良模的“五良”联动帮扶模式。“这种三级薯繁育生产体系,可以将布拖特色品种乌洋芋的产量从以 前 的 亩 产500斤提升到现在的 3000斤!”冯豪杰说,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项技术的研发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关键还在示范推广。他和同事选定了部分农户作试点,由科技小院提供种薯、技术指导,并推广无人机疾病防控。近年来,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增产后,优质种薯和种植方法逐步推广开来。目前,布拖马铃薯良种在全县推广21万亩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土地单产效益。“下一步,我们正努力朝亩产5000斤的目标攻关!”冯豪杰说。

未命名-1.jpg

阿力日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阿力日哈:小小花椒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人物:金阳城城荣花椒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大学生创业英雄年度10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故事:金阳县被誉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花椒一直是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2019年,受市场、品牌等因素影响,阿力日哈的家乡金阳县芦稿镇油房村滞销鲜花椒达10万余斤。得知消息后,还在四川农业大学就读的阿力日哈感到十分焦急。他告诉记者,当时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帮老乡挽回损失。当年,他成立了花椒销售公司,在亲友、学校老师等的帮助下,与100余家餐饮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解决了花椒滞销。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返回家乡继续从事花椒的销售、技术培训等,想将自己所学与群众所需结合起来。经过多年努力,阿力日哈公司有效打通了销售渠道,鲜花椒走出家乡,远销上海、广州、北京、山东等地。如今,阿力日哈的公司产值已突破6000万元,有效解决了1184户花椒长期滞销问题,为当地村民拓宽了致富门路。“采摘花椒十分辛苦,想通过努力帮助村民的花椒买个好价钱。”阿力日哈告诉记者。他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今后将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