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国盛 陈亚军 文/图
12月6日下午3点,刚从重庆市渝北区卖完600多斤赤松茸回到广安市,广安菌之源种植家庭农场业主顾培菊顾不上歇息,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大棚基地,忙着和工人们一起采摘下一批赤松茸。“现在正是赤松茸大量上市的时候,重庆客户等着要货,时间耽搁不起哦!”顾培菊快人快语。
12月6日,顾培菊(左一)和工人们在分级装筐刚采摘的赤松茸。
笔者走进大棚,目之所及是一株株白色菌秆、褐色伞面的赤松茸,它们个头浑圆饱满,十分惹人喜爱。顾培菊和工人们蹲在地上,用手握住赤松茸的根部,小心摘下来并整齐摆放在身旁的篮子中。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一株株带着泥土的赤松茸。
“赤松茸又叫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是一种高端食用菌,口感比其他菌类更具有味鲜、嫩滑、爽脆的特点,不论是煲汤还是炒菜,都深受市民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顾培菊说。为抢抓市场商机,顾培菊于今年10月下旬在战斗村租下3个大棚,还邀请技术顾问前来指导,尝试发展起10余亩的赤松茸产业,刚过40多天时间便迎来了丰收。
顾培菊介绍,当前新鲜赤松茸送到市场销售时,平均每斤价格在12元左右。“赤松茸并不是长得越大越好,外观矮矮胖胖的赤松茸更有卖相,更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大棚基地每天可以采摘赤松茸300多斤,一送到重庆市场就被商家抢购一空。
“赤松茸采摘期将持续到明年3月初,是生长周期短、产出周期长、产量较高的产业。”顾培菊表示,在本次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她已经打算扩大产业规模,目前已在广安区悦来镇流转土地 20 余亩准备发展赤松茸产业,还将把种植和管理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