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王晓林)2月18日,笔者从大竹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县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称号。据悉,2023年全县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3.4%。
该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创新构建防止返贫常态监测帮扶体系,建强3043人的县乡村三级网格监测力量。建立《大竹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县级帮扶措施库》,设置4类105条帮扶措施,监测对象1199户3126人,均全面落实帮扶措施。排查易地搬迁安置点65个、易地扶贫搬迁户5027户14444人,及时给予整改销号。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巩固提升安置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93个,实现脱贫人口外出转移就业3.6万余人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420元、增长17%。
该县坚持深耕细作,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科学规划水稻“137”示范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37+N”示范网,推广“一图一册、一户一表”精细管理,全年粮食播面172.5万亩,总产量64.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7.6万亩,产量46.3万吨;出栏生猪61.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8万头。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9个,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家,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近50亿元;建成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2个、国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因地制宜打造“5+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糯稻、苎麻、香椿、白茶、小龙虾等“5+N”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糯稻基地获全国首批“三品一标”基地,水稻产业纳入全省首批产业集群建设;大竹苎麻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竹香椿、竹笋获国际SRS认证;大竹白茶跻身国家区域公共品牌,获评“四川十大最美茶乡”;百岛湖生态农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发展名录,拥有四川唯一、西部第一的小龙虾良种繁育场。
该县注重建治齐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3个、市级18个。近5年新(改)建卫生厕所5.1万余户,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47座、垃圾中转站41个,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完成32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成立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3个、规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个。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及涉农科研机构10个,选聘23名在外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培育“土专家”“田秀才”200余名,回引优秀农民工1.2万余名,培育致富带头人280余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