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伟 记者 刘佳慧)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绵阳市梓潼县积极组织村民采收和播种丹参,在收获丰收的同时,播下新的希望,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这几天,在自强镇建国村,村两委正在组织村民种植丹参。据介绍,丹参每年春季种植,当年11月底到次年3月份采收。
村民采收丹参
建国村是脱贫村,过去一直是以种植柑橘和传统农作物为主。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中,村两委积极在产业振兴上寻找突破口。“去年春季引进丹参种植,种植80多亩,每亩产值有15000多元。”自强镇建国村党总支书记杨鑫说,今年计划种植丹参150亩。
村民种植丹参
丹参是一种中药材,根入药,在梓潼又叫“红根子”,具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自强镇依据本地气候和土壤实际情况,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全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主要以公司与合作社带动,实行订单种植。并积极推广“生猪+丹参”种养循环农业和“果树+丹参”套种发展模式,提高丹参品质和土地产出率。目前,全镇发展丹参2500多亩。“果树与丹参套种,相互没有影响。从这几年种植来看,每亩地能多收入3000块钱。”自强镇马迎村村民黄英江说。
梓潼县素有“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之盛誉。近年来,该县充分借助“全国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和“绵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三块牌子,坚持“工农互动”,走“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道路,通过采取药农自由散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药农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制药公司、流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建立中药材基地5万多亩,年产量达3万余吨。(图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