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姓富。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压舱石”,是盘活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是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身为南江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磨垭村驻村干部,秉持专业优势,为产业发展加一些“金属离子”,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南江黄羊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出圈IP”。
添一些“锌离子”,用“心”理念建产业。初始为民,开弓定弦。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外乡人”变为“村里人”。还记得刚来磨垭村的时候,看到村上有两栋办公楼耸立在不见尽头的公路两旁,仿佛看到我这“望不尽天涯路”的驻村路,至于发展什么类型的产业也是“云深不知处”。第二天,我随村“两委”入户了解村情,像我这样的“三门”干部开始学习如何用心与村民交谈、学习如何用心翻译政策,逐渐开始让自己明白“用‘心’工作”“初‘心’为民”的真正内涵。调查研究当“突破口”。通过走访调研,我逐渐清楚磨垭村的草地资源禀赋,同时大家也有养殖南江黄羊的传统习惯,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带着“放大镜”做产业。既然有这一优势,我为何不立足这一“点”再用“放大镜”做大做强产业呢。于是我“上接”县农业农村局惠农政策,为进一步产业的扩面、提质、增效注入动力。
加一些“镁离子”,用“美”理念展产业。科技美带动产业美,产业美带动全域美。变“驻”村为“助”村。磨垭村本身有标准化、现代化的南江黄羊养殖场,我想在这驻村期间如何实现南江黄羊数量倍增、质量提升是壮大产业的一个重要 “切入点”。于是我直接入驻在养殖场,将养殖场当成“实验室”,再结合书本知识建立一套成品中药保健程序,即在不同的月份并结合本村气候特点,饲喂不同的成品中药配方。经过长期试验,发现该配方技术提升了南江黄羊本身抵抗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提升了南江黄羊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效果,打造科技赋能产业“美景图”。
补一些“钾离子”,用“甲”理念创机制。“甲”意味着“第一”“最好”。机制好则产业优,产业强则经济强。以壮大村集体为“风向标”,发挥磨垭村“借羊还羊”机制。对有养殖能力的养殖户可自愿申请所有权属于村集体的羊,村集体收到申请后将采用“评分制”对养殖户进行综合评估,合格后将羊只无偿“借”出给村里养殖户饲养,所获养殖经济收益归个人所有,养殖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只将原本所“借”出的南江黄羊“还”给村集体,该方法既壮大集体“家底子”,又鼓起村民“钱袋子”,从而实现“双赢”模式。引入专业人才对羊产业动态赋能。为了全方位壮大本村南江黄羊产业发展,我积极引入光雾山众创空间对所在村的养殖企业在融资、管理、养殖、销售等方面给予支持,常态化的对养殖场进行科技赋能与现场指导,让人才成为磨垭村蝶变为“千羊村”的“大后方”。
轻舟已过万重山,然而,一山接着一山高。回望自己的驻村之路,让磨垭村从“因产业而生”到“因产业而美”再到“全域联农强”而深感欣慰,但也更知产业发展、产业振兴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