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宣汉高标准农田建设绘新景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5-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孙伟 特约通讯员 张平
  一片片平整的农田,一块块细腻的土壤,一条条宽阔的产业路……近日,笔者在达州市宣汉县胡家镇等地看到,崭新的高标准农田正在蓬勃兴起,每一寸土地都透露出无尽的活力和希望。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统筹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并重”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达62.66万亩,提高粮食产能3130万公斤以上,连续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先后3次夺得“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被确定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示范县。

未命名-1.jpg

胡家鸭池村。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粮田”变“良田”筑牢巴山粮仓基石
  “这种U型渠不仅使得水流更为顺畅,减少了水流的阻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渗漏和侵蚀……”该县2023年中央财政农田建设项目施工一标段现场负责人李清波说。
  近年来,该县通过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结合宣汉地形地貌实际,总结形成的“宣式U型渠”建设经验,每米建渠成本可降低120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已运用该项成果建成高标准农田9.5万余亩,节约建设成本约1.14亿元。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些零散的小田,抗灾害能力低不说,粮食产量还不高。如今,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机器插秧、收割更不在话下,一想到我们的‘望天田’马上就要变成‘高产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八镇天一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月说。
  据了解,该县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要求,立足山区实际,根据地势实行“格田化”“梯格化”“梯田化”建设,再通过“田、土、水、路、技、管”等综合配套,实现整村整乡镇推进,让“粮田”变“良田”。

“监管”加“管护”凸显巴山农田高效
  在马渡关镇严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个特别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在工地上忙碌着。业主代表张先生是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每天他都会带领小组成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查。
  “自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我们与村社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并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签订了移交管护协议。”该县桂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桂刚说。
  据了解,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与项目村(社区)、业主单位签订移交管护协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制定管护方案,积极构建政府、业主、群众多方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加强管护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管护资金98.6万元。

“丰产”又“增收”绘就巴山田园新景
  在胡家镇鸭池村,村民为提升土地效益,将农田按照1∶9的比例进行改造,即“1分”田挖沟养鱼,“9分”田种植水稻,以“稻鱼共生”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实现亩产水稻1000斤、鱼300斤。现在,鸭池村因为鱼粪肥田,水稻品质大幅提升,“9分”田的水稻产值已远远高于传统种植1亩的产值。
  “为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效益,我们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稻鱼共生’模式,平均每亩比传统种植模式多增收近5000元。”鸭池村党支部书记冯勇说。
  据悉,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6个、调查点167个,不断提升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增收增效。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增粮食产能450万公斤,带动5.5万余人年增收1350万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