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办好传媒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6-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弢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作为培养新时期传媒人才的主阵地,传媒院校专业教育也正用“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传媒教育“课堂”上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未命名-1.jpg

资料图片

挖掘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家园,乡村文化承载着乡土、乡音、乡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及独特的文化内涵。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活劳作方式的改变导致传统农耕文化逐渐消弭,又由于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欠缺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
  在传媒生态不断变革的今天,需要传媒从业者具备跨文化的视野与理解力。于是,传媒教育者将视野投向广大乡村,从乡村汲取教学与实践的灵感,在这一过程中,传媒教育与乡村文化碰撞出独有的火花。近年来,四川传媒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师生们来到田野进行实践教学,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度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
  在南充阆中,新闻传播、编导等专业的学生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以阆中古城历史文化、居民生活等为主题,录制新闻专题片,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在广元剑阁,摄影专业的学生深入乡村与社区,对不同的乡村文化进行记录和拍摄;在雅安荥经,播音与主持、新媒体艺术等专业学生探访荥经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拜访非遗传承人,全程记录非遗制作工艺,为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添砖加瓦。

依托传媒优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挖掘符合乡村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经过加工与改造,利用先进的传播平台,实现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许多高校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构建产教融合体系,与地方、企业联动实现合创共赢。四川传媒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与涉农传媒产业紧密合作,将实践教育基地建在“田间地头”,利用传媒专业优势、依托学科背景帮助乡村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艺术设计、表演等专业的学生根据当地乡村特色为文旅品牌打造IP,为农产品销售搭建线上沉浸式直播平台;融合媒体和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通过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找准当地产业优势与独特亮点,采用新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帮农民推广优质农产品;广告学、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当地旅游景区运营实况与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市场状况,为农户提供宣传策划、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当地文旅经济发展。

借力科技创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提出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要取得长足进展,达到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更迭、媒介生态的改变对传媒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媒教育一直紧跟传媒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步伐,重视学生信息化、数字化技能的发展,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加强学生数字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字化运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四川传媒学院跨院系跨专业联合实践小组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与喜德县共建“乡村振兴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基地”,利用所学知识在当地收集文化素材、开展文化交流、进行科技创新。
  智慧广电学院的学生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景区和建筑进行全景扫描和数字建模,通过影像重构技术,为喜德县搭建数字文旅“元宇宙”,为“线上喜德”开发各种互动、沉浸式文旅应用;摄影学院的学生利用最先进的摄像、摄影、航拍器材,全方位记录喜德的魅力山水与历史文化遗产,为后续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工作奠定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传媒教育不仅在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科技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在乡村治理、人才振兴方面也有其独特优势,通过人才培养、传承文化、服务经济社会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