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广元昭化:企业落户“家门口” 红薯产业兴起来
来源:四川经济网 时间:2024-06-19

(朱映江 邹星雨 记者 侯东)时至夏至,正是移栽红薯的黄金时节。6月17日,在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的红薯产业园里,村民们正忙碌地进行着红薯苗移栽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去年种了10余亩红薯,亩均产量超5000斤,每亩可以挣2000元左右,这个产业还可以。”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村民张德学笑着说,“今年我又扩大了种植面积,种了50余亩红薯,希望可以有一个好收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昭化区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还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优质涉农企业,辐射带动村民增收,持续推动传统农业迭代升级。

去年,太公镇白头村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招引红薯加工厂落户,搭建起了一条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深加工产业链条,生产的各类产品也畅销市场。

“我们生产的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等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区,去年是我们投产的第一年,当时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产值200万元。今年,农户种植面积扩大,我们也积极拓宽了销售渠道,预计总产值能提升近15%。”广元市卓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张声辉坦言。

企业落户“家门口”,不仅解决了村里产业发展薄弱的问题,更是吸引了不少群众聚集产业链,找到了一条增收路。今年,白头村就有30余户发展起红薯产业300余亩,也有不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方式,实现“一地双收”。

“我村通过撂荒地整治、大户带动等举措,新发展红薯产业150余亩。同时,按照‘村集体经济+企业+种植户’的模式,预计全年能带动就近务工1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5万元。”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唐瑜介绍。

“兴一个产业,富一村百姓”。如今,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红薯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依托落户企业,周边不少镇村也参与其中,如何更好把群众引导在产业链上、把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村里也有明确的思路。

“后续,我们将打造千亩红薯产业园,通过培育技术骨干、完善利益链接等措施,增强老百姓产业发展信心。”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胡光成表示,“同时,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产业品牌,通过生产加工标准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让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