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全民)2004年,苍溪县金花村和嘉陵村“强村并组”为金陵村。二十年来,梨乡村民在党总支带领下,凝心聚力、挥洒汗水,描绘着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俯瞰金陵村。
曾经的金陵村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破败——现在的金陵村,近30公里道路直达田间,太阳能路灯映照全村。水库、塘堰等配备齐全,灌溉管道覆盖耕地2000余亩。“金陵村的面貌刷新了我们对川北小山村的认知。”清华大学来村实践的学生说。
清华大学实践支队在村调研
党总支定方向,产业振兴筋骨强
如今的金陵村,是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特色农业“排头兵”。主要作物为黄金梨1500亩、柑桔300亩等。2019年脱贫以来,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攀升,2023年达2.1万元。
产业振兴离不开正确指引。2018年开始,金陵村党总支带领全村种植名优特水果。灼灼烈日和刺骨寒风里,村党总支书记李立斌奔走在田间地头。千亩果树的选种、修剪、施肥、防病……每个环节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千亩梨园长势喜人
产业振兴离不开创新理念。村上借助科技手段,用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村民赵长茂说,“千亩梨树过去全靠人工管护,但村上很缺劳动力。无人机效率很高,可以在3天内完成管护。”选调生们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朱凯打造“梨香田园 诗画金陵”闪亮名片,讲好产业故事;王梓瑄赴北京洽谈销路,开设网店销售;张宽联系江苏等地优质客户,保障果品卖得出、卖得好。
无人机统防统治作业
产业振兴离不开广阔视野。近年来,村党总支组织村干部、种植户到周边地区学习交流,邀请农业专家来村授课。集体经济负责人宁显秀介绍,“二十年前,村民生活贫困,村集体负债。这些年村集体经济慢慢壮大,2023年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
村集体沃柑喜获丰收
村干部抓落实,治理提升面貌新
如今的金陵村,是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试点村。成绩取得背后,是党员干部凭借滴水穿石的毅力狠抓乡村治理。
对部分卫生条件差、房前屋后杂乱无章的农户,村干部开展“点对点”整治,身体力行将一处处破旧房屋变成大方的川北民居,切实引导村民重视人居环境。在欢声笑语、辛勤劳作中,大家感受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喜悦。
金陵村坚持发动群众力量,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以家庭为单位,将常住人口纳入“积分制”动态管理。建立全村家庭积分档案,每年对家庭积分进行排名通报,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老党员作表率,安全文明心头稳
金陵村党员平均年龄近60岁。尽管老同志多,但他们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维护村庄安全和乡风文明,是村里的“压舱石”。
他们有的热心集体事务,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有的坚守党员“底色”,敢于抵制“歪风邪气”;有的化解项目建设中的群众矛盾,支持村上工作。“搞产业、做项目,牵涉各户切身利益,难免有矛盾纠纷。但只要处理得公道正派,村民心里就不会有疙瘩。”退休党员宁显权说。
开展应急演练
党组织育新人,文化多彩底蕴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村党总支积极动员优秀青年入党,两位“90后”村干部均已发展为党员。村干部杨秀琼办事负责、思维活跃,利用各项政策做好吸纳、培养人才各项工作,以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加强沟通联系,用“滚雪球”模式集聚优质人才。
村上还培育挖掘乡土文化青年人才。“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是无尽的财富,也是我创作的源泉。”村干部李春媛经常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讲述苍溪和金陵故事,助力果品销售,将乡土情怀播撒在广袤田野上。
夏日,千亩苍翠欣欣向荣,百十农户共话桑麻。在金陵村党总支这棵“大树”下,老中青一代代基层工作者坚守初心、履职奉献,努力编织着同一个梦。(苍溪县金陵村供图)